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有一群官員,個個錚錚鐵骨,實際上卻誤國至深

清朝有一群官員,個個錚錚鐵骨,實際上卻誤國至深

原標題:清朝有一群官員,個個錚錚鐵骨,實際上卻誤國至深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總認為清朝之所以在後期如此羸弱,除了統治者沒有積極擁抱變化之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員太腐敗,一切事情不問對錯,只看利益。結果導致民怨沸騰,爆發了多場大規模農民起義,嚴重消耗了大清王朝的元氣。不過,事實上和貪贓枉法的貪官相比,清朝還有一群不貪不佔,卻誤國至深的官員,他們被稱為「清流」。


所謂清流就是指那些以經世濟國為己任,對自身道德要求很高,並且敢於直面彈劾權貴的官員。雖然清流派的官員也未必能完全做到廉潔自律,但和貪官污吏相比,清流派的官員在道德上自然是站在了制高點。


從老百姓的角度而言,清流派的官員個個錚錚鐵骨,能直言朝政上的弊端,敢於和權貴作鬥爭。所以都可以算得上是好官。但是站在國家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清流派的官員就未必於國有利了。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清流派官員主張廉潔自律,這一點是絕對值得肯定的。不過在一些軍國大事方面,清流派的所堅持的主張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坑」!

早在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之初,朝廷中的官員就分成了主戰派與主和派,其中主戰派的主力就是朝廷的一大批御史和翰林。這些官員並不屬於清朝統治階級的最高層,但卻擁有向皇帝直接上書的權力。他們個個滿腹經綸,但對外部世界的變化卻非常無知。他們把當時已經過工業革命的英國看成了西方的蠻夷,認為英國派出幾十艘戰艦就敢向大清挑釁無疑就是以卵擊石。而結果清軍被打的一敗塗地的時候,他們又天真的認為不是英國人太厲害,而是清軍太無能導致的。


後來清廷在英國人的脅迫下,簽訂了《南京條約》。這對那些堅持死戰到底的言官來說,可謂是打擊巨大。



到了19世紀70年代,以軍機大臣李鴻藻(他和李鴻章沒半毛錢關係)為首的清流派,成了為晚清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清流派主張改革弊政、肅整綱紀,堅決抵抗外國侵略。而當時的另一個重要派系「洋務派」則是主張要「師夷長技以制夷」,也就是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以達到富國強軍的目的。


清流派和洋務派的觀點格格不入,所以兩大陣營中的官員就在朝廷上明爭暗鬥。當時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慈禧太后為了達到權力制衡的目的,也任由這兩派官員相互彈劾、攻擊。


清流派對國家耽誤至深的一件事就要屬發生在19世紀末的中日甲午戰爭了。


在19世紀80年代的時候,清朝的國力蒸蒸日上,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歷史上將這一時期稱之為「同光中興」。在洋務派的努力下,清朝建設了一支亞洲排名第一的海軍——北洋水師。可是就在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清流派領袖翁同龢卻認為海軍就是個賠錢貨,每年要投入那麼多銀子,但只是中看不中用。光緒皇帝採納了翁同龢的建議,嚴禁北洋水師再添加新的「艦、炮、軍火。」無奈之下,洋務派領袖李鴻章只能通過在天津的兵工廠,給北洋水師生產劣質的炮彈。


就在北洋水師「節衣縮食」的同時,日本卻在全力建設海軍,年均花費白銀高達1000萬兩,而同期北洋水師的年均經費僅為200萬兩。


就在甲午戰爭開戰前夕,深知中日雙方實力差距的李鴻章極力勸阻不要貿然發動戰爭。但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派不斷向光緒皇帝諫言,要給小日本迎頭痛擊。年輕氣盛的光緒帝接受了主戰派的建議,決定正式向日本宣戰。


結果在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軍損失慘重。最終在日本的脅迫下,簽訂了《馬關條約》,其中光戰爭賠款一項,就高達兩億三千萬兩白銀。從此以後清朝再也沒能緩過氣來,直至最終滅亡。


漂亮話好說,漂亮事難做。清流派不去考慮現實情況,只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許多事情指指點點,結果卻是斷送掉了大清王朝的基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此人背著皇帝割讓香港,結果證明他是對的
為什麼朱元璋殺光功臣,他的兒子朱棣篡位後卻對自己的功臣很好?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