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孩子走進博物館

帶孩子走進博物館

博物館之於孩子的成長

前幾天,一位媽媽問我說:想帶孩子出去遊玩兒,計劃每年帶孩子去一個地方玩,王老師能給我們一些建議嗎?

有一句話叫「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

什麼叫走萬里路?現在帶著孩子到各個景點去遊玩拍照,這叫不叫走萬里路?這不叫真正走萬里路,這叫趕熱鬧!走萬里路一定是跟歷史對話、跟生命交流,因為每一個歷史景點一定會留下輝煌生命的溫度,而我們如何去體悟這種生命的溫度?不是去看那已經被修整多次的景點,不是去聽導遊去講解那已經篡改得面目全非的故事!每到一個城市,我們都要到當地博物館去觸摸歷史的脈搏,所以我覺得這位媽媽帶孩子每年去一個地方這個想法非常好!但是無論到任何一個地方,首先第一站一定要到當地的博物館——當地的博物館就是這個城市、這個地方的縱向的歷史回溯地,站在這裡我們可以從這個城市的現在一起望到發端,而這裡邊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那些地方一定是這裡最值得去走訪的地方!

前一段時間在輔導孩子試題時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則材料:

諾貝爾獎得主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有童年時期參觀博物館的經歷,國外曾有研究,當一個孩子6歲前常參觀博物館,這種習慣會伴隨其一生,若6歲之前沒有這樣的經歷,博物館在他此後的生活里將會被放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

這則材料給我的啟示是,如果想讓孩子站得更高、走得更遠,就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深度一些的東西,這些東西是可以承載歷史的,當孩子與歷史進行交融的時候,那些教科書上的冷冰冰的事件便整個都有了溫度有了活力,而這些活力給予孩子的一定是抵達靈魂的!

正好昨天看陳老師的系列文章"瑞德大使英國行記"之《大英博物館前的問與答》,孩子們站在大英博物館前,看到精美的中國瓷器陳列在英國博物館裡,一定會有許多疑問生出,當這些疑問現場能解答的當然更好,但現場不能解答的恰好給孩子回去一個學習的絕好機會!在這裡,孩子們可以餵飽眼睛,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可以豐實精神——歷史上的許多過往,都通過這裡的一件件展物一一呈現出來!而這,比之在課堂上的教條化,是不是更為生動鮮活?孩子的記憶是不是更為持久生動?

曾經記得《麥田的守望者》的主人公在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時寫道:我對整個博物館裡的一切熟悉得就像背一本書一樣。我們那個名叫艾格萊丁格小姐的老師差不多每周六都帶我們去。有時候我們去看動物,有時候看古代印第安人做的一些小玩意兒——陶器,草籃以及類似的玩意兒。我只要一想起這事,心裡就非常高興,連現在也這樣!

在童年裡留下的印象是鮮明而持久的,而留下什麼則至關重要!童年期正是孩子憑天分學習的最侍時機,這個時機一定要給孩子高度濃縮的精品!所以,如果在童年期給孩子讀書,就給孩子讀經典吧!如果帶孩子去玩兒,就帶孩子去博物館吧!——如果有條件,就把孩子放在博物館中讓他自己去感受那些曾經輝煌的過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南元初靈心 的精彩文章:

皇帝為什麼被稱為「九五之尊」?

TAG:河南元初靈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