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讓人嘆為觀止的設計,據說靈感來自於人類大腦皮層的褶皺!

讓人嘆為觀止的設計,據說靈感來自於人類大腦皮層的褶皺!

杭州的這一場跨界藝術展讓我們了解到,原來蕾絲都是可以3D列印的

近日,由杭州布料圖書館攜手東瑞士聖加侖紡織博物館共同主辦的一場《Lace to Meet You 綉外慧中》蕾絲主題跨界藝術展在杭州嘉里中心成功落下了帷幕。

該展覽以過去、當下與未來,文化演變、科技發展與概念外延為線索,讓觀眾們體驗到了一場關於蕾絲的探索之旅。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款展品是由聖加侖最著名的面料研發中心所帶來的一款由 3D 列印技術製作的蕾絲產品。其精緻的 3D 仿蕾絲紋樣,科技感十足的光澤和質感,讓我們看到了蕾絲未來新的發展方向。

3D 列印技術在可定製化領域具備了很大的優勢。對於蕾絲製品來說,3D 列印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其錯綜複雜的結構設計,在構圖選擇上也更為靈活多變。它能夠讓設計師們以去實現更加自由的創意。或許,用不了多久,3D 列印的蕾絲刺繡就會成為一種流行的趨勢。

3D列印金屬立面,藝術與 3D 列印技術的完美融合!

近日,來自瑞士蘇黎世理工學院的學生使用 3D 列印技術製作了一款美觀而複雜的金屬立面。這件雕塑藝術品由 26 塊鉸接板,高 6 米,寬 4 米。

它的設計靈感來自於人類大腦皮層的褶皺。立面雕塑的整體結構是由 3D 列印的沙模組成。之後,再在表層鑄上了一層金屬鋁。可以說,這件作品將 3D 列印的幾何自由度與鑄造金屬的結構特性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在 3D 建模方面,學生們使用一種拓撲優化的計算機演算法完成了這款立面的複雜結構設計。通過 3D 列印製造而成的結構件具有非常精細的細節和複雜的幾何結構。此外,這種定製化的金屬結構件的重量也很輕盈。

據悉,該 3D 列印的金屬立面表現出了較高的藝術性。隨著 3D 列印技術,計算機設計軟體應用的發展,蘇黎世理工學院的學生們將深入研究 3D 列印在創建定製金屬建築材料領域的研究。

哈佛大學嘗試研發能感知到壓力、運動和溫度狀態的 3D 列印軟性機器人

為了創建帶有嵌入式感測器的 3D 列印軟性機器人,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員們特別開發了一個平台,這些搭載在機器人上的感測器能夠靈敏地檢測出觸摸、運動、溫度和壓力的數值。哈佛的研究員將其稱為機器人領域中的「基礎性發展」。

據悉,該平台使科學家們能夠創造可感知運動、壓力、觸覺和溫度的軟性機器人。這對 3D 列印在機器人應用領域的發展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飛躍。

項目發起人之一的瑞恩博士表示,該製造平台能夠將複雜的感測器結構輕鬆集成到柔性機器人系統中。其關鍵就是對感測器本身的 3D 列印。研究人員們使用了一種由有機離子液體導電油墨製成的 3D 列印材料。這種油墨可以在軟性機器人的內部進行感測器的 3D 列印。

這種方法的功能和設計靈活性是無與倫比的。目前,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完成了對 3D 列印平台的測試。他們製造了一個柔軟的機器人抓手並且獲取了其充氣壓力、曲率、觸摸和溫度感應的數值,結果相當令人滿意。或許這種新的技術將會對未來機器人的製造方式起到關鍵性的影響。

3D 造案例分享: 3D 列印娟雲胸針,讓你變得與眾不同

胸針的來歷,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古人在將獸皮或簡陋的織物披在身上時,會用銳利的獸骨或魚刺來固定自己的遮身物。現在,胸針多佩戴於西服的駁領、羊毛衫、襯衣或裙裝上,起到裝飾的作用。

前不久,3D 造推出了一款造型別緻的 3D 列印「娟雲」胸針。娟雲,象徵著一切秀麗美好的事物,這也正是這款胸針的精髓所在。在設計結構上,它是由多個五角星形狀交錯環繞而成。從整體上看,形成了一個半球狀的玫瑰花結構。在製作工藝上,是在使用 3D 建模軟體完成 3D 模型設計後,使用尼龍材料和工業級 3D 印表機一體列印而成。之後,設計師為它加裝了一枚別針,完成了製作。

尼龍材料讓這枚胸針具備了較高的強度和流暢的表面。它的細節部分也相當精細。正是 3D 列印技術,實現了其錯綜複雜的表面結構,讓設計師的創意得到了完美的呈現。這款 3D 列印的胸針可以與各種顏色的衣服搭配使用。相信,它一定能夠讓你顯得與眾不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D造 的精彩文章:

據說未來戰爭格局會因為這個而改變,美國已率先研發成功
什麼是「蜂人」項目?3D列印蜂巢系列服裝了解一下

TAG:3D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