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武帝為什麼必殺馬邑之圍的策劃者王恢 田蚡和王太后勸阻也沒用

漢武帝為什麼必殺馬邑之圍的策劃者王恢 田蚡和王太后勸阻也沒用

西漢匈奴作戰態勢

馬邑之圍是西漢王朝自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後第一次主動針對匈奴的大規模作戰。公元前133年在大行令王恢的策划下,漢武帝出動三十萬大軍在馬邑展開針對匈奴軍臣單于的誘敵殲滅戰,最後因為計謀敗露、漢軍畏戰,使得漢朝三十萬大軍無功而返,最終王恢被逼自殺謝罪。漢武帝非要殺王恢最重要的是因為王恢的作為動搖了漢武帝的主戰政策,漢武帝要殺人立威,告訴群臣自己消滅匈奴的決心。

自公元前200年白登之圍後,西漢對於匈奴的政策就是以「和親」為主,輔以大批絲綢、糧食、酒等財物安撫、拉攏匈奴,換取北方邊疆和平,但是匈奴人貪得無厭一直侵擾西漢。西漢經過「文景之治」後國家富強,到漢武帝劉徹登基後一直力圖改變「和親」政策,用軍事手段消滅匈奴,而「馬邑之圍」就是漢武帝的第一次嘗試。

公元前134年,匈奴軍臣單于向西漢請求和親,曾長期在邊關任職、主持對外事務的大行令王恢堅決反對和親;公元前133年,馬邑大富豪聶壹通過王恢獻上計謀,由聶壹出面假裝殺死馬邑守將,將城池獻給匈奴,用城池財物引誘匈奴大軍進入包圍卷,最終由西漢大軍聚殲匈奴人,漢武帝接受了王恢的建議,決定向匈奴開戰。但是西漢當時的偽裝太過火了,馬邑周圍牛羊遍地卻無人放牧,使得匈奴人起了疑心,主動攻破了西漢邊防衛所俘虜當地尉史,得到了西漢全部謀劃,匈奴撤軍。王恢得知匈奴退兵後,害怕戰敗沒敢追擊,使得匈奴安然撤離,這種畏戰的表現激怒了漢武帝,即使王恢重金賄賂了漢武帝的舅舅田蚡和母親王太后也沒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漢武帝必殺王恢主要是這三個原因:

1、自公元前140年登基開始,漢武帝劉徹就想大展拳腳對匈奴作戰,但是因為客觀條件不允許以及掌控朝政的竇太后反對,漢武帝不得不偃旗息鼓。前135年竇太后去世,漢武帝劉徹執政再無掣肘,公元前133年的馬邑之圍可以說是劉徹親自主導的首次大規模作戰,但是三十萬大軍雄赳赳的去,灰溜溜的回來,這是對漢武帝的威望和主戰政策的極大打擊。本來制定「馬邑之圍」計劃的時候,朝中大多數大臣就是反對的,現在還勞師動眾毫無成果,漢武帝只能殺人立威。

2、別看策劃「馬邑之圍」的是王恢,但是漢武帝派去執掌全局、指揮作戰的確是御史大夫韓安國,王恢只是指揮一支偏師去抄匈奴大軍後路。韓安國曆來都是反對和匈奴作戰、主張「和親」的,而且韓安國沒有在邊關作戰的經驗,有這麼一位不想打仗還統兵經驗不足的統帥,「馬邑之圍」想不輸都難,這屬於漢武帝用人上的失誤。但是皇帝是永遠不會錯的,所以只能讓「馬邑之圍」的發起者擔責。

3、漢武帝派出五位將軍統帥三十萬大軍在馬邑設伏,但是面對撤退的匈奴大軍竟然沒有人敢率軍追擊,這太傷士氣了,要殺人以正軍法。五位將軍中御史大夫、護軍將軍韓安國是漢景帝留下的重臣不好殺;衛尉、驍騎將軍李廣掌管宮禁宿衛,太僕、輕車將軍公孫賀是衛青的姐夫,這兩人是漢武帝的親信不能殺;太中大夫、材官將軍李息分量不夠,做不到殺一儆百,最終只能犧牲大行令、將屯將軍王恢。

漢武帝逼死王恢後,整個西漢朝廷無人再敢言和,拉開了漢匈大規模戰爭的序幕。而且軍中將領各個奮勇爭先,不敢畏敵怯戰,後來李廣幾次倒霉地碰上匈奴大隊打到全軍覆沒也不敢逃跑,不能不說有這件事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狗容易做人難 的精彩文章:

毫無根基的漢宣帝劉病已是如何剷除把持朝政的霍光家族勢力?
蒙金戰爭 蒙古數萬大軍憑什麼以少勝多消滅金國百萬兵馬?

TAG:當狗容易做人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