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機涼了造車夢破了:董明珠再造新格力阻力不少

手機涼了造車夢破了:董明珠再造新格力阻力不少

「坐著格力造的車,打著格力的手機,家裡用著格力空調,享受格力帶來的美味佳肴。」這是董明珠想像中的格力未來。儘管努力造手機,並且個人進入新能源電動車領域,但種種不如意讓外界對格力的認知仍然是空調大王。無懸念繼續連任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的接下來的五年不會輕鬆。

6月12日,長園集團股價「閃崩」,而格力集團聲勢浩大的要約收購,也因珠海國資委的否決而告終。之前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的方案也遭到股東大會的否決,隨後董明珠個人入股珠海銀隆。然而董明珠入股只是給公司帶去了一定的影響力,但是最近一年來珠海銀隆自身的發展和經營業績卻並不順利,並縣城頻頻上頭條,似乎也預示著董明珠決策失敗。

作為珠海銀隆第二大股東,董明珠持股比例達17.46%。在董明珠的主持下,銀隆加快擴張,投資700億元在各地建產業園,進行內部管理模式變革,甚至衝刺IPO。不過隨之而來的卻是系列負面消息:銀隆部分園區停產,存款擠壓,拖欠員工工資,大量工廠員工離職,乃至拖欠供應商貨款等情況先後被曝光。而董明珠也被諸多業內人士吐槽並不了解電動車行業和相關技術。

從2012年,董明珠接替朱江洪坐上格力電器董事長的位置,身兼格力電器董事長、總裁、格力集團董事長3職,格力進入董明珠時代,她也被不少人捧上神壇。不可否認,格力電器應收從1001.10億元增長至1500.20億元,凈利潤更是幾倍增長。但空調業務不斷壯大,格力卻也遭遇行業增長天花板的尷尬,在謀求多元化轉型的路上,董明珠的「任性」並不是每次都有效。

早在2003年時,格力集團曾進軍廚具市場,卻因為與母公司的品牌之爭結束。董明珠在多元化之路上,選擇了小家電業務,但直到2015年,格力生活電器業務佔總營收比重僅1.56%;晶弘冰箱、格力洗衣機同樣沒有很好的市場反響。近年來,格力瞄準的智能裝備業務更是是投資大、收益慢的長線戰略布局,無法很快看到結果。

如果說小家電、家電各色零部件,冰洗、機器人、自動化設備等雖然業務佔比小,但起碼還能正常發展,那麼格力手機則是大大的輸家。2015年,董明珠大張旗鼓進軍手機行業。董明珠親自站台,宣傳,甚至與小米雷軍對賭,但是格力兩代手機銷量都非常慘淡。就在外界紛紛猜測格力或許會放棄手機業務時,格力第三代手機通過了工信部的入網許可。第三代格力手機或許仍免不了給供貨商抵押貨款、內部消化的命運。

迄今為止,格力的空調業務仍然佔比高達8成,而且格力層層批發、層層分銷的模式也備受詬病。隨著格力進入機器人、工業自動化設備、新能源等領域,甚至包括「做晶元」,董明珠的局越來越大。不過市場不可能給人多次試錯的機會,決策失誤只會讓領導者失去威信,董明珠下一個任期的格力擴張之路會走的順暢嗎?只能交由時間來回答!

====

智家電(ijiadian):智能互聯網時代家電新媒體,關注互聯網智能化拐點時代的家電產業轉型進程。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家電 的精彩文章:

TAG:智家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