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昂貴的一種火炮:我軍只有少數部隊裝備 美軍乾脆一門也沒有

最昂貴的一種火炮:我軍只有少數部隊裝備 美軍乾脆一門也沒有

防空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也是繞不開的話題,自從戰爭從二維變成了三維,空中的威脅也是越來越大,因此,如何防空,不論是海軍還是陸軍,甚至是空軍本身,都是個巨大的課題。圍繞防空能展開太多的話題,今天就先單聊一下陸軍的防空體系。

陸軍的防空大概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整個進攻/防禦區域的防空,一種則是陸軍特有的伴隨防空。區域防空一般由區域防空導彈承擔,例如我軍的紅旗-16、俄羅斯陸軍的S-300V、美國的愛國者PAC-3等等,這些防空導彈,按照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這一片都是我罩著的」,一般與最外層的空軍地面防空導彈體系、空軍制空戰鬥機進行聯合作戰。

另一種伴隨防空可就很有講究了,從二戰起,世界各國就將小口徑防空炮搭載在坦克底盤或卡車上,用來伴隨裝甲部隊前進。不論是大口徑防空炮還是防空導彈,其收起陣地再展開都需要時間,而自行高炮則可以邊行進邊射擊,對空中來襲的敵軍做到及時應對。除了對空,自行高炮還能執行對地打擊,尤其是面對步兵,其高射速、大殺傷力簡直可以說是步兵的噩夢。因此各軍事強國都很重視這樣的伴隨防空能力。

德國在二戰時期從1號坦克改起,一路改裝改造了很多種自行高炮,最著名的就是用4號坦克底盤改裝的「東風」37mm自行防空炮和「球形閃電」自行防空炮,號稱「空中清道夫」。美軍則用半履帶車改裝了M16自行防空炮,在戰後還用M41坦克底盤改造了M42自行高炮。二戰後,冷戰的威脅更是讓美蘇對防空更為重視,美軍繼M42自行高炮之後,又研製了「約克中士」自行高炮,在導彈小型化之後,還研製了「復仇者」輕型防空導彈,英國和德國則分別研製了「弓箭手」和「獵豹」自行高炮,其中獵豹自行高炮更是成為了伴隨防空力量的頂級配置,其高度集成化了雷達、光電探測和兩門35mm高炮,幾乎成了自行高炮的標杆。蘇聯更是執念般的瘋狂推出各種伴隨防空兵器,從自行高炮「石格勒河」到彈炮合一的「通古斯卡」,再到頂級的伴隨防空導彈「道爾」,期間還有各式薩姆系列如「金花鼠」、「山毛櫸」等導彈,前蘇聯將所有能搬上坦克底盤的防空武器統統自行化,可謂「伴隨防空火力不足恐懼症」。

相比於德軍的「獵豹」、俄軍的「通古斯卡」,我軍限於認知和科研能力,在伴隨防空上一直都沒有什麼突出的亮點,70年代開始研製的37mm自行高炮和更大口徑的57mm自行高炮,由於種種原因,不是生產數量寥寥,就是被迫下馬。防空導彈就更別提了,在紅旗-7量產之前,唯一的防空旅(注意是唯一,其他的當時還稱為高炮旅)裝備的紅旗-61,其性能僅僅是能嚇唬一下飛機而已,其後裝備的4聯裝25mm自行高炮由於殺傷力問題,也並不能解決伴隨防空的問題。因此,我軍在伴隨防空能力上,直到最近幾年PGZ-07式自行高炮問世並量產了之後,才算有了靠譜的裝備,再加上「山寨」自道爾-M1的紅旗-17防空導彈,我軍機械化部隊的伴隨防空問題才算徹底解決。

然而自行高炮由於集成了大量電子設備和雷達,導致價格十分昂貴,因此各國各型號的產量並不太多,美國自持空軍厲害,就乾脆拋棄了自行高炮。而我軍卻由於急需大量自行高炮,換裝壓力巨大,導致目前只有極少數部隊擁有自行高炮,大量部隊依然裝備牽引式高炮「湊合」。這一局面不知何時才能改變。(利刃/東風破)

尊重內容,從尊重作者開始,轉載、合作請私信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火箭炮一路高歌猛進:俄羅斯的兩個鄰國都買了
昔日全球第一海軍強國的沒落:連一艘2000噸的小船都造不好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