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徵和封德彝激辯百姓教化,李世民實力打臉封德彝的歪論

魏徵和封德彝激辯百姓教化,李世民實力打臉封德彝的歪論

李世民即位之初,曾與群臣討論百姓的教化問題,憂心忡忡的說道:「如今剛經過一場大劫亂,朕很擔心百姓不容易教化。」

魏徵回答道:「臣並不這麼認為。長久安定的百姓容易驕逸,驕逸則難以教化;經過動亂的百姓比較愁苦,愁苦則容易教化。這如同餓的人不挑食,渴的人不嫌水臟一樣。」

李世民深以為然,封德彝反駁道:「三代以後,人心不古,越來越奸詐,所以秦朝專用法律,漢代王道霸道兼用,正是想施行教化而不能,哪裡是能推行而不想推行呢?魏徵一介書生,不要聽他空談誤國。」

魏徵應聲而答:「五帝和三王不是換掉了百姓才施行教化,從前黃帝征伐蚩尤,顓頊誅滅九黎,商湯放逐夏桀,武王討伐紂王,均能很快達到太平,難道不是承接大動亂的緣故嗎?如果說上古之人淳樸,後代人日益變得奸詐,那麼到了今天,老百姓一個個都該成精了,君主怎麼能統治他們?」

於是乎,兩個人唇槍舌劍,爭得不亦樂乎。但是到最後,李世民還是聽從魏徵的意見,認為百姓可以教化,遂施行仁政。

貞觀元年,關中鬧饑荒,一斗米值一匹絹;貞觀二年,全國出現蝗災;貞觀三年,發大水。李世民一直勤勉聽政,儘力安撫百姓,老百姓雖然過著苦日子,也未曾抱怨。

貞觀四年,全國大豐收,背井離鄉的人都回歸故里,一斗米不過三四錢,整個一年判決死刑的只有二十九個人。東到大海,南到五嶺,均夜不閉戶,旅行不用帶糧食,因為路上隨時可以買到。

心情大好的李世民對長孫無忌道:「貞觀初年,大臣們上書都說:『君王應該獨掌權威,不可委託給臣下。』又說:『應該耀武揚威,討伐四方。』只有魏徵勸朕『偃武修文,中原安定了,四方自然順服了。』

朕採納他的意見。如今,頡利成了俘虜,部族首領成了帶刀宿衛,各部落都受到中原禮教的熏染。這都是魏徵的功勞,可惜封德彝是看不到這一幕了。」

一旁的魏徵謙虛道:「突厥滅亡,海內承平,都是陛下的威德,臣有何功德呢?」李世民笑道:「朕能夠重用你,你能夠恪盡職守,那麼功勞怎麼能是朕一個人的呢?」

經過三年的勵精圖治,李世民用實力打臉封德彝,不是百姓難以教化,也不是人心日益奸詐,而是君主能不能推心置腹,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沉香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魏徵為何說做良臣不做忠臣?一字之差千里之別
看李世民君臣相處之道,帶你解讀何為貞觀之治

TAG:沉香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