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最大的兩個失策,一次因說錯話使名聲受損,一次不該主動出擊

劉備最大的兩個失策,一次因說錯話使名聲受損,一次不該主動出擊

熟讀三國史的人都應該知道劉備作為三國中有名的梟雄,一生跌宕起伏,充滿著傳奇和戲劇性。縱觀劉備一生還是比較謹慎的,小的錯誤不斷,但大的決策失誤卻很少。儘管少並不是說沒有,他一生就有兩次非常大的決策失誤!具體是哪兩個失誤呢?下面一起來看!

第一個失誤就是說錯的一句話;那就是在白門樓下曹操問他「何如?「意思是要不要殺呂布時,劉備當時說了這麼一句話」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意思就是勸說曹操殺了呂布,當然呂布之死和這句話關係不是很大,曹操問劉備「何如?」那是挖了個坑給劉備。

大家都知道呂布是有名的反覆無常的小人,留著呂布去禍害曹操多好;這樣自己有多一絲勝算!再者這句話對劉備的名聲是個極大的傷害:劉備本來就是以仁義揚名天下,現在卻要勸曹操殺一個對他有恩之人(轅門射戟時呂布救過劉備一次),呂布臨終前一句」是兒最無信者!」更是把劉備推入到了尷尬的境地。當時可能沒什麼,但對劉備仁義的名聲是一個比較大的打擊。所以劉備最大的失策就是不應該說這句話!

第二個失策就是錯失不該主動出擊,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荊楚,指望一統天下,諸葛亮及時促成了孫劉聯盟,赤壁鏖戰,曹操兵敗北歸,孫、劉為了各自的利益兵出荊州,荊州之爭由此開始。本來,劉備在此時具有了爭衡天下的實力,但是因為關羽攻樊城失敗,又被呂蒙偷襲荊州,兵敗身亡,蜀漢實力大減。但此時如果掌握好全局,仍有從振國力的機會,但不是想向劉備那樣。即便能夠奪回荊州,也不可發兵攻吳,那樣即使奪回荊州,也會陷入兩線作戰的處境。

而且荊州已失,與其耗費國力爭奪,不如順水推舟送孫權一個人情,請他發兵攻徐州或合肥。孫權得荊州後,取川困難,必然北爭徐州。就算不會立刻出兵,也會對徐州造成威脅。劉備乘機兵出秦川,以馬超為先鋒,攻佔隴西,結好羌人,拒關防守,整理內政。待天下有變,便以精兵馳騁中原。則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麾下名將眾多,但真心對待的只有此人,甘願為曹操冒極大風險
三國最牛的十大猛將,關羽只能排第四,第一那位無可爭議!

TAG:武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