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一張圖讓你了解茶葉全分類,建議茶友收藏!

一張圖讓你了解茶葉全分類,建議茶友收藏!

我們下面來看看各類茶葉的基本情況:

綠茶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全國有18個產茶省,主要產地為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我國綠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之首,佔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80%左右。綠茶的基本工藝流程分殺青、揉捻、乾燥三步驟。殺青方式有加熱殺青和熱蒸殺青兩種,以蒸青汽殺青製成的綠茶稱「蒸青綠茶」。乾燥以最終乾燥方式不同有炒干、烘乾和晒乾之別,最終炒乾的綠茶稱「炒青」,最終烘乾的綠茶稱「烘青」,最終晒乾的綠茶稱「曬青」。多年來的研究發現,眾多茶類中綠茶最保健。市場上常見的名優綠茶有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

紅茶

紅茶基本工藝流程是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紅茶紅湯紅葉的品質特點主要是經過「發酵」形成的。所謂發酵,其實質是茶葉中原先無色的多酚類物質,在多酚類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後形成了紅色的氧化聚合物——紅茶色素。這種色素一部分能溶於水,沖泡後形成了紅色的茶湯,一部分不溶於水積累在葉片中,使葉片變成紅色,紅茶的紅湯紅葉就這樣形成了。我國紅茶最早出現的是福建崇安一帶的小種紅茶,以後發展演變產生了工夫紅茶。1875年,工夫紅茶製作方法由福建傳至安徽祁門一帶,繼而江西、湖北、四川、台灣等省大力發展工夫紅茶。工夫紅茶是我國傳統的出口茶類,遠銷東歐、西歐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於安徽的祁紅和雲南的滇紅早已名揚海外,享有盛譽。市場上主要的紅茶有祁紅、滇紅、川紅、金駿眉、坦洋工夫、汪洋工夫等。

青茶

青茶也叫烏龍茶,屬半發酵茶。是介於不發酵茶(綠茶)與全發酵茶(紅茶)之間的一類茶,其外形色澤青褐。烏龍茶沖泡後,葉片上有紅有綠,傳統工藝的烏龍茶,葉片中間呈綠色,葉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之美稱。湯色黃紅,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郁,具有獨特的韻味。烏龍茶主要產自福建、廣東、台灣三省,因品種上的差異,烏龍茶分為閩北烏龍、閩南烏、廣東烏龍和台灣烏龍四類。閩北烏龍:產於福建省武夷山一帶,主要有武夷岩茶、閩北水仙、閩北烏龍。閩南烏龍:閩南是烏龍茶的發源地,由此傳向閩、廣東和台灣。產於福建南部的烏龍茶,最著名、品質最好的是安溪鐵觀音。廣東烏龍:主要有廣東潮州地區所產的鳳凰單樅和鳳凰水仙最出名。台灣烏龍:主要有凍頂烏龍、阿里山烏龍、文山包種、東方美人等。

黑茶

黑茶的基本工藝流程是殺青、揉捻、渥堆、乾燥。黑茶一般原料較粗老,加之製造過程中往往堆積發酵時間較長,因而葉色油黑或黑褐,故稱黑茶。黑茶主要供邊區少數民族飲用,所以又稱邊銷茶。黑毛茶是壓制各種緊壓茶的主要原料,各種黑茶的緊壓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維吾爾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之說,黑茶因產區和工藝上的差別有雲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邊茶等。

白茶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基本工藝過程是萎凋、晒乾或烘乾。白茶常選用芽葉上白絨毛多的品種,如福鼎大白茶,芽壯多毫,製成的成品茶滿披白毫,十分素雅,湯色清淡,味鮮醇。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市場主要的白茶有白毫銀針、白牡丹等。

黃茶

黃茶的加工工藝為殺青、揉捻、悶黃、乾燥。黃茶品質特點是「黃湯黃葉」,這是制茶過程中進行悶堆渥黃的結果。黃茶主要的代表名茶有蒙頂黃芽、黃山黃芽、君山銀針等。

此表為中國六大茶類列表

以上是中國的六大茶類,以這些基本茶類作原料進行再加工以後的產品統稱再加工茶類。主要有花茶、果味茶、藥用保健茶等。

總之,中國茶類繁多,消費者可以結合自己的愛好和不同的季節,選擇適合於自己的茶。

喜歡喝茶品茶的朋友可以添加關注,公眾號(壹壺春茶業:GZYHCCY)將會不斷更新更多有關茶葉的知識,也期待和茶友們進行更多的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桑戈號 的精彩文章:

喝茶養生講究多,九大體質的養生經終於來啦!
普洱茶茶湯出現渾濁,怎麼回事?

TAG:桑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