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十年,他從破爛里揀出50噸文物,無償捐獻八千獎金:原則問題

二十年,他從破爛里揀出50噸文物,無償捐獻八千獎金:原則問題

如今,文物市場炙手可熱,許許多多的人都豪擲千金博得珍寶,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了解文物,了解歷史——其實,人們對文物的重視也不過短短几十年!

1964年,《新民晚報》就刊登的一則《上海冶煉廠爐前揀選文物》的報道,也就是上海冶煉廠在公司冶煉的廢銅中發現了文物,這是因為人們不懂文物,不知道文物的價值,所以視之為廢銅廢鐵,投進冶煉爐中淪落為流水線上千篇一律的工業產品,那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幸運的是,這篇報道被冶煉業的同行雷毓祺看到了,他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護寶之路:

當時,雷毓祺是太原銅業公司的生產總調度,作為世界聞名的晉商都會太原,公司每年生產的銅製品數量巨大,常常會從全國各地購進大量的廢銅。。。既然上海冶煉廠冶煉的廢銅中都發現了文物,自己公司冶煉的廢銅中就沒有文物嗎?

就這樣,一個生產總調度跑進了原料庫撅起屁股尋找文物。。。鑒於當時民眾的文物意識淡薄,廢銅與文物魚目混珠的幾率極大,果不其然,很快他就揀出一件小銅「鏟」——經過山西省博物館的吳連城的鑒定,最終確定這是一件西周時期的貨幣―――原始幣,因為數量極其稀少,屬國家一級文物,不僅如此,吳連城先生還專門在《文物》雜誌上發表了《山西省揀選到珍貴文物―――西周鏟幣》!

對於這件事,雷毓祺先是激動,而後則是深深地後怕——與小銅「鏟」同批的銅料早已熔成了鐵水,變成了千篇一律的鋼材。。。

雷毓祺覺得自己需要做些什麼:

當然,雷毓祺首先得會辨別文物,不能像小銅「鏟」一樣瞎貓碰到死耗子,那樣挑揀文物的網眼太大了——只是,雷毓祺對於歷史文物就是白紙一張,1949年21歲就參加革命,建國後就進入了太原電解銅廠長期主管企業生產,即便是生產也是實踐中學習。。。

為了能夠辨識文物,雷毓祺訂閱了《文物》《考古》等雜誌,還購買了許多文物方面的書籍,經常向文物界的專家請教,就這樣雷毓祺入了門了——

只是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雷毓祺組織成立了揀選文物小組,當時他任副廠長兼揀選小組組長,成立這個揀選文物小組,雷毓祺真的算是上刀山下火海,畢竟那是十年浩劫時期,有限的人力物力,雷毓祺還要分流做一些費力不討好沒有實際經濟利益的事,人群中不乏各種流言蜚語:

有人說,揀這些破玩藝,又臟又累,圖個啥?雷廠長多管閑事,揀文物又不是我們的事,我們可以不管。還有人說,老雷的行為是為名利,甚至有好事者告了他的狀,因此,有關部門還對他進行了三個月的調查。。。幸運的是,雷毓祺堅持了下來!

1972年文物部門剛剛恢復工作,太原銅業公司一次就向文物部門選交文物500餘件,從銅廠拉文物的卡車裝了滿滿一車。。。然後陸陸續續的,有大到高達兩米的銅佛像,小到直徑幾厘米的錢幣、銅箭頭等,總重量達50餘噸!其中商代速父戊提梁卣、西周的原始幣、秦呂不韋少府戈、戰國土勻、漢常方半橢量5件為國家一級文物。揀選的二級文物有鼎、簋、爵、壺、豆、戈、劍、戟、帶鉤、銅鏡、銅爐、燈、鎏金造像、銅印章等共200餘件,三級文物多達3000餘件。。。

為了表彰雷毓祺的貢獻,1985年國家獎勵了他四千元錢和一台黑白電視機,雷毓祺不願意獨享,4000元錢全部捐獻給了公司幼兒園,黑白電視機放在廠里職工宿舍讓大家看。。。

1984年,雷毓祺退居二線,接觸了二十年文物的他也做起了收藏,要知道在銅廠他接觸的都是青銅器,然而他的藏品里有瓷器、玉器。。。唯獨沒有自己最熟悉的青銅器。面對這個疑問,雷毓祺回答道:「不能公私不分啊,揀選出來的文物是國家的,我一件也不能拿。過去講究多,這是原則性問題。

儘管是收藏,雷毓祺還是幫助了許多人,為了解決銅廠下崗職工再就業,他領頭創辦了太原古玩城,解決了上千人的生計!

。。。

不幸的是,雷毓祺老人在2009年因病去世。。。他依然是我們心中的「護寶使者」,不是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趣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是秦檜獨子墓:被盜得只剩下一枚銅錢,曾改寫燒毀秦檜歷史
年均 20 歲的遠征軍,遺骸蝸居汽油桶70年:何須馬革裹屍還

TAG:閑趣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