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六大行為,80後、90後父母 天天在做

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六大行為,80後、90後父母 天天在做

飽受應試教育之苦的80後、90後父母,在他們當上家長的那一刻,信奉這樣的教育觀:釋放孩子的天性,放開孩子的手。

《1》什麼是安全感?

(1)沒有安全感的寶寶有哪些表現?

但是結果卻很扎心,一放手孩子徹底「玩脫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回家做個作業拖拖拉拉,上課開小差,家長經常被老師請去「喝茶」,學習成績更是慘不忍睹,再一放手孩子的人生毀了……當今社會,競爭如此激烈,

就像電影《起跑線》中講的:若孩子不能上重點學校,那就不能考入重點大學,

以後就不能進入名企工作,與同齡人的差距將越拉越大。

要麼過度怯懦,要麼膽大妄為

當孩子生氣發脾氣時,父母應避免使用權威的口語或方式來教訓孩子,而應拿出一點「辦法」來。

要麼過度黏人,要麼過度獨立

不願意獨立解決問題,總是依賴他人的幫助

脾氣強的寶寶一般容易生氣,發脾氣,但是媽媽們也要看到這樣的寶寶性格上的優點的,這樣的寶寶往往具有堅持的毅力,

有主見,但是媽媽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來給予啟迪,讓寶寶將來能成為講道理的人。

迷戀物品,渴求物質滿足,離開慰藉物就六神無主、寢食不安

首先應該受教育的反而是家長,先想想自己小時候是不是其實也有類似的經歷,很多父母不讓做的事情,自己卻偏要去干要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一定不要強制要求孩子做這個或者不許做那個,最好讓他們自己去選擇,自己學著去選擇。

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

不相信自己的存在價值,不相信自己是被愛的

(1)安全感缺失不僅影響幼兒時期,在成年時期都會有極其深遠的影響。比如社交恐懼、缺乏自信心、對伴侶缺乏信任感等等,這些都與孩童時期安全感缺失息息相關。

0-3歲是孩子安全感發展的重要階段,但是很多父母對寶寶的安全感意識是嚴重不足。

對於孩子的要求,可以進行適當的「條件」交換,不要一味的滿足孩子各種要求,這樣只會從小就培養他不付出就得到的壞毛病。

學會放手,儘管孩子還真的很小,對於很多事情沒有真正的判斷力,但是也請你一點點的放開自己可能影響寶寶自己成長的大手。即使孩子很多的做法爸爸媽媽不贊同,但如果孩子並不會因此而受到傷害,

那就放開牽著她的手,讓她自己去做,去選擇,哪怕碰壁。

不清楚什麼因素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有些年輕的爸爸媽媽,更有可能會在無意中破壞了寶寶的安全感。

學會接受孩子的一切,即使是不好的,或者在你看來是不好的,不要因為寶寶總是對你說不,而感到很苦惱,知道嗎,那是她開始建立自我意識的表現,說明她開始有了自己的判斷了,

《2》傷害孩子安全感的六大行為

你應該為她感到高興才對,只要寶寶身體健康,就給予她最夠的空間去嘗試,不要事事都打斷,更不要覺得自己做的很失敗。

(2)頻繁更換看護人

很多時候媽媽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寶寶,家人商量後都會決定請阿姨來幫忙。

同小區的然然媽媽和我抱怨說請阿姨不容易,說一年換了10個阿姨還是沒有找到滿意的。想了解下我請阿姨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兩歲的孩子會出現」怕生「的情況,這與家長的教養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我請阿姨的標準就是她喜歡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也喜歡她就可以了。至於做菜好不好吃、衛生打掃得乾淨不幹凈都不重要。

從跳妞上小學2年級前就沒換過阿姨,因為這阿姨和跳妞相處得非常好,就像一家人一樣。所以儘管阿姨不太愛打掃衛生,我家跳爸寧願自己拿著菜譜做菜也不願意吃阿姨做的菜,但是這個阿姨仍然在我家呆了差不多5年。

孩子對周圍的環境充滿好奇心,喜歡探索世界,但是由於剛剛學會說話和走路,所以當身旁有陌生人或剛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可能會比較敏感,再加上他們對父母有一定的依賴性,所以會出現緊緊貼在父母身後的情形。

(3)兩歲前的母嬰分離

約在寶寶1歲半到2歲時,母嬰依戀關係明確下來。母嬰依戀是多重依戀的基礎,也是孩子未來人際關係的重要基礎。

給孩子一些私人空間

如果媽媽這個安全島可以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他們就會勇敢自信地向外探索世界,否則他們就不肯離開媽媽,總是黏在媽媽身邊尋求最初的安全感。

認真地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問題和看法

但是生活總是殘酷的,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我們可能都會很無力。如果不得不分離,請爸爸一定補上來。

把孩子當作成人一樣,和他平等相處,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和權利

母嬰依戀是一切依戀的核心,父親和孩子的依戀就是僅僅包裹這個核心的關鍵圈層。此外,如果在不得已的條件下母嬰分離,那麼也請將對孩子的傷害儘可能減小。

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的夥伴、朋友

(4)生活不規律

很多媽媽都深有體會,孩子徹底治癒好我的文藝病!以前自己愛去哪裡去哪裡,隨時可以有任性說走就走的旅行。

讓孩子做想做的事

但自從有了孩子後再也不敢瞎折騰。規律的生活有助於孩子增加對生活的確定性,有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5)忽視情感需求或不能有效滿足情感需求

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燒水煮飯等,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分子

我們可能花很多錢很多時間在孩子的吃的、穿的、用的上面,但是很多父母會忽視孩子真正需要的情感需求。

我們專註於如何止哭,但是卻不肯花點時間理解孩子為什麼哭;我們專註於如何接覺的技巧而不是花點時間弄明白孩子為什麼會醒?

給孩子一些錢,讓孩子學會理財

為孩子準備一個陳列架,讓他在上面展示自己製作的物品

(6)在沒告訴孩子的情況下偷偷離開

很多媽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不忍心聽到孩子大哭,趁著孩子睡著時候偷偷溜走;平時出門上班會讓孩子奶奶引誘孩子到其他地方,再偷偷溜走...

沒有得到孩子的許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記與信件

當孩子一轉眼或睜開眼睛發現媽媽不見了,整個人會特別恐慌。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不見了,又不知道如何去找媽媽,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糟糕且破壞孩子安全感的行為。經常和孩子郊遊

所以即便孩子大哭也要主動告訴孩子:媽媽要出去了,天黑的時候就會回來。也請你大方地給孩子一個擁抱。

(7)試圖控制孩子

前面我們提到了安全感是一種預感、是一種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是一種有力感和無力感。

找些表現好的小朋友作為孩子的榜樣。孩子之間攀比心很重的,當別的孩子做什麼,往往他就做什麼。因此在教育孩子時,不妨試著找些既勤快又懂事的小朋友做個榜樣。

因為7歲娃悶而且慢,父母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時,提前預報、指示明確、一再提醒、和耐心等待是很必要的。讚美對6歲和8歲的孩子都很有效,但對7歲娃效果甚微。耐心更重要。

一個被成人嚴格操控的孩子可能有強有力的有力感嗎?我們面對強大的權利是不是有一種自己就是小螞蟻的感覺?

以後我們再說「我是你爸,你必須聽我的」的時候,想想還沒有你大腿高的孩子是多麼的無力。

如果孩子回來告訴你同學老師如何討厭他、瞧不起他,你可以簡單地當「錄放機」:「哦,你覺得同學們討厭你了。」你也可以試試追問一句,「是怎麼回事呢?」表達你的傾聽與關注。

《3》如何建立和保護寶寶的安全感?

那麼如何能更好地建立寶寶的安全感呢?其實很多時候是需要我們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的。

經常給寶寶做撫觸按摩,在這過程中跟寶寶說說情話。

及時的給予獎勵。當孩子犯錯時應該給予懲罰,但是孩子做的好時更要加大獎勵力度。這樣能極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熱情。

共情式的討論是最有幫助的。不過,注意避免過度的說法,比如說「老師是個小氣鬼」。因為,「你不能否定孩子的知覺,你應該接受他們的感覺,然後引導他們轉向積極、健康的一面」

對於孩子的情感需求給予積極正面的回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

假如你有非常簡單的家務讓孩子幫忙,他卻埋怨你「你總是叫我做這做那」,你可以這麼回答:「哦,這些似乎是你份內的工作,我們是不是能計劃一下,以便做起來得心應手些?」使他不致斷然拒絕你,留下迴旋餘地和引導的機會。

多鼓勵寶寶探索新事物、新動作,給予肯定的反饋。

培養孩子有規律的生活,答應孩子的事情要做到,明確告知孩子下一步要做什麼。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在家裡的舉動,要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足,發展孩子的優良品德和教孩子養成勤儉樸素的的好習慣。

盡量自己帶孩子,其他人只是輔助,不得不更換看護人時,跟孩子解釋,並盡量讓兩個看護人有交接時間。

家長以身作則。家長想教育好孩子,必須以身作則,這樣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看看我們身邊那些敏感、焦慮、孤僻、自卑、暴躁、多疑的人,他們大多是因為在嬰幼兒期沒有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所以安全感的培養是父母的必修課。

可以訓斥但不要體罰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隨意就體罰孩子,這樣反而給孩子造成陰影。

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因素很多,但做好這些,至少我們不會在孩子的安全感池子里往外抽水。

多鼓勵誇獎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強的,有時候一句責備的話能讓他難受很長時間。相反多鼓勵鼓勵他會讓孩子幹勁十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孕小二才子 的精彩文章:

大神!教你要不要生二胎,看完你還會二胎嗎?
貴妃吃荔枝釀成了「安史之亂」,吃荔枝致孩子死亡,有這麼可怕?

TAG:孕小二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