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存家族》:好好的災難片 被日本人拍成了公路旅行片

《生存家族》:好好的災難片 被日本人拍成了公路旅行片

《生存家族》並不是新片,早在2017年2月份,該片已經在日本上映,一年又4個月之後,終於被引進中國,但是冷門得不要不要的,除非你是日劇或是日影粉,否則一般不會發現這部電影,更何況「生存家族」這種片名一看就連引進方都不抱太大希望,一點吸引人的地方都沒有。在快樂家族爛片的熏陶下,跟家族有關的電影差不多可以直接打入爛片行列。果不其然,在小編去看的時候,整個大場只有5個人,其中兩個半途走了(估計走錯場了)。

蛋似,人家還真不是爛片,人家是部災難片。可和歐美、韓國的大場面、大特效這類酷炫吊炸天的災難大片比起來,這部災難片完全就是反著來,幾乎零特效,幾乎零煽情。與其說是災難片,不如說是科幻片還比較恰當。可《生存家族》的實際定位確是喜劇和家庭。

好吧,不管它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它選了一個非常好的主題:大城市東京停電。這個停電比較特殊,估計是受到外星文明的降維打擊,一切跟電有關的設備統統失靈,手機不行,打火機不行,手錶不行,掛在牆上的鐘也走不動了,一切靠電工作的系統都成了一堆廢物。

剛開始,大家以為這是暫時的,於是即使電車停運,走路、騎自行車也要到公司和學校去;公司門進不去怎麼辦,先砸了再說;老師因為電車停運到不了學校怎麼辦,自習唄;晚上沒電怎麼辦,點蠟燭啊,看星星啊;超市沒辦法電子支付,怎麼辦,老子不買了唄。

總之,所有人都以為沒電的日子會過去的,光明會再次降臨,直到過了一周,還是沒電。

這下糟糕了,沒電就意味著沒水,超市的食物也被買光了,手機和遊戲都玩不動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受到嚴峻的挑戰,公寓里的人陸陸續續開始搬走。

鈴木一家就住在這個公寓里。停電之前,鈴木在一家公司上班,人到中年開始發福,頭頂也禿了,對什麼都提不起勁,白天上班,回家看片,小日子過得普通又無趣。

妻子是家庭主婦,平常做飯洗衣服,其他的沒啥會的了。

兒子是個宅男,暗戀班裡的女生不敢表白,每天掛著個耳機去上課,有點獃獃的。

女兒正值青春期,叛逆,頂嘴,愛美,不愛學習。

看到樓里的鄰居接二連三地跑了,鈴木一家經過商量決定去妻子的老家鹿兒島避難,他們聽說南部沒有停電。現在問題來了:從東京到鹿兒島有多遠呢?他們要經過橫濱、靜岡、名古屋、大阪、廣島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地方,距離超過1000公里,大致相當於從北京到上海。

平常坐個飛機也就倆小時,現在他們只能靠自己的雙腿踩著自行車去。

所以災難的意味就變得越來越淡,唯一有點感覺的就是高速路上擠滿了拖家帶口的人和經過城市時滿地狼藉的垃圾。

但如果你以為這一路上他們會尋找到什麼人生意義之類的東西,那你就錯了。前面我們說過,這是一部反災難的電影,反到都不像電影,這麼說有點虛,可以參考一下美國的救火隊電影《勇往直前》,火災來的時候,有預兆,可最後還是死了很多人,在大自然面前完全沒有贏得勝利,所有人都帶著傷痛繼續勇往直前。

回到《生存家族》里來,該片也盡量靠近生活的真實。真實是什麼,真實就是幾乎不會發生重大的戲劇性轉折,除非天災或是人禍,否則大多數人都平凡普通地度過各自的人生,而那些關於普通人變成英雄,普通人戰勝無數困難,贏得最後勝利的事迹永遠都是少之又少。

所以,鈴木一家在路上遇到的困難僅僅也只是找不到食物,吃貓糧,拉肚子,碰到大風雨,輪胎破裂,骨折,被狗追這些在城市裡不會碰到的瑣碎小事。

唯一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路上遇到一個孤獨生活的大叔,自己養著豬,自給自足,鄉下的生活反而不會因為沒電遭受災難性的打擊,這無疑是一個諷刺,人類花了數千年從大自然中脫離,建立一座座象徵文明、科學和進步的城市,一切看似井井有條,各司其職,但本質上卻脆弱不堪,只要一個停電生活就無以為繼。當這些文明倒塌的時候,勞力士和瑪莎拉蒂不能救命,人類又回到了以物易物的最初時代。

當然,小編覺得導演的本意一定不是批判城市,而是批判人類對城市的極度依賴,也就是對技術的思考,以告誡大家不要過分迷戀科技,忘記人類是從哪裡來的,忘記人類最初是靠面對面的交流建立起情感的紐帶。

無堅不摧的不是城市,不是文明,不是技術,而是人類內心深處的情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餵了官人 的精彩文章:

《超人總動員2》:十四年光陰都無法磨滅的皮克斯經典動畫
《泄密者》:誠意很足卻新意不足的舊式港片

TAG:餵了官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