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寬鬆教育: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後的「替罪羊」

寬鬆教育: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後的「替罪羊」

近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日本「寬鬆教育」主題沙龍。日本大使館參事官藤岡謙一、北京日本人學校校長栗本和明、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等專家參加了沙龍,探討了義務教育的基礎價值觀和教育理念。

原文 :《日本「寬鬆教育」的真相》

王曉鵬現場整理

圖片 |網路

日本為什麼要提出「寬鬆教育」?

「寬鬆教育」單單從文字上很容易讓公眾認為是一種輕鬆的、低要求、低學習質量的教育取向,但事實並非如此。

日本「寬鬆教育」政策出台和當時經濟有著密切關係,日本大使館參事官藤岡謙一表示,日本的教育一直受到經濟界的影響。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期,經濟的發展需要大批化學工業領域優秀的工人。從而推動了理工科人才的培養,日本政府逐步加強學校理科學習的內容和實踐。伴隨著經濟高速增長結束,日本生產據點轉移到國外,在這個階段,經濟界認為未來需要有能力從事研發新技術的人才和獨立思考的人才。當時中小學課時太多了,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減少課堂內容和時間,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逐漸得到重視。在此背景下,文部科學省提出「寬鬆」教育改革:「精選教育內容,旨在實現學生過上寬裕而又充實的學校生活的目標」(1978年)。

「寬鬆教育」成了泡沫經濟破裂後的「替罪羊」

在日本,對「寬鬆教育」的爭論一直存在,尤其03年和06年兩次PISA日本成績都不好,那時候大家對「寬鬆教育」表達了一種擔心。泡沫經濟破滅之後,當時的日本在經濟不景氣中掙扎,日本社會充滿了不安。認為這樣下去,經濟遲早會破產,在這樣的背景下, 「寬鬆教育」導致學習能力低下,這一批評使得日本人更加不安,很多人從感情上反對「寬鬆教育」。並沒有對「寬鬆教育」是否真的造成學習能力低下的認證。

當然,現在很多中國媒體上的觀點認為日本「寬鬆教育」的大方向改了,全盤否定了之前的教育理念與價值觀,這個觀點也不完全對。像生存力、深度的學習、主體的對話與學習這些理念與價值觀,是沒有變化的。日本的「去寬鬆教育」改革不過是把過去減的過多的學習標準又加回去了,從表面量的角度來說是加回去的,但並不是像國內某些媒體宣傳的,彷彿日本在走向「應試教育」,在不斷加大學生負擔。

「寬鬆教育」中值得反思的問題

關於「寬鬆教育」政策,真正值得借鑒的是它作為一項教育政策在制定與實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首先,「寬鬆教育」政策的制定並非出於對孩子的考慮。決定實施怎麼樣的教育是以成人的情況決定的,去解決社會經濟發展的問題。另外,政策在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存在「鐘擺現象」——日本的教育就像鐘擺一樣搖擺不定,缺乏穩定目標,也沒有給相關政策呈現效果的時間。

同時,政策制定中還存在目的和手段不相符的問題, 「寬鬆教育」的出發點是1978年提出培養獨立思考、創造新事物人才的目標,這是正確的想法。但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並非簡單減少機械學習內容就可以實現,還需要配套的課程與教學方法。

最後,藤岡謙一的一個觀點值得思考與借鑒:鑒於日本「寬鬆教育」政策改革的時間,他認為社會不穩定期,不是推進教育改革的恰當時機。教育政策的制定應著眼孩子們的未來,經過仔細的研究,然後推進改革,形成清晰穩定的教育價值理想。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12期第2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土味漢語vs土味英語,誰說誰「土」!
個稅起征點上調至5000元,那調整到1萬元可行嗎?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