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為正變得開放

華為正變得開放

2018 年 6 月 22 日 和 23 日兩天,華為在北研所舉行了為期兩天 DigiX 2018 華為終端·全球合作夥伴及開發者大會。

顧名思義,開發者大會是為了給開發者和合作夥伴亮肌肉、表態度的。它要讓開發者相信,自己的平台是有足夠的影響力,同時足夠的開放,對於開發者們有利好的存在。這樣才能吸引到開發者參與到其中,構建一個有生命力的生態系統。

近些年來,蘋果 WMDC、Google I/O、微軟 Build 等開發者大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就是因為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雲服務等發展至今,再沒有一家單獨的公司能把一切都搞定。一個系統的壁壘,往往是由其合作夥伴的數量和質量決定的。

華為也深諳開放的威力,於是在這次大會中,華為開放了諸多核心的能力。

按照慣例,華為消費者 BG CEO 余承東在演講開始時,總結了一下華為的小成績。余承東表示,到2017 年,消費者 BG 收入達到 2372 億元人民幣,華為手機出貨量(華為加榮耀)達到 1.53 億台。2018年,中國市場份額佔比已達 29%,連續四年第一,在全球市場位列第三。在終端雲服務布局中,華為全球註冊用戶已超過 4 億,業務覆蓋超過 170 個國家/地區,在全球部署了 15 家數據中心。

余承東不改「大嘴」本色,對於出貨量他自信地表示:

如果是追求發貨量和市場佔有率,我不謙虛的說,今年我們已經超過三億台的發貨量了,也許做到 3.5 億、4 億台都可以,但是我們沒有這樣做,因為我們一直在提升我們的價值和品牌。

而對於未來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余承東的目標是:預計未來市場份額有望超過 40%,希望做到 50% 以上。

當然手機出貨量不是這次大會的重點,開放平台才是。

硬體方面,余承東表示,華為整體的戰略是「為消費者提供全場景無縫的智能生活體驗」,覆蓋個人隨身、汽車、家庭、辦公、運動健康」幾大主要場景,這其中最主要的入口依然是智能手機。

同時,余承東還提綱挈領地宣布了華為開放平台幾個主要的動向:

智能家居方面,推出了華為 Hilink 協議;

推出了一個讓 App 適應多平台跨屏工作的 SDK(明年上線);

推出了方舟計劃,服務全球泛IoT的硬體開發者;

開放麒麟晶元的 AI 能力,所有應用都可以調用;

推出了耀星計劃和 DigiX 創新工作室,投入10億元,來助力開發者。

另外,華為 EMUI 內置的多項服務,音樂、閱讀、視頻及快應用、快服務等方面也與合作夥伴達成多項合作意向。

這種開放也體現在了合作夥伴上,搜狐 CEO 張朝陽,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王永東,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郝哲等都到場為華為的開放平台助力。

比較意外的是,周鴻禕也到場為華為助陣,理論上講,360 手機業務和華為還是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的,可能是合作和生態的力量戰勝了競爭吧。

周鴻禕對於「生態」一次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表示這個詞被某一位賈先生給弄壞了:「賈先生的生態是假生態,因為生態不是一家公司的七八個事業部就能做出來的,那叫產業鏈。生態是在你創造一個環境里,有大的合作夥伴,有小的開發者,就像有大樹有小草,有喬木有灌木。大家都能夠茁壯成長。」

周鴻禕表示,今天科技公司的壯大最重要和關鍵,是誰能夠建立自己的互聯網生態。

總之,華為在雲服務、人工智慧、消費終端都取得了一定成績的時候,正在逐漸變得開放,向構建生態體系靠攏。當然基於這麼大的出貨量,華為推進開放平台的建設也是順理成章的事。生態即壁壘,可以說是業內的共識了。

其中智能家居是最值得聊聊的,因為它更貼近消費者,也更能體現華為目前開放的策略。

IOT 無疑是現在智能硬體行業最火熱的概念。過去,華為和榮耀雖然也有相關產品和布局,但聲勢一直隔壁小米生態鏈蓋過。華為肯定是不能看著這麼一塊大蛋糕被獨吞,於是會上,華為正式推出了自家的智能家居品牌 HiLink(華為智選),宣布全面進軍智能家居行業。

和小米投資生態鏈公司的打法不同,華為的做法是推出開放的協議,任何廠商都能接入。余承東對此解釋說:

國內家電廠家,還有一些自己的公司推的,包括小米等等,他們推自己的標準,但是華為推的標準是整個行業標準,因為華為的 Hilink 協議,華為不做家電,我們做的東西是給大家提供服務的。

余承東在開場演講中提到:「未來全球的家電廠家所有的家電設備,都會支持華為的 HiLink 協議。」這無疑是個遠大的目標了。

這樣開放模式的好處就是有助於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合作夥伴,從而迅速提高市場份額。消費者 BG 智能家庭疆域總經理閃罡表示:目前行業的一個設備平均接入時間大概是90天,而智選接入的時間是18天。 而目前整個生態連接了 150 多個品牌,已經上線的有 400 多個產品。

但壞處就是對產品和供應鏈的把控會不如小米的生態鏈模式,同時既然人家能和你合作,當然也可以為別人做,壁壘沒有那麼強。

換言之,華為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更開放,而小米生態鏈則相對封閉。這一點,像極了 Android 和 iOS 系統的區別。開放有開放的好,封閉有封閉的好,只是對於後來者來說,開放會是一條更適合的路。

當然,此次會上也是有新產品亮相的,華為推出了彩色球泡燈、香薰燈、讀寫檯燈三款新品。選擇照明設備作為首發,一方面是因為這是高頻需求,並且市場和合作方已經比較成熟;另外,智能操控開關的燈具,也是最能讓消費者體驗到智能家居意義的入門設備。

彩色球泡燈找到的合作方是上海三思,這是一家研發、生產、銷售LED顯示和照明產品,主要產品範圍有 LED 顯示屏、LED 照明、智能交通的本土廠商;而讀寫檯燈則是相對知名的歐普照明。

目前來看,華為生態系統的一個問題就是缺少爆款。目前消費者購買智能家居依然是「以點帶面」,爆款對於入門智能家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過去,小米生態鏈擔當這一角色的是小愛同學,不知道華為會不會採取同樣的策略。

不過在演講中能看出,華為似乎對於路由器的重要性格外看好。關注智能家居的人應該知道,前兩年,路由器普遍被認為是家庭智能家居系統的第一入口,佔據了核心的地位。但是慢慢的,這一位置逐漸被取代了,因為它太極客了,普通消費者真的不願意去搗鼓它。

敲門磚這個角色,路由器還是能勝任的,但是核心爆款,華為還得另尋高就。

而在線下渠道上,華為也有不少的課要補。上個月在山西太原,華為落成了首家智能生活館,而閃罡表示今年華為重點是要做 800 家現有線下店的升級和新建 200 家智能家居的體驗館。這個直營店的數字肯定是沒法跟小米之家比了,不過就像華為智選的相對較輕的玩法一樣,華為線下店也不像小米之家那樣大興土木,而是採用了直營和經銷商雙管齊下的策略,推進起來也會更快些。

當然,華為智選最大的武器依然是終端巨大的出貨量,這讓每個消費者在選購智能家居時,都有了一個考慮同平台同協議的理由,再加上與各個現有廠商的積極合作,看起來是個可行的辦法。兩種不同的戰略誰會笑到最後還不得而知,但通過這次大會,我們確實看到了一個更開放的華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劉強東帶著老婆去牛津,說他永遠不知道怎麼成功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