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了平亂,他的家族犧牲了46人,功臣排第一卻身敗名裂

為了平亂,他的家族犧牲了46人,功臣排第一卻身敗名裂

小珏說歷史——《小珏說唐》系列二十三 請勿轉載

說起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最出名的是郭子儀,他也是演義中的頭號功臣。然而,在歷史上細細算來,李光弼的功勞應該比他更大。不過在唐朝最後論功行賞時,還有一個人的排名卻力壓郭、李二人,被視作最大功臣而將畫像送入凌煙閣。

這個人就是僕固懷恩,他並非是漢人,而是貞觀時期降服唐朝的鐵勒九部的後代。

安史之亂本來沒有那麼麻煩,唐朝的軍隊不會那麼不堪一擊,被安祿山打得如此狼狽。主要原因只有兩點,一是安祿山的叛變出乎唐玄宗的意料之外,唐軍措手不及;二是在戰爭初期,唐玄宗掉以輕心,又一頓瞎指揮,還將重要將領處死問罪,直接鬧得不可收拾。

後來還是郭子儀挺身而出,穩定了局面,而僕固懷恩就是跟隨郭子儀南征北戰。郭子儀擔任朔方節度使時,他則任朔方左武鋒使。他屢屢建功,逐漸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將領,包括唐肅宗在靈武繼位的時候,僕固懷恩就帶著部隊前往護駕。

當時郭子儀、李光弼等人確實英勇,也取得了不少戰績,但由於各種原因,唐軍並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戰局總是出於膠著的拉鋸狀態。這時候,是僕固懷恩出的主意,就是從回紇借兵。為了讓回紇同意,他將自己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回紇人,在《新唐書·僕固懷恩傳》中記載:

二女遠嫁,為國和親,合縱殄滅。

就是因為回紇兵的加入,唐軍士氣和實力大增,最終光復了長安、洛陽。兩京的收復,可以說具有里程碑的重要作用。它大大振奮了唐軍戰勝敵人、平定內亂的決心,同時也讓叛軍的士氣遭到了空前的打擊。

到了安史之亂的後期,郭子儀和李光弼備受朝廷的打擊和猜疑,先後遠離了戰場。僕固懷恩卻深受皇帝的信任,而他也沒有辜負這個信任,僅在半年之內,就將史朝義打敗並逼迫自盡,收復了河北地區,終於讓這場折磨了唐朝八年之久的內亂平息。

然而,回過頭來看,僕固懷恩付出的不僅是傷痕纍纍的身體,而且還有親族們的性命。僕固懷恩家族多為沙場征戰的將領,先後有四十六人在安史之亂中為國盡忠,還有兩個女兒被迫遠嫁異藩。這四十六個家人中有個兒子死得非常可惜。

那是他的兒子仆固玢在一次戰鬥中,因為戰敗迫不得已投降了叛軍。然而,仆固玢趁叛軍不備,又偷偷逃脫,回到了唐軍中。作為主帥的僕固懷恩見狀,就要殺掉自己的兒子。幾乎所有的將領頭跪地求情,這也是他們給僕固懷恩一個台階下。

然而,僕固懷恩卻一點都不留情,為了嚴明軍紀,表達與叛軍勢不兩立的決心,最終還是親手處斬了自己的兒子。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代宗將他加封為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加太子少師銜,食邑一千一百戶、大寧郡王。可以說,唐朝將可以封的都封了。因為功勞大、官位高、犧牲多,在定功勞的時候,唐代宗將其畫像第一個放置在凌煙閣,位次還在郭子儀、李光弼之上。這固然和當時的官位權勢有關,但僕固懷恩的功勞也確實配得上。

但是,劫波渡盡的唐朝,並沒有與僕固懷恩善始善終,反而猜忌起來。僕固懷恩看到過郭子儀、李光弼等人還沒有等到安史之亂平定就已經因為功高震主而明升暗降。他知道自己很難獨善其身,曾經抱著朝廷來使的大腿失聲痛哭。

然而,這一切都沒有挽救兩者日漸破碎的關係。公元765年九月,僕固懷恩反,他走上了安祿山的老路。值得慶幸的是,剛剛起兵幾天,僕固懷恩就暴斃而亡,所以這次起兵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唐代宗聽說僕固懷恩死後,還為他開脫: 「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耳」。自始至終,僕固懷恩的畫像也沒有從凌煙閣撤下來。

喜歡請點擊關注,天天為您帶來有趣的歷史。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眾人請求賞賜,太后打開府庫:搬得動的多少都歸你們
前九個縣令都被問罪,第十個縣令卻成績斐然,皇帝親自嘉獎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