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牧童歸去橫牛背」,他只留下這一首古詩,就被選入教材

「牧童歸去橫牛背」,他只留下這一首古詩,就被選入教材

喜愛詩詞的人極多,尤其在古代,文人墨客們經常聚在一起吟詩作對,以詩詞來寄託志向,抒發感情。在古代,有的人留下了數百篇詩詞,也有的人卻只留下一兩首詩詞。通常,人們並不以詩詞的數量,來評判一個詩人的好壞,而是會根據詩詞的質量,來評價一個詩人的成就。像唐代詩人金昌緒,只有一首《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僅憑這首詩,他就被人們牢牢記住。還有如唐朝詩人張若虛,也只留下了兩首詩,一是《春江花月夜》,一是《代答閨夢還》。而《春江花月夜》的成就之大,足以令人們對張若虛刮目相看了。

在宋代,也有一位詩人,他一生當中,只留下了一首古詩,這首詩卻老少皆知,還被選入了教材。這首詩,就是宋代雷震的《村晚》。這首詩,不光被選編進了教材當中,還成了閱讀鑒賞題的素材。因為充滿童趣,《村晚》還被選入了《千家詩》,成為了兒童啟蒙讀物。這首詩描寫了牧童牛背橫坐,自然歸家的情景,短笛信吹,不成曲調,悠閑自在,樂趣無盡……讀之,令人似乎回到了鄉村,回歸了大自然,體味到了無限的樂趣。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池塘里水正滿,綠草也長了許多,看上去,那般鬱鬱蔥蔥,此時,太陽快要落山了,紅潤的大火球,倒映在清涼的池水之中,看上去,十分靜美。牧童騎在牛背上,也要回家了。他多麼悠閑,多麼自在,混合在大自然的背景之中,如此和諧。也不知道他拿著短笛吹的是什麼調子,但這幅晚歸的圖景,卻讓人感覺到了生活的美好與愜意。

「牧童歸去橫牛背」,只是短短的七個字,卻給了人十足的畫面感!當讀到這句詩時,眼前就會浮現出日落、池塘、綠草、牧童、牛、小徑……這些景物。看似都是些尋常之景,可是當它們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時,美感油然而生,給人帶來的那種閑適、輕鬆、美好更是撲面而來。

朋友,您喜歡這首詩嗎?能說說理由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在飛花紅 的精彩文章:

10首寫竹的唐詩,杜甫就有3首,詩人為何鍾情「花中四君子」
看不起和尚出副上聯考他,沒想到他對出「絕對」,令她臉紅不已

TAG:自在飛花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