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遠不要因為親密而喪失了分寸,也永遠不要因為距離遠了之後而心生抱怨

永遠不要因為親密而喪失了分寸,也永遠不要因為距離遠了之後而心生抱怨

GIF

枕著《論語》,睡出更美好的自己,這裡是小梁在2018年為您帶來的《睡睡平安》。本文內容節選於喜馬拉雅音頻節目《睡睡平安》043期。

01

保持親密關係中的分寸感,是親密關係永恆的智慧

很多朋友都對親密關係中的次序感,有種深深的焦慮。

我們很多人認為男人要有擔當,同時應該獲得尊重;女生應該溫和,同時應該獲得愛。比如在父子關係中,父親應該擁有某種尊嚴感,同時又很慈愛;兒子平常的時候理論上可以跟父親很親密,但是在是非面前,不能一味服從。

這當然是一種很完美的、和諧的人際關係。但是想要長久保持下去很難,因為彼此之間關係太親密了,就容易沒規沒矩;但是經常講規矩,又不能維持一段和諧與舒適的關係。

尤其是我們童年與父親、母親的關係,會因為缺失某種尊重的分寸,同時也沒看見父親怎麼愛母親,母親怎麼尊重父親。所以很多朋友長大了之後,不懂得如何在與他人的親密關係之中保持既有尊重感又有親密感的這樣一種藝術般的交流方式。

在親密關係中,兩個人可以像舞者一般默契,但要有次第。這是如何達成的呢?大部分親密關係中的焦慮,都是因為兩個人「不默契」——剛剛還親密著呢,突然翻臉要「振夫綱」或者「振妻綱」了?

不是嗎?很多時候,兩口子或者父子之間,總是不能恰到好處地扮演好彼此的角色。其實,保持親密關係中的分寸感,絕對是一門藝術,它是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中「習」的很重要的內容。

02

永遠不要因為親密而喪失了分寸,也永遠不要因為距離遠了之後而心生抱怨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就是有若。有子說:「禮在應用的層面,其核心秘訣在於保持一種和諧的關係。」

所謂「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講的是古代帝王擬定了很多禮節。比如如何藝術性地對天表示尊重;如何藝術性地對大地表示尊重;如何藝術性地對祖先表示尊重;如何藝術性地在人與人之間表示尊重……

無論大事還是小事,都完美地體現出了規矩之中的親密感,親密之中的規矩感。

但是,他又補了一句:「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這句話是說,我們都知道和諧、親密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次第和規矩,親密關係就很容易流於隨意,最後連規矩都沒有了。

其實我們自己也常常有這樣的經驗,比如你跟一些人剛剛認識的時候,往往還表現出有點兒教養的樣子,彼此熟悉了之後,就不把熟人當熟人;不把村長當幹部;不把豆包當乾糧,於是就會沒大沒小。

我常常看見一些相當優秀的朋友,由於太喜歡自己的孩子,以至於他回到家之後,在兒子面前就跟「傭人」一樣。

老婆對他也是這樣。開始的時候還挺崇拜這個男人的(否則也不會嫁給他),但彼此熟了之後她發現:哇,原來大哥也放屁,還在被子里放。再加上原來還有那麼多不堪的種種,老婆就開始對他不屑起來。

反之亦然。你在剛開始追求一個女孩子的時候還覺得她挺漂亮的,感覺很有教養的樣子。彼此熟悉了以後你發現,她的一片假睫毛掉在床上了,一片假睫毛掉在眼睛外面了;肚子上的「游泳圈」也不收一收,完全不在意自己的樣子(以前都是氣沉丹田,拍照時都吸著一口氣)。男朋友就會覺得:天吶,原來她是這樣的。

這種因為彼此距離拉近,而忽略了自己的樣子,其實是親密關係中一種巨大的傷害。

我在香港有一個好朋友——蔡先生,是個忘年交,他是一位老知識分子。蔡先生有一對好朋友,其中太太永遠都是以優雅示人。認識幾十年了,蔡先生從來沒有見過這位女性朋友沒有化妝的樣子。

有一天,蔡先生留宿在這位朋友家裡,半夜醒來想去喝水,突然看見一個「女鬼」,把他嚇壞了。後來才知道,女主人也出來喝水。他說:「我以前還真不知道,原來女人是沒有眉毛的。」

我講這個故事是想說明:一方面,如果你平常就是一個值得他人尊敬的人,不可以因為彼此距離拉近之後,懈怠了自己身上那股頂著的氣;另外一方面,如果你本身很想尊重一個人,也不可以因為跟他距離拉近了之後,而失去對他的尊敬。

甲方和乙方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有嚴格的角色感,對於保持親密關係是至關重要的。

這就是有子後面說的那句話:「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當彼此之間已經很親密,忘記了「禮」、忘記了規矩的話,親密關係是不持久的,也是不靠譜的。

孔子曾經說過一句遭人詬病的話——「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其實這句話要放在古代封建社會,才能理解它的時空合理性。

但是如果我們因為親密而忘記了彼此之間的分寸感,其實就已經是一個「小人」了(「女人」這事兒我不懂,不加以評判)。

我們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現象——永遠不要因為親密而喪失了分寸,也永遠不要因為距離遠了之後而心生抱怨其實這是每個人對自我覺察的一種提醒。

03

保持內心一種無論多近、無論多遠的忠誠和中肯的姿態,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

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本質上是保持一種旁觀者的清醒。如果無論距離多遠或多近,我們都能夠像一個旁觀者那樣不時地提醒自己:如果你們的親密已經損害了彼此之間默認的遊戲規則,這種親密可能不長久。

如果你們因為太久的分離,而忘記了對彼此的關懷,那麼只能越走越遠。而且如果因為距離太遠而心有抱怨,那麼你的抱怨會以某種方式損害自己。

我見過很多人,曾經在一家公司幹得挺好的,後來離開了。時間長了之後,對之前的公司也不了解,就隨意地調侃、批評。

如果一位新同事來到我的公司,隨意批評他的舊東家的話,我想這位同事很難在我的公司工作太長時間。因為我幾乎可以看見將來他也會在別的公司,用這樣的語氣談在我們這裡工作的體驗。

每個人都是這樣。當你在表達對別人不滿的時候,你面前的聽眾聽到的可能不是你對別人的不滿,而是將來你在別人面前表達對他的不滿。

換句話說,保持內心一種無論多近、無論多遠的忠誠和中肯的姿態,其實是一個人走向成熟很重要的標誌。

為什麼小梁要提到這一段呢?根本原因是越來越多人對於人際關係中的分寸感不知道該如何把握。一言以蔽之,在親密的時候保持尊重,在疏遠的時候也保持尊重,這就是中道——一種真正基於成熟的旁觀者對自己提醒之後的禪悟。

我曾經跟一位分寸感把握得非常好的朋友探討過這個問題,我說:「為什麼當你跟別人很熟的時候,仍然能夠對對方保持尊重?當你跟那些朋友已經很疏遠的時候,仍然能夠跟他們很親密呢?」

這位朋友告訴我:「實際上,遠和近都是一種錯覺。你尊重一個人,是因為你尊重自己;你和一個人關係親密,也是因為你相信時間和空間不會對你們造成影響。」

我聽得有點兒蒙圈,覺得他講得太過玄妙。這位朋友頓了頓,看著我說:「其實世界外面沒有別人。我尊重你,是因為我尊重我倆曾經有過的這樣一種美好的狀態。當我跟另外一個人由於物理上、時空上有了隔閡之後,我仍然想念他,也是因為我尊重曾經和他親密的那個狀態。」

我瞬間明白了,這就叫自在。

因此,有子在討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其實問的是,你是不是一個對自己的角色和分寸感有清醒覺知的人?

如果你是,就可以隨時讓自己進入自己的夢裡。

你認為相愛的人之間,

怎樣親密的狀態

才是最令人舒服的?

太 安 私 塾 第 五 期 報 名

睡 力 鋪 精 選 · 好 產 品

(長按上方二維碼購買)

GIF

去睡力鋪,獲取更多生命能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梁冬自在睡覺 的精彩文章:

TAG:梁冬自在睡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