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成立自然資源部了,能否實現「最多測一次」?

成立自然資源部了,能否實現「最多測一次」?

成立自然資源部後,測繪成為部里的一個職能,既要按照《測繪法》履行公共職能,又要最大限度滿足自然資源發展和管理服務,我想這應該是擺在測繪主管領導面前的一大課題。

作為局外人和外行人,我大膽地設想,既然好不容易把「山水林田湖草」都合到一塊了,就有希望實現最大限度的數據共享了,因此,以前整天呼籲的多頭測繪的局面是否就有希望最大程度地解決了呢?這也應該是把測繪職能併入自然資源部的一個初衷吧?如果確實這樣,那麼,最理想的是能實現「最多測一次」的目標,最大限度地節省資源、提高效率。

如今信息化、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日趨成熟,在技術手段層面是否可以支撐?加上機構改革,機制的轉變,我感覺應該有這樣的可能性。

之前多頭測繪和重複測量的狀況,是受歷史的局限造成的。

一是因為早期基礎測繪都是以製圖為目的、以滿足地形圖製圖為目標來採集、管理地理信息數據的,這個理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只比例尺的圖式標準就免不了對同一範圍、同一地理實體要素進行多次採集;

二是大量存在的製圖數據缺乏跨行業應用所需要的實體屬性,存儲及表達方式的差異也讓基礎測繪與各行業的應用之間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很多時候基礎測繪成果僅能作為其他行業應用所需的背景圖和空間參考,難以為各行業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務供給;

三則在行政體制上,各部門管各部門的調查、測繪,無形中形成了數據壁壘,無法實現共享;

四是技術手段上也難以支撐一套基礎數據為多個部門的採集、存儲、共享、分發、更新、應用提供服務。

如今,以上問題得到某種程度的解決,為破解難題提供了可能性,甚至迫切性,尤其是把多個部門的調查和測繪職能合併了,等於移除了最大的行政壁壘,因此,我們可以很自然大膽地來重新梳理和考慮新型基礎測繪如何服務各類自然資源調查數據的問題,找到各行業應用及各類型資源數據的「最大公約數」,進而實現「最多測一次」的目的。

當然,要實現這個美好的願望,還存在很多問題值得探討和解決。在我看來,我們既要破除比例尺的測圖理念,也要研究各類自然資源數據的需求和特性,還要有一套技術手段來支撐,並有實時更新的手段,形成一整套的頂層設計、行政法規、規範標準、技術方案、信息化手段、應用要求等理論和方法。而這些問題需要作為一個課題來研究。

如果國家層面能走通,那麼地方自然照章執行,這樣就可以實現根本性變化,首先實現自然資源部內部數據的共享,進而擴展到其它部門,然後實現全社會開放共享。

也許不久的將來,就不再有按行業劃分的測量了,只要調用基礎測繪的數據,就可以作為每個部門的基礎空間數據,而不用本部門再測一次。當然各部門的數據也可以反過來共享給基礎測繪資料庫,豐富基礎測繪的數據,從而能為其他領域和行業提供更貼近需求的數據,形成良性循環。

自然資源部成立後,一個容易預見的事就是,以前的土地調查、地理國情普查、林業調查、水利普查、礦產資源普查等各類調查,將有望形成集中一次的自然資源調查,從而可能實現「最多調一次」的目標。

這非常符合當前我國的治國理念,更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一個具體體現,若是如此,又是一次基礎測繪的一大變革,也將深刻影響著我們的行業及產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IS圈 的精彩文章:

TAG:GIS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