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不是他,如今是不會有「破鏡重圓」這個典故的

如果不是他,如今是不會有「破鏡重圓」這個典故的

在南北朝時期,非皇族中最顯貴的人是誰?

沒錯,就是隋煬帝的重臣,越國公---楊素 。

說起楊素,史書上記載他長得非常帥,美須髯。

作為弘農楊氏的後代,他的經歷十分的耀眼。

楊素從小的時候就具有過人的天資和智慧,並且具有相當強的能力。無論在哪個朝代,他都是當權執政者的心頭好。

北周時大冢宰宇文護執政的時候,宇文護喜歡他。

宇文護倒台了之後,北周武帝宇文邕本來打算把楊素拖出去砍死,卻被他高喊一句而改變主意,拜楊素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其後對楊素產生了大大的好感。

周武帝病逝後,楊堅大權在握,也將楊素視為心腹。

陪著隋煬帝阿廣平陳之後,又迅速的成為了隋煬帝的好幫手,楊素在隋煬帝即位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並與隋煬帝有一段十分融洽的君臣關係。

當然,最後他面對隋煬帝的猜忌,自覺自愿主動的把自己掛掉了,這也為他三個兒子反對隋朝埋下了伏筆。

所以呀,楊素活著的時候大家都能吃的很歡樂,他死了之後就有人要掀桌了。可以說是個大大的奇才。

所以當電視劇《獨孤天下》裡面竟然沒有出現楊素時,我也是非常憤憤不平噠~

破鏡重圓的故事,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詳了。這個故事為什麼能流傳這麼廣?是因為能發生破鏡重圓的事,實在是太難得了。

跟著我再看看這個故事。

南朝陳太子舍人徐德言是駙馬,他的妻子是陳後主叔寶的妹妹樂昌公主。

公主才貌極為出色。

當隋煬帝平陳的時候,徐德言就對樂昌說:"以你的才華和容貌,如果國破,你一定會流落到有權有勢的富豪人家,恐怕我們會永遠分離。倘若我們的緣分沒斷,還能相見,就留個信物吧。"

徐德言折斷一面銅鏡,夫妻兩人各拿一半。

二人約定,將來樂昌一定要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將鏡片在街上出售,如果徐德言見到了,就會在當天去尋找。

陳朝被滅後,樂昌進了越國公府,楊素對樂昌非常寵愛。

而徐德言流離失所,好不容易才來到京城。

正月十五這天,果然有一個僕人模樣的老頭出售一片一半的鏡子,而且要價非常高,人們都嘲笑他。

徐德言將老人帶到自己的住處,給老頭吃飯,講述了自己的經歷。拿出自己那一半鏡子和老頭賣的那半鏡子合在一起,並在鏡子上題了一首詩:

樂昌看到題詩以後,哭哭啼啼地不肯吃飯。

楊素了解情況以後也非常傷感,便派人將徐德言找來,不僅讓樂昌隨徐德言一起離去,還送給他們許多錢物。

『二人離開之時,楊素設酒宴餞行,因為樂昌素有文采,楊素便請樂昌即景作詩。樂昌作道:

樂昌和徐德言回到江南,一直到白頭偕老。此事在當時就被傳為佳話。

最重要的是,這對於楊素來說不是一個個例。一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直做好事。

人盡皆知的紅拂夜奔,也受益於楊素的胸懷寬廣。楊素非但不追究此事,反而推薦與紅拂女私奔的李靖出任馬邑的郡丞。

李德林之子李百葯,少年倜儻,夜入楊宅與楊素的寵妾幽會私通。被楊素抓了現行,本來已經惱羞成怒的楊素,看到對方竟是個風度翩翩的少年郎,讓對方現場作詩一首後,愛才之心大起。不僅給了小兩口資助,還奏請隋文帝,授李百葯為尚書禮部員外郎。

楊素這些成人之美的事,都是當時佳話。

因為楊素人長得帥,所以遇到長得帥的少年郎都有同理心,各種資助幫忙。

他在隋朝時已經年長,深深懂得「自古嫦娥愛少年」這句古訓,即使自己權傾朝野,也理解年老色衰的自己無法留住少女的心。當侍妾有了更好的伴侶時,他都是第一時間給予幫助,還有什麼能比這麼廣博的胸懷更讓人佩服呢,怪不得會傳為佳話呀。

楊素能力很強,心胸也寬廣。這就是有本事的人哪裡都有本事的真實案例吧。

沒有高山不顯平地。

如果紅拂女,美侍妾,還有樂昌公主,不是遇到了楊素,而是遇到了後來唐代的白居易,恐怕迎接她們的,就是要你命3000了。

唐德宗貞元年間,徐州守帥張愔獨愛美妾關盼盼。

白居易與張愔略有交情(注意哦,只是略有交情呢),有一次去張府作客,關盼盼表演了歌舞,白居易觀賞之後稱讚:「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

沒兩年,張愔死了。

關盼盼沒有再結婚,獨居十年。

某一天,張愔手下的司勛員外郎張仲素拿著關盼盼這些年的詩稿給白居易看,本意是展示自己上司眷屬的才情頗高。誰知道,白居易知道這事以後,不遠千里,寫了一首催命詩:

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哎呀,這都是什麼味呢?

關盼盼讀後,大哭一場,說自己已經獨居十年,白居易為何將自己逼上絕路。然後絕食而死,並寫下了譏諷白居易的詩。

兒童不識衝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不接受任何關於白居易後悔的洗白文。

他後悔,他也可以像關盼盼一樣採取行動啊,而不是和別人換著侍妾玩來玩去。何其雙標!也沒見他哪個侍妾死了,他跟著去一起赴死的。

破鏡重圓,如果不是碰到有胸懷有才氣的人,還真不是那麼好圓的呢~

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後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德言為太子舍人,方屬時亂,恐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豪之家,斯永絕矣。儻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鏡,各執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賣於都市,我當在,即以是日訪之。"及陳亡,其妻果入越公楊素之家,寵嬖殊厚。德言流離辛苦,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訪於都市。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予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乃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歸"原作"各",據明抄本、陳校、許本改)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陳氏得詩,涕泣不食。素知之,愴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仍厚遺之。聞者無不感嘆,仍與德言陳氏偕飲,令陳氏為詩曰:"令日何遷次,新官對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作人難。"遂與德言歸江南,竟以終老。(出《本事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九甲古韻軼事 的精彩文章:

TAG:九九甲古韻軼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