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直到你久病,我才看到你是呼求我的愛

直到你久病,我才看到你是呼求我的愛

16年的時候,朋友S跟我聊起一句育兒經:「越擔心,孩子越不好,擔心是毒藥,擔心會詛咒孩子。」 她說,這句話在她身上常常不應驗。

S說她看過很多個關於【媽媽們改頭換面放下焦慮孩子病就好了】的故事。她說懷疑這些故事是扯謊。S學過一點中醫,對小兒常見疾病的情況都略有知曉,所以通常她的孩子生病的模式都是,孩子生病了,她開始冷靜的辨證謀劃做哪些處理,大部分時間,她會勸家人說,小孩生病很正常的。

接著可能就是孩子一直都沒有好,比如咳嗽拖尾很久,或者一直胃口不好,或者大便一直沒有恢復,或者沒有活力……直到她開始手心出汗,輾轉難眠,挖空心思去想辦法,這個病程才會結束。

S 說她從小考試就只喜歡做考卷最後那些難題,她覺得是不是註定,上天就是要她去解決難題。為什麼要開始費心,身體才會康復?難道是焦慮治好了孩子?對此我嘗試找其他解釋。

比如有人說,如果吃的不對,不管焦慮不焦慮,飲食的影響都會大過那個情緒的影響。還有人說,S的不焦慮都是假裝出來的,就是假裝淡定。當然,這些思路也都是只關注到媽媽個人的。因為這種好奇,有一段時間我非常深入的觀察過朋友S與孩子的情況。

S的小孩一歲多的時候也有輕微的疳積,典型的癥狀是一直找吃的,孩子很瘦,但肚子很大。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胃強脾弱的一種表現,胃氣強,會吃東西,但脾弱,消化吸收的能力不足。只能吃,但化不了,也吸收不了。孩子很久以來睡得不好。.

S的孩子出門吃飯的時候會被很多家長羨慕,他們說你看這個孩子胃口多好。大部分人會知道,正常健康的孩子,生病的時候會主動不想吃東西,這符合自然規律,也符合人本能的自愈能力。如果大便一直不通,也應該是不想吃才對。

但胃強脾弱的孩子卻是反著來的。越是不消化,越是腹脹,卻越是要吃,越吃越不消化。楊爸用中醫的思路指導過,這是邪氣過盛的表現。拚命吃也是因為一種虛,因為虛想要給身體補充更多的能量,但是往往越吃越差,總的來說,是一種艱難的自救。

與胃強脾弱相似的情況還有,一些朋友本來是寒濕體質,但還是會對冰淇淋和寒涼的水果非常感興趣;還有就是,已經很困了,很需要休息了,但還是捨不得閉上眼睛,放下手機。需要吃什麼,需要什麼時候睡覺,是人的本能,按理來說他們的身體應該是要遵循這種本能的,但為什麼他們出現這種傷害身體表現的行為?

後來恰巧我有一次聽武志紅老師的網路課程,同樣提到過一個總是瘋狂找吃的孩子,給我打開了一個思路。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小女孩無論到哪裡都是一副餓極了的樣子,而且完全不挑食,什麼都吃,甚至是剩菜剩飯,甚至是地上撿起來的看起來像食物的東西。找過很多醫生都說是正常,但媽媽本能地覺得不對,於是找到了武老師做諮詢。武老師告訴她:

「你回去以後,做一件事。按照你孩子的動作,表情,也去瘋狂的吃東西,她怎麼吃你就怎麼吃,然後在這個過程中,你去體會一下有什麼感覺。」

這個媽媽雖然不覺得這個能有什麼幫助,但還是按照老師的去做了。

然後她告訴老師說,我覺得那樣吃的時候感覺到自己很虛很虛。

接著武老師又和她一起回顧了她孩子每次瘋狂吃東西的畫面,她終於體會到孩子身體和心理上的那種深深的孤獨感。

就在那次以後,這個媽媽發現,孩子居然不再狂吃了。心理學上的解釋是:這是對愛的匱乏。她沒有感受到媽媽真的能體會她的感受,食物就成為了另外的一種補給的方法。而一旦媽媽感受到了她,孩子也感受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愛】,那一刻,孩子就被填滿了。

和S分享我的這個認識後,她久久沒有說話。過了一兩天後她告訴我,她有天早上一直在看手機,他的小孩快速的拿了幾個山楂卷,幾乎是沒有嚼,就直接吞下去。於是她放下了手機,過去制止孩子。那個時刻她忽然意識到,原來一直以來,孩子生病,都是為了提醒她要愛他。所以她只有在特別緊張孩子的時候,孩子才能感受到關注,孩子才會好。她彷彿聽到孩子在說:

「媽媽,求你看看我。」

當天晚上,S的孩子好像感知到了什麼,從夢裡驚醒,毫無來由的大哭了一個半小時,還對她拳打腳踢。而以往這個孩子從來都非常懂事安靜。她把孩子抱起來,在房間里走,和孩子貼的很近。她說有很久很久孩子沒有這樣嚎啕大哭過,她想起其實孩子曾經給她過非常多的暗示,比如逗她笑,或者非常服從,做乖孩子,比如告訴她自己想一直生病,比如告訴她不想去幼兒園就想一個人呆在家裡……

她感覺到孩子那天晚上把一直以來的委屈都宣洩出來,她也同樣淚如雨下。

梳理過去所有的畫面,她發現,和孩子在一起大部分時間都在看手機。有一兩年,她一直和婆婆關係不好,那時她對孩子健康做了很多努力,但這些努力都是用來在證明自己的是對的。她曾隱約感覺到她對孩子做的關愛都很表面,那些不過只是在滿足自己被肯定的渴望。有很多時候她感覺她的愛非常的刻意,就像是執行某個日程表,機械,僵硬。

她說,每一次裝模作樣的傾聽,目的好像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安靜,聽話。她極少能拋開一切,單純的,深深的,自然而然的,全身心的去感受孩子。而能讓她做到的時刻,大概就是那些孩子生病難愈的時候。只有在那樣的時候,孩子才能感受到媽媽的心裡真的有他。

楊爸說過:陪著孩子,不代表我們就是和孩子的心在一起的。

我們常常會失去對人的好奇,於是會直接拒絕很多事情。比如拒絕疾病。難道疾病對於我們來說,只是為了傷害我們嗎?疾病對家庭關係的建立來說實際上具有重大的意義,這些疾病秘密地、隱晦地、甚至是殘酷地一直在給我們做提示。

有朋友說起一位中醫老師,做醫生的幾年裡,把所有常見的、不常見的病都得了個遍。有人說是因為她的房子風水太差,而她自己卻說,這是上天給她的安排。因為得過這些病,就能更好的感受病人的苦了。

為什麼現代的中醫看病,還繼續用望聞問切代替機器檢查?也許也是為了用自己的生命感受另一個生命。

為什麼我們學中醫要求媽媽們去望孩子面色,去聞大便?聞尿液?為什麼不發燒也要去撫摩孩子全身的溫度?感受肌肉是緊實還是鬆弛?為什麼要觀察孩子吃飯的喜好?喝水的喜好?為什麼要陪著孩子睡覺,觀察孩子的睡眠?為什麼要長期堅持記錄孩子每天的食物和大便睡眠的關係?在專註的觀察感受中,孩子整個身體的的運行狀況都被媽媽體會到了。而通常這些觀察越具體越持續,孩子的的根本問題越容易被發現,孩子的轉變就越容易。

為什麼太極按摩要專註做才有效?為什麼要讓媽媽們站樁打坐,少看電視?為什麼讓媽媽節慾?因為在沒有情緒、信息干擾的環境里,在那個靜中,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才會浮出水面,變得越來越清晰。

媽媽對孩子所有細節的、瑣碎的、專註的體恤,都是在灌注這個生命持續努力的生長。也恰恰是這種專註可以給媽媽帶來一種鬆弛,一種膽大心細。因為全身心投入陪伴,所以明確知道問題所在,所以不會因為愧疚而做更多沒有意義的付出。

《內經》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一個孩子無論在哪裡,他只要確定母親心中住著他,他就會很放心,有了母親愛的光芒的照耀,孩子才會精神內守,才會安心的睡,才會對食物有滿足感,才可以毫無顧忌的流露最天性的東西。

人們常常被迫掩藏起焦慮,那份表面上的放鬆是那麼的拉扯。當焦慮發生時,我們應該順著這個發生去體會深藏的意義,並了解到這個成長的功課真正的目的,它才會遠遠的離去。焦慮有時候像是一個入口,有了焦慮的鞭策,我們才會開始被叫醒,開始做覺察與思考。所以下一次焦慮的時候,我想我們要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現在這個課題,要告訴我的是什麼?」

Remember Me (Reunion)

 Coco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洪偉嘉 

00:00/01:13

文 | 郭莎拉

圖 | 郭莎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羊爸爸 的精彩文章:

咳嗽剩下幾聲的時候,怎麼防止反覆?

TAG:羊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