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閩南文化名人:直節太史林偕春

閩南文化名人:直節太史林偕春

林偕春

(1537~1604年),字孚元,號警庸,晚號雲山居士,祖居雲霄東廈鎮佳洲島,長於莆美鎮前塗村。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雲霄縣明代鄉賢。他經歷嘉靖、隆慶和萬曆3朝,歷官翰林院庶吉士、檢討、編修,湖廣按察司副使、兩浙學政、南贛兵備副使、湖廣布政司右參政,卒贈亞中大夫,謚文貞並賜葬,入祀鄉賢祠。

林偕春立朝勤政剛直,居家心繫民瘼,被大學士黃道周尊稱為「先正偉人」,是一位孝廉雙馨的歷史名賢。其道德文章氣節,是留給後世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1-

宦海浮沉的憂民情懷

夂小

林偕春從小就接受正統儒家文化,飽學經邦濟世之道,確立了崇尚高潔、堅持操守和高風亮節的人格。他剛正耿直、不畏權勢、堅持原則的秉性,在官場上屢遭嫉妒和報復,仕途幾經磨難而坎坷不平。林偕春於萬曆元年(1573年)以經筵展書官之職,奉詔纂修穆、肅宗國史文《先朝實錄》後遷編修。此時神宗年幼,首輔張居正攬權柄國,也因實錄成而晉秩。林偕春在為張母撰擬制誥時,張居正要求增改褒言,林以「王言有體」堅執不從,並因秉筆直書而遭排擠,調任湖廣按察司副使。但楚地為張居正故鄉,林偕春深知其險惡用心,斷然致仕返鄉。萬曆十年,林偕春復被起用,督兩浙學政,破格讓陶望齡等人才脫穎而出。不久因拒絕直指使勒索受彈劾而離職。萬曆十三年,他調補南贛兵備副使,以惠政平息寇患。次年遷湖廣布政司右參政分守荊西,在抗旱賑災中救濟百姓於水火。

萬曆十五年,林偕春又因性格坦直,不隨與時俗低昂而遭京中妒忌者造謠中傷,第二次棄官歸里。自小生長於農村的林偕春深諳閩南世見民情,時刻不忘報答家鄉父老。林偕春關懷民瘼,無論入朝為官,還是退隱家居前塗,都樂為桑梓做好事。有一次雲霄俠少擾亂社會治安,參戎與巡海憲臣奏議派兵鎮壓,他聞訊後即向朝廷奏明濫用兵革的弊端,避免了一場兵禍。那些不法之徒無顏立足,從此銷聲匿跡、知恩悔改。汀潮盜賊犯境時,漳州太守唐麓陽與駐節總兵計議調南路參將駐扼雲霄鎮城,他修書懇論官多民擾弊端,很快促其罷設。他又為鄉民請免公溪泥舶稅,被地方官忌恨而蹈厲不悔,充分表現了政治上愛國、道德上憂民的高尚情操。

-2-

改革弊政的遠見卓識

夂小

作為一位積極入世的正統封建文人,在民生疾苦、國運衰竭、社會風氣日益頹靡的社會現實中,林偕春極力主張通過政治革新來治國興邦。他站在改革者立場上,敢於針對弊政直抒政治主張,把改革矛頭直接指向顯赫的皇室貴族,同時也給他們找出自食其力的出路。其思想內容是進步的,想法也是大膽的。他認為治理天下要實事求是,指出「安內在息民,息民在擇吏;攘外在練兵,練兵在選將」,主張民與兵是治國之本,而選好吏和將尤為重要。他又提倡厲行節約,並就針對解決軍隊給養問題,毫不客氣地提出要以節約為本,抨擊了封建統治者鋪張浪費和腐朽糜爛,表現了鮮明的人生態度和正直的思想立場。林偕春強調改革弊政、選拔賢才的重要性,對治國興邦充滿期盼。在現在看來,這些順應歷史潮流的進步思想和政治主張,對於鞏固封建王朝統治,實現國家富強將大有裨益。但無奈奸佞當道、明廷腐敗,這些主張嚴重地觸犯守舊貴族根本利益,以至對招來的排擠和打擊仍蹈厲不悔。

-3-

嚴守節儉的清高風範

夂小

林偕春雖為一名高層封建官吏,他立朝剛直、清正廉明,也嚴守節儉、淡泊名利,以致常令生活難以自給。當其首次致仕家居時,因兩袖清風,生活拮据,人情冷漠,「出不能諧時,返不能安居」,不得已攜帶老父與妻子北行赴京候官。中途又限於路費,寄父於友人處。更有甚者,在途經浙江太平時,他又因長途浩費,只好把妻子也暫寄太平,卻不料東道主忽然以丁憂離開。時局冷酷無奈,經濟何其窘迫,他唯有徒增鬱結,表現了無盡的憂思和難以排解的憤悶憂傷,這正是居官清廉、家無餘資者無法避免的常情。正因為有此錚錚硬骨、朗朗襟懷,他窮且益堅,寧肯身躬貧涸,苦守清規,也不隨與時俗低昂。他賦閑家居時,按明制地方必須月給車馬費。他卻不願加重地方負擔而一概謝絕,表現了畢生自奉節儉並身體力行的清廉秉性。

七星山廉政文化園

-4-

德澤兩岸的先正偉人

夂小

林偕春一生光明磊落,匡扶正義,仕途坎坷卻凜然不屈,權勢壓頂仍剛正不阿,清廉勤政且業績卓然,憂國憂民而鞠躬盡瘁,淡泊名利留道德文章,高風亮節以長昭後人。他的愛國情懷,在道德文化上秉承了傳統儒家仁愛、仁政等思想的豐厚積澱,汲取了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底蘊;在情感層面上根植於對平民百姓的樸實感情,更發乎對閩南這塊土地深厚的鄉土情結和對家鄉民眾深切的同情愛憐。

林偕春著述甚豐,除了載入《明史·藝文志》的《雲山居士集》及參與編修《實錄》、《承天大志》、《漳浦縣誌》外,還著有《三國志摘》、《晉書北史抄略》等,為後世留下《安攘要論》、《邊防總論》等見地猶深的經世華章,至今仍具有借鑒價值。

古往今來,雲霄官民仰慕其仁政愛國思想、道德文章氣節,以及剛正不阿、廉潔奉公、德澤桑梓的德行,相繼於光緒九年(1883年)興建雲山書院、光緒二十年興建南屏書院崇祀他。民間尊稱「林太師公」,再因他曾修史翰林院,亦稱「林太史公」。

作者簡介

湯毓賢

研究館員,閩南師範大學閩台文化研究院、漳州市委黨校漳台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省作家協會會員、漳州市優秀人才。

主編《吳原享堂》,著有《雲霄城隍文化》《南國殘陽》《水月樓叢談》《回望清漳話城隍》《兩岸共仰漳台聖宗》《雲霄十廉吏》《清漳重鎮》《陳元光》,合著《漳州涉台文物》,發表論文200篇,曾主講湖東講壇、芝山講壇。

多次獲漳州市社會科學獎、省社會科學普及優秀作品獎,2009年獲國務院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突出貢獻獎,2016年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

現為雲霄縣博物館館長,縣總工會、社科聯、作協副主席。2018年被授予福建省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來源: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 雲霄縣委宣傳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話說漳州 的精彩文章:

TAG:話說漳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