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平靜之下,波瀾四起

平靜之下,波瀾四起

「作品也好,感情也好,早已蘊含在世界之中。我不過是將他們撿拾並收集起來,然後捧在手心,展示給觀眾看。」

第71屆戛納電影節落幕,是枝裕和的名字佔據了各大媒體頭條。他憑藉作品《小偷家族》拿下了人生中第一座金棕櫚獎盃。

是枝裕和:日本電影導演、編劇、製作人

有人形容是枝裕和是日本「最後一位大師」 ,他總能從從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窺見一些暗流涌動。筆調雖是輕快平淡,但他想要讓觀者感受的卻是歡笑背後深藏在彼此心中不可觸碰的秘密和哀傷。在他的筆下每一件小事都是如此,不論是紅透的西瓜、母親拿手的天婦羅,還是煙火、火車經過的小鎮、沙灘上的腳印,都充滿著日常生活的真實感,我們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熟悉的感受。

家庭和血緣一直是是枝裕和所探討的核心母題。普通的家庭生活在是枝裕和的筆下栩栩如生,夫妻、兄弟姐妹、父母子女間的矛盾,家庭生活的繁冗,是枝裕和都能用很淺的筆法寫出很深的意味,將其表現到極致。其實人與人之間對於很多東西無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作為家人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即使存在差異卻仍能相互包容,相互溫暖,一路步履不停。家庭雖然瑣碎,但卻是無價之寶。那些由平淡乏味瑣碎的小事所組成的,才是真正的人生。

《如父如子》電影劇照

「創作過程中,始終有一個問題縈繞著我—究竟是血緣還是歲月,將父母和孩子聯結在一起?」

《如父如子》是是枝裕和探尋家庭內核的典型代表作之一,講述一對抱錯的孩子所牽扯出的兩個家庭的掙扎。書中的第一個問題就很尖銳:究竟是血緣關係重要,還是這麼多年的養育與陪伴重要。我想到了《海街日記》中和三個姐姐都沒有血緣關係的淺野鈴,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也可以建立深深的羈絆,為什麼家庭就一定是圓滿的呢?這世上本沒有無緣無故的羈絆,即使有血緣關係,如果沒有愛,依然會充滿隔閡,一旦傾注了感情,羈絆就會自然而然的發生,就像小說書中的良多和慶多,當看到相機中慶多拍攝的自己,他才知道自己在孩子眼中是多麼重要,那一刻他對血緣的盲目追求瞬間坍塌。

「當意識到孩子也在注視著自己時,那一瞬間,便懂得了什麼是如父如子」這也是是枝裕和對自己和女兒關係的反思。

《步履不停》電影劇照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為何總是慢一拍」

是枝裕和的溫情來源於他的生活。《步履不停》是是枝裕和喪母后的作品,字裡行間透露著對母親的思念,人生是一條單行道,每個人都只能向前,無法後退,生老病死為人之常情,大多數人總是突然間驚覺父母變老的事實。作者娓娓道來,蘊含著一種淡淡的悲傷,時光總是步履不停,總會讓我們有那麼一點來不及,但是這樣的來不及卻拼盡全身力氣也追趕不起。但是好在,我們還有時間去寬容這一切。死亡也是是枝裕和作品常見的主題之一,其實我們更多地可以將死亡理解成是為了突出生的可貴,他更想表現的是那種鮮活的生命,那種努力面對生活的態度。

是枝裕和的電影充滿了隱忍與剋制,恰到好處的剋制完全沒有刻意的成分。影片風格清凈淡遠,細節點到為止,提供給人們想像的空間,依靠觀者得想像與情感填充起這些缺失的部分。

《海街日記》電影劇照

先拍電影再寫小說是是枝裕和的一貫作風。

有人會說是枝裕和的小說原著比電影更多一些細枝末節,但是他自己不承認二者有高低之分。他的小說更像是電影的補充。

「猶如停下腳步,挖掘腳下微不足道卻更柔軟的事物,如果電影作品是靜靜沉澱在水底的東西,這些文字就是沉點之前緩緩飄蕩在水中的沙粒。那些現在還很細小,並未成形的沙粒,一定會在幾年後,成為下部,下下部電影的芽和根」。

是枝裕和的摯友——中國導演賈樟柯在觀賞了是枝裕和的《下一站,天國》後非常興奮。他說:「我一直想,如果一個非常現實的東西,現實到極點,會不會出現某種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的東西,但是我一直沒能做到,看到是枝的影片,他做到了」

「我想要描寫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悲劇,歡笑,和殘酷。」

是枝裕和從不迴避沉重與殘酷,但總是告訴你要勇敢的生活,愛是可以支撐一切的事物。每次看完他的作品,都會被治癒,讓我覺得要珍惜眼前的人,珍惜每天的時光,回歸生活本身。

熊貓格子是飛馬旅平台投資與鼎力支持的快速成長的文化創新品牌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血栓有哪些報警信號?
賈乃亮李小璐為股權開撕,楊冪點贊張碧晨不雅照,朱一龍粉絲集資坑錢?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