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儲能大數據看電池儲能體系之爭,鋰離子電池是否終將主導電池儲能市場?

儲能大數據看電池儲能體系之爭,鋰離子電池是否終將主導電池儲能市場?

儲能大數據時代已經開啟,《全球儲能項目資料庫》帶你走進電池儲能市場。

近年來,儲能行業發展速度快到難以想像。2015年秋天,與系統內同行共同探討新能源發展及消納問題,業界認為儲能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高成本無法立足市場。然而,3年後的今天,儲能技術尤其是電池儲能技術成本的快速下降已經讓業界同仁看到了儲能市場化應用的曙光。

儲能應用場景極其複雜,直接決定了儲能技術類型的多樣化。現階段,應用較好的電池儲能包括鉛蓄電池、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鈉基電池、超級電容器等,儲能體系之爭愈演愈烈。

一、電池儲能大數據

全球電池儲能市場大數據

1)電池儲能市場規模

截止到2017年底,全球電池儲能累計裝機3.62 GW。2017年裝機1.17 GW。

無論是累計裝機還是2017年裝機規模,鋰離子電池都霸佔絕對市場,鈉硫電池、鉛蓄電池和液流電池佔據第二梯隊。不過,受2012年鈉硫電池安全事故及較低的產業競爭力影響,鈉硫電池有逐漸淡出儲能市場之勢,2017年電池儲能裝機未見到鈉硫電池身影。

圖1.電池儲能累計裝機比例及2017年裝機比例

2)電池儲能項目個數

截止到2017年底,全球電池儲能項目個數1129個。

鋰離子電池項目個數691個,鉛蓄電池(155個)、液流電池(113個)項目個數突破100個,鈉硫電池的項目個數增長緩慢。

3)儲能技術供應商數量

受動力電池市場巨大推動,鋰離子電池產業體量無出其右,全球儲能項目供應商數量分布中鋰離子電池共110家公司,包括LG Chem、SamsungSDI、Panasonic、BYD、CATL等鋰電巨頭,鉛蓄電池(43家)、液流電池(25家)分列2/3位,產業規模也直接決定了電池儲能技術的未來發展。

中國電池儲能市場大數據

中國電池儲能市場與全球市場表現極其相似,鋰離子電池、鉛蓄電池、液流電池是毫無爭議的現階段電池儲能市場主流,截止到2017年底,三種技術規模佔比分別為60%、35%、4%。參與儲能項目建設的技術供應商數量分別為21家、8家和5家。

二、誰將主導電池儲能市場

從上述電池儲能大數據分析來看,毫無疑問,鋰離子電池將在相當長的時期主導全球及中國電池儲能市場。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的原因。

(1)電動汽車行業帶動鋰離子電池產業快速發展。全球儲能產業尚處於發展初期,除非有大財團無條件支持,否則產業公司單獨瞄準儲能市場開發相應非鋰電產品在市場中存活可能性較小。鋰離子電池產業的大體量和高競爭性必將快速提升產品的性能並降低系統的成本。

(2)鋰離子電池優異的綜合特性備受市場青睞。論綜合性能,鋰離子電池短板較少,能量密度、啟動及響應速度、深度充放電能力、高倍率充放電特性等方面在電池技術領域都極其優秀,可應對不同應用場景。

然而,在鋰離子電池擠壓之下,其它電池儲能技術是否將無市場空間?筆者以為,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在儲能電站建設過程中,有三個問題需要深入思考。

(1)儲能產品安全性。百兆瓦級儲能電站、與新能源配合使用、電網調頻等高端應用場景用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的安全性並未在實踐中得以證明。

(2)如何突破成本極限。若要在電網發輸配用各個環節實現規模化應用,0.3元/kWh甚至更低的度電成本非常必要,必須要有新的顛覆性技術突破或工藝突破。

(3)鋰離子電池的回收難題。先用再治理的發展模式已不符合當下發展方式,梯次利用僅僅是延緩回收時間,回收難題一直存在。

因此,鉛炭電池、液流電池為主的高安全水系電池應受到產業界的大力關注和支持,儲能市場中要用好,相應產業要發展好,新型體系要研發好。

全球視野博大胸懷

複雜多變敏銳洞察

前路漫長保持耐心

開放共享包容心態

合作共贏齊心協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如果愛,就別欺騙
人工智慧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