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門閘,銀釘扣

金門閘,銀釘扣

涿州東北方向永定河西堤之上,有一座古閘遺址。地處北京房山區,卻隸屬涿州文保部門。

鄉間有民謠說:金門閘,銀釘扣,鎮水的獅子飲水的牛。講的是清廷撥銀十餘萬修建此閘,被督建官員貪污大部分,上報之時謊報規模成本,後來被皇上法辦的故事。

金門閘位於涿州市義和庄鎮北蔡村北3.5千米永定河右岸。創建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原為草閘,用以引莽牛河之水入永定河,借清刷渾。後因永定河泥沙淤積,河底高於莽牛河,該閘無法再使用,遂廢。後於乾隆三年(1738年)移建減水石壩於今之位置,其名仍沿用舊稱。永定河水性湍悍,挾沙而行,沙淤河高,河高壩下,故必數年一小修,其間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道光四年(1824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均為大修。唯宣統元年(1909年)之重建的金門閘,是廢草閘而建石壩之一百七十年後,又復還其閘,並保存至今。

金門閘共計十五跨,南北長100.6米。1937年,改南端兩跨為鐵閘門,作農田澆灌之用,其餘各跨均廢。

閘之南壩台原有清乾隆題詩碑及乾隆《金門閘浚淤碑》、道光《上諭》碑、同治《重修金門閘減水石壩記》、宣統元年《重建金門閘記》碑各一通。現存於南院碑廊之中。

文保碑:

金門閘共有兩對鎮水獸,石獅石牛各一對。現在兩對之中各取其一陳列於涿州博物館。

碑廊現存石碑的拓片:

目前,歷經幾百年的金門閘遺址已經啟動修復工程。不久將來,金門閘會以一番新貌呈現於我們面前。其實,我還是喜歡雜草荒涼中的古閘。猶記得二十年前,深秋之際,我一個人騎摩托探訪金門閘,凄凄之情,猶在眼前。敲開小院,與守護古閘的老兩口閑談良久;御碑之畔,佇立無言。彼時還是多情少年,二十年後,青絲漸染,油膩不堪,再無當年當時的情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找涿州 的精彩文章:

TAG:尋找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