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於 平:讓「風情歌舞」真正「風光」起來

於 平:讓「風情歌舞」真正「風光」起來

NUA

|閎約深美 不息舞動 有姿態的文化藝術平台|

讓「風情歌舞」真正「風光」起來

——大型民族舞蹈詩《節氣江南》觀後

於 平

舞蹈詩,是區別於舞劇的大型舞蹈體裁。熟悉舞蹈藝術的觀眾都會注意到,舞劇的形象大多更具體而其事件也大多圍繞形象的性格塑造來組織;與之有別,舞蹈詩的形象往往更泛漫並且呈現為詩意的意象,往往在那些意象的流轉中凸顯出某種文化的風情。因此,這類「舞蹈詩」早期又被稱為「風情歌舞」。當舞蹈家想傳遞某種文化的意蘊之時,「舞蹈詩」就成了最佳的體裁選擇——於是,我們就看到了由顧芳擔任導演的大型民族舞蹈詩《節氣江南》。

節 氣,是中國農耕文明的重要表徵,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民以食為天」的量化呈現。在數千年農耕文明的賡續與積澱中,一提起某個「節氣」,我們就會想到這一節氣時的物事,就會想起那些物事浸泡的情思和升騰的意象。舞蹈詩《節氣江南》要傳遞的情思和要描摹的意象重點在「江南」,「節氣」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講述過程——從「立春梅香十里遠」到「冬至瑞雪兆豐年」,《節氣江南》呈現的是一個「自然」的江南!

我總在揣摸開場會有一個怎樣的「春的溫馨」?出乎意料的是一支面目雄武、動作遒勁的「雷神之舞」撲面而來!或許在編導看來,枝頭初綻的嫩芽是春,溪邊試水的雛鴨是春,陌上飄飛的紙鳶是春……但時下的我們似乎正在失去這些細膩的感受,我們的是時下似乎需要喚醒那種感受的雷鳴!應該說,用「雷神之舞」開啟《節氣江南》,是一種「開春聞雷」的「開門見山」,是一種「炸雷」之後聽「叫春」的藝術反襯,是一種「百鍊鋼變繞指柔」的敘述策略……應該說,這段「雷神之舞」很雄武、很遒勁,但雄武中有溫情,遒勁中顯柔曼;是那種「吳戈越劍」的雄武,是那種「擊磬裂帛」的遒勁!

當「雷神」遠遁,下場門後區熹微的燈光下搖曳著一枝報春的芳芬——被稱為「花神」的女子獨舞神態幽婉、體態裊娜,正可謂「細細腰宜舞,輕輕步懶催,睡濃妝略淡,性慧相多猜」(徐青藤《抱琴美人圖》)……當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過渡,呼應著「驚蟄聞雷」的是「春分踏青」,也是如徐青藤《抱琴美人圖》所言「眉下波含柳,顱心風落梅,對人蓮欲語,袖手藕芷荄」的一隊「踏青女」,呈現出真正的「春」——說不清是走在春風裡的女郎,還是女郎走出來的春風;也說不清「春」是大自然沁透芳芬的姑娘,抑或姑娘是人世間沁人心脾的「春」……但這支近20人的女子群舞的確舞得鶯燕飛掠、楊柳飄拂、溪流潺湲、蓓蕾綻放……特別是舞者手中的花絹傘微張輕旋之際,更讓你感受到春的憧憬!很顯然,這是可稱為「春芳之舞」的女子群舞,與開場時的「雷神之舞」有陰陽相諧之妙;並且,以「雷神」喚醒「春芳」,帶給我們的似乎也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對比的美則,更有著某種人生歷練的感悟。

以上作為這部舞蹈詩的第一章,名之為《望雨——春之期盼》。這一章的作結之筆,是喧嘩的「踏青」收束到靜謐的「品茗」。不用說,品茗者當然也是一位姑娘,編導甚至就讓她復現在此前「花神」蘇醒處——雖然是在一方茶几上獨斟自酌,但卻讓人透過窗欞屋檐,融進了清香四溢的江南!對了,江南就是「清香四溢」的,春的「茶香」之後,最留連的是夏的「荷香」。名之為《聽風——夏之渴望》的第二章,開場便是群情振奮的「賽舟之舞」。在第一章男群舞「雷神之舞」和女群舞「春芳之舞」後,「賽舟之舞」以男、女合舞的大群舞形態「亮相」了!賽舟,就節氣而言是「端午」的意象,是這一節氣中有別於「扎粽子」的大意象——「划龍舟」;而其實在這節氣的意象之後,沉澱著更為深沉的人文精神——這便是那位志結心郁、情悲思哀,以至於除自投汨羅江外竟無路可行的楚三閭大夫屈原。每當我看到「龍舟競渡」,就彷彿聽到屈原因感慨堂堂荊楚國無賢臣的「悲高丘之無女」,也彷彿看到他因痛傷父老鄉親窮困潦倒的「哀民生之多艱」……這說明,我們的「節氣」不僅是先民洞悉自然奧秘的智慧,而且寄寓著志士仁人昂起的「民族脊樑」!

在這一章中,與群情振奮的「賽舟之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情趣盎然的「戲荷之舞」——一方面,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濯清漣而不妖的雅趣;一方面,又有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的常情……看這支女子群舞,你會覺得編導深得那支江南民謠的個中三昧:從「魚戲蓮葉間」的東、南、西、北之「戲」,看到了內心清純的「極簡」之美,一如李太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我們知道,與塞北風光的雄渾相比,江南水鄉多的是柔情——不過這柔情不只是「戲荷」時的嗲味,也不是會有「賽舟」中的犟性。如果說,《望雨——春之期盼》是迷濛著江南的面紗;那麼,《聽風——夏之渴望》則是撩拂著江南的風披……前者是「人在景外觀」而後者是「人在畫中游」了!既然是江南之夏,那是不能沒有爽朗而又深邃的「夜空」的——編導用來裝點這夜空的,是江南人時時心儀神往的繁星和流螢,是流螢的詩意和繁星的遠方……

看來,舞蹈詩《節氣江南》就是要帶著我們這樣由「夏」入「秋」了,說到江南,人們都愛說「春來江水綠如藍」「煙花三月下揚州」;但其實唐代詩人杜牧眼中的揚州之美,更是「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叫吹簫?」看舞蹈詩《節氣江南》,那個有「玉人吹簫」之意境的女群舞是「放河燈」。盛夏的繁星閃爍,至仲秋已是星疏夜朗了,編導選擇「放河燈」來開啟「秋之節氣」,彷彿把「迢迢銀河」遷徙到人間;如此,那些「放河燈」的少女就宛如穿行在天河中的天仙了——不是飄飄欲仙而是欣欣向仙——舞蹈中,畫外音出現崑曲韻白的秦觀詞《鵲橋仙》,道是「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時你就會深深地感受到,舞蹈詩《節氣江南》耐看耐品,是因對「節氣」的表現不僅「意象」生動,而且「情思」深遠——「放河燈」放的是「秋」的意象,但內里卻寄寓著「春」的情思。

表現節氣的秋,當然不能不表現秋天的饋贈。秋天是成熟的季節,雖然這一章題為《追月——秋之情愫》,但它真正的「情愫」是收穫的喜悅和對饋贈的感恩。與「放河燈」的幽婉情懷相對應,是「忙收割」的豪放情志——眾多舞者彷彿置身於稻禾的收割之中,禾秸隨著膀臂上下揮甩,然後隨著揮甩左右翻飛;讓人感覺整個空氣中都瀰漫著豐收的喜悅,都散發著勞動的歡欣,都洋溢著感恩的真誠……當象徵禾秸的綢縵揮甩、翻飛之際,你無法不感受到江南在溫情中坦蕩的爽性——一縷縷你拽我牽,一點點你顧我盼,一抹抹你織我編,一團團你呼我盼……

自然而然,就接踵而至了第四章《迎雪——冬之憧憬》,場刊的提示是:「瑞雪兆豐年,冬至鄉愁暖,小寒歸家樂,大寒喜團圓。」雪,是自然的精靈,也是舞蹈編導鍾愛的喻象——不急不緩的飄舞,不散不粘的搖曳,不溫不凍的傾訴,不離不棄的追隨……由這段「瑞雪之舞」的情境渲染,舞蹈詩續接了人事描繪的「小康之舞」——是一段把日子過得津津有味、把憧憬過得飄飄欲飛的舞蹈……這個「小康之舞」似乎不能不表現我們的「民以食為天」,但其實在團圓宵、打年糕的生活場景中,喻示的是歲歲圓滿、年年登高的美好期盼……

說實話,這部《節氣江南》作為大型民族舞蹈詩作為一種類型屬於「風情歌舞」,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由山西創作的《黃河兒女情》開此類型之先河。九十年代初廣西創作的《北海珍珠城風情歌舞》,更是確定了這一類型的文化取向。在我看來,「風情歌舞」首先是展示「風土人情」的歌舞,它最重要的文化指向就是應當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點……其次,「風情歌舞」在商品經濟日趨發達的今日成為一種歌舞文化類型的主流,往往扮演著「導遊者」的角色。也就是說,具有自覺的旅遊文化意識應是「風情歌舞」的又一文化指向。所謂「自覺地旅遊文化意識」,是指利用大眾的「異文化癖」(通俗的說法是「好奇心理」)來「出奇制勝」……第三,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風光、風物還是風情,相對於今天而言,它都是一種「歷史文化」或者說是一種「文化傳統」。固然,「風情歌舞」也可以展示歷史進程中的當代文化風情;但正在生成中的「風情」,其文化特質總是不那麼清晰也不那麼穩定。因此,「歷史文化」或「文化傳統」,總是「風情歌舞」主導的文化指向……

也就是說,一台好的「風情歌舞」,總應是濃郁的地方風情特點、自覺的旅遊文化意識和補償的歷史文化觀念的有機統一。這樣的「風情歌舞」才可能實現商品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統一。既然「風情歌舞」可能在一個不短的時期內會成為我們藝術家的「風情」,我們的藝術家也應該讓「風情歌舞」真正「風光」起來……今年4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正式掛牌,我認為我們的民族舞蹈傳承發展應當關切這個「文旅交融」的新語境,應當在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中發揮作用。舞蹈詩《節氣江南》作為2018年「金陵五月風」——第十二屆南京文學藝術節開幕式的演出,由南京市文聯和南京市建鄴區委、區政府主辦,而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承擔了全部作品的編創和演出任務,使之成為了一台極為「風光」的「風情歌舞」,使人看過《節氣江南》也會「能不憶江南」、還會「何時更重遊」!

作者簡介:

於 平教授、博士、博導。師從吳曉邦先生攻讀「舞蹈歷史與理論」碩士學位,在職師從資華筠先生攻讀「中國現當代舞蹈史」博士學位。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文化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曾任北京舞蹈學院主持院務工作副院長、國家文化部藝術司司長、國家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長。退休後被國家文化部聘為「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與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

現被聘為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流動站合作導師;上海戲劇學院博士生導師;北京舞蹈學院碩士生導師;擔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發表舞蹈學、藝術學、文化學論文數百篇。主要專著有《中國古典舞與雅士文化》《風姿流韻一一舞蹈文化與審美》《中外舞蹈思想概論》《中國現當代舞劇發展史》《高教舞蹈綜論》《舞台演藝綜論》《藝術學的文化視野》《新時期中國「新舞蹈」史述》《中國古典舞學科建設綜論》《舞蹈評論形態分析教程》《中國當代舞劇創作論》等。

編輯 | 國慶 邱宇

NUA

| 以舞蹈的名義 講述有律動的故事|

歡迎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藝舞院 的精彩文章:

TAG:南藝舞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