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劍散文《中興宰相裴度》

王劍散文《中興宰相裴度》

中興宰相裴度

王劍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的一天,京城長安發生了一起震驚朝野的刺殺案。宰相武元衡在上早朝的路上,被刺身亡。御史中丞裴度頭部被連砍三刀,幸虧他戴的氈帽帽頂厚實,經刀處僅微傷數寸,幸運地躲過了一劫。

那麼,是誰製造了這起驚天大案呢?據查,是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和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原因是,他們見朝廷開始削藩,並對河南蔡州的吳元濟用兵,就多方奔走,為吳元濟遊說求情,但遭到了武元衡和裴度的堅決反對。於是,他們鋌而走險,派人實施了這次刺殺行動。

然而,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刺殺並沒有動搖朝廷削藩的決心。不久,唐憲宗任命裴度為宰相,「悉以用兵事付度」,讓他負責平定全國範圍內的藩鎮之亂。

裴度自幼苦讀詩書,他的學問雖然淵博,無奈時運不濟,屢試不中。有一天,25歲的裴度走到街上,經過一座寺院,看見一位禪師正在替人相面。他等大家都走了以後,才請禪師為自己相面。禪師熟視良久,說:「你天生賤相,今生不但沒有希望考取功名,而且眼光外浮,縱紋入口,是一種乞食街頭、飢餓而死的相!我看你甭考了!」

裴度聽了,心裡非常悲傷。幾天後,他到香山寺去散心,看見寺里有一位婦人跪在佛前,喃喃祈禱,禱告完畢,匆匆離去。裴度看見案桌上有一個包袱,解開一看,是一個翠玉帶和兩個犀帶。他想,這一定是剛才那位婦女遺忘了。於是就把包袱收起來,坐在寺外的台階上等著。一直等到太陽落山了,才見那位婦女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跑來。裴度問她出了什麼事,那婦女說:「我的父親無罪被拘押,昨天求得貴人給我幾條玉帶,價值一千多串錢,打算用來賄賂管事的,不幸在此丟失,看來我老父親就要大禍臨頭了。」裴度很憐惜她,又仔細追問了玉帶的顏色,就把包袱還給了她。

不久,裴度又到禪師那裡去。禪師仔細審看後,臉色陡變,驚嘆道:「這種面相一定是你有陰德上身,前途不可限量。」經過再三詰問,裴度才把前幾天在香山寺拾還玉帶的事告訴了他。禪師感慨萬分,說這是陰功積善所至,將來一定會大富大貴。第二年,裴度果然考中了進士。

裴度個子低,長相差。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姿狀渺小」、容貌「不逾中人」的人,卻歷經唐憲宗、唐穆家、唐敬宗、唐文宗四朝,出將入相,成為大唐名垂青史的中興宰相。

裴度能被朝廷重用,是因為他的勇於擔當。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裴度升任御史中丞,負責監察各級官吏。當時宣徽院內設有五坊,即雕坊、鶻坊、鷂坊、鷹坊和狗坊,餵養一些珍奇鳥獸,供皇帝觀賞。每年秋天,五坊小使都要外出捕捉鳥雀。所到之處,官民百姓必須盛情款待,多給錢財。稍不如意,他們就橫加刁難,譬如把捕鳥的網架到村裡的水井上,不許老百姓打水。有時,他們群聚酒店暴飲,不僅分文不給,臨走時還留下一筐蛇,命令店主精心餵養。如此滋事擾民,老百姓都把五坊小使看作強盜一般,避之唯恐不及。

下邽縣(今陝西渭南)縣令裴寰,是一位剛正不阿的官吏,他對五坊小使的胡作非為,恨之入骨。小使們來到下邽,除了住公館之外,沒享受到任何特殊待遇。於是他們心懷怨恨,結夥構陷裴寰謾罵皇上。唐憲宗聽說後,勃然大怒,下令把裴寰逮捕入獄,準備以大不敬的罪名處死。

對於這樣一樁欽定的要案,很多人都選擇了沉默。只有裴度眼裡不揉沙子,他冒著生命危險,公然在延英殿為裴寰鳴冤叫屈。

唐憲宗氣憤地說:「照你那麼說,如果裴寰無罪,那就是五坊小使有罪了?!」

裴度據理力爭:「裴寰身為縣令,愛民如子,是個好官。即便有不當言論,也不能輕易處死。」

第二天,唐憲宗總算消了氣,也覺得處死裴寰有點過分,就下令釋放了他。

裴度的從容鎮定,在朝中是出了名的。

裴度在中書省任職時,有一天,他因公務在衙門裡宴請賓客。酒喝得很暢快,賓主都很高興。這時,一名屬吏悄悄走到裴度身邊,低聲向他稟報說,存放印信的盒子還在,可印信卻不翼而飛了。

印信是權力的憑證,印信丟了,這可是災難性的重大案件。裴度聽到這個消息後,並無絲毫的慌張。他端著酒杯,依然陪客人喝著酒,只是小聲警告說:「你們先退下吧,別掃了大家的興,把嘴巴閉嚴,不要聲張。」

屬吏滿腹狐疑地退了出去。酒宴繼續舉行,大家一直喝到半夜。快散席時,那位屬吏又面帶喜色地向裴度報告:「大人,印信又回來了,真是活見鬼了。」裴度沒有說話,揮手讓他走開了,宴會盡歡而散。

事後,屬吏忍不住問裴度:「大人,您知道印信丟了,怎麼就不著急呢?」裴度回答說:「這一定是衙門裡的某個人私下裡書寫契券,然後偷拿印信去蓋章。我料想他蓋完後就會放回原處。如果此時聲張起來,他肯定狗急跳牆,會將印信毀掉,那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屬吏一聽,恍然大悟,非常欽佩裴度遇事時的冷靜和智慧。

明人馮夢龍在評價這件事時,由衷地讚歎說:「不是矯情鎮物,真是透頂光明。」意思是說,裴度不是故作安閑,以示鎮靜,而是聰明透頂,料事如神。

裴度的勇於擔當和從容鎮定,終於為他贏得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之子吳元濟因襲位不遂,自領軍務,縱兵焚掠河南舞陽、葉縣、魯山等地,直逼洛陽、長安。

面對吳元濟的公然反叛,裴度認為淮西是「不得不除」的「心腹之患」,必須予以清剿。他的主戰意見,得到了唐憲宗的大力支持。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八月下旬,裴度以宰相銜,兼淮西宣慰處置使的名義,親赴前線「督戰」。唐憲宗親自送到通化門,賜給他一條帝王佩用的通天犀角腰帶,並派三百名神策軍騎士隨行護衛。面對浩蕩皇恩,裴度大為感動,他說:「主憂臣辱,義在必死。我要是消滅了敵人,就還有機會見陛下;要是敵人還在,我就永遠不回朝廷。」唐憲宗的眼淚涮地就下來了。此時,全場靜穆,只聽見戰旗獵獵,戰馬嘶鳴,裴度悲壯的聲音響徹在大唐灰暗的天空。

裴度一到漯河郾城的行轅,就以元帥的身份,巡撫諸軍,宣達聖旨。他果斷取消了中使監軍的陋規,提拔重用李光顏、李愬等一批得力幹將。霎那間,唐軍士氣倍增,「軍法嚴肅,號令劃一,出戰皆捷」。吳元濟得知裴度親臨前線後,非常恐慌,馬上將主力和精銳部隊調往汝水一線布防,卻不知他的老巢蔡州已經門戶洞開,十分空虛。

戰機不可失。十月十五日,西路軍大將李愬在裴度的支持和策應下,率領九千將士,從河南泌陽出發,急行軍130里,直撲吳元濟的老巢蔡州。此時,風雪交加,天寒地凍,旌旗為之斷裂,路邊隨處可見凍死的人和馬。次日凌晨,李愬的先頭部隊開始攻城。蔡州守軍毫無戒備,均被殺死在酣睡之中。蔡州百姓聞聽官兵到來,爭先恐後,負草鋪路。不久,叛軍首領吳元濟束手就擒。

裴度進入蔡州後,堅持只殺魁首、協從不問的政策,召降了數萬蔡州士兵。他甚至使用蔡州降卒擔任署府衛兵,有人提醒他這樣做很危險,裴度笑著說:「我奉命做彰義軍節度使,叛逆元兇已經被擒,蔡州黎民當然就是本朝的黎民了。」蔡州父老聽說後,無不感激涕零。

淮西一戰,全國震動。憲宗皇帝點名讓韓愈撰文立碑,寫下著名的《平淮西碑》。裴度回到長安後,唐憲宗下詔嘉獎,封他為金紫光祿大夫、弘文館大學士,賜勛上柱國,封晉國公。一時間,裴度的威名遠播四方。

唐開成四年(公元839年),在河南洛陽安度晚年的裴度,病重離世。唐文宗聽聞噩耗,驚悸悲痛了很長時間,特意賜詩一首:「注想待元老,識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憂來學丘禱。」並附親筆書信,表示慰問。追贈裴度為太傅,謚號文忠。

裴度死後,葬於河南新鄭小喬鄉(今河南新鄭龍湖鎮)東張寨村北0.5公里、林錦店村東南400米處。青山有幸埋忠骨,新鄭的一片青草地,成為了一代名相裴度的長眠之地。「四海安危仗此身,丹忱憂國鬢如銀。櫜鞬道左迎丞相,鵝鸛軍中服蔡人。綠野園林娛晚歲,青編勛業軼前塵。鄭原一片牛眠地,留與年年草木春。」清代鄭州知州張鉞對裴度的仰慕,實際上代表了眾多拜謁者的心聲。

漯河西行二十五公里,有一個村莊叫裴城。此村原來不叫這個名字,為紀念裴度在此駐軍專門改名為裴城。裴城西門外有一片樹林,每到夜晚,樹林中霧靄朦朧,小雨霏霏,白鷺棲息,幽深莫測。這就是著名的郾城八景中的「裴城夜雨」。「秋雨疏林暗古城,草堂留客對棋枰,一行雁度長空里,疑是當年入蔡聲。」時至今日,明代詩人謝公翼的詩句中,仍依稀可見裴度當年征戰淮西的身影。

作者簡介

王劍,男,教師。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詩刊》、《星星詩刊》、《散文詩》、《莽原》、《奔流》、《四川文學》、《山東文學》、《千高原》等報刊。著有詩集《濺在思緒里的泥巴》,文學評論集《冷火焰》。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散文詩學會理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王劍 的精彩文章:

TAG:河南王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