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幽藍神采、瓶中之王——元青花雲龍紋梅瓶

幽藍神采、瓶中之王——元青花雲龍紋梅瓶

元 青花雲龍紋梅瓶一對

H:32.5cmx2

在中國古代瓷器中,元青花瓷器絕對稱得上是特殊品種,而就古代瓷器造型而論,梅瓶的優美程度可以說天下第一造型,元青花梅瓶恰恰是一種既特殊又有魅力的品種。可以認為,在現階段幾乎沒有哪一種中國瓷器像元青花瓷器那樣,能吸引如此之多業界內外人士的關注,並且擁有數量龐大的收藏者和愛好者。

本文擬對元青花雲龍紋梅瓶的藝術特色作淺顯的敘述。

一、元青花瓷器的發現與認識

元世祖忽必烈繼承父祖成吉思汗的基業,改蒙古為「大元」,開創了世界歷史上地域最遼闊的帝國。在蒙古人尚白、尚藍習俗的推送下,「蘇麻離青」這種青花鈷料源源不斷地從波斯運抵景德鎮,為青花瓷的燒制帶來了前提。所謂青花,就是在繪畫時使用加入氧化鈷成分的顏料,燒成後呈現藍色花紋的釉下彩瓷器。由於使用鈷料,所以具有著色力強、色彩鮮艷的特徵,而且在燒制過程中,窯內的氣溫變化對其影響較小,燒成可能性較大,並且呈色穩定。

圖一 元世祖像

景德鎮生產的元青花距今已有超過650年的歷史。元代許有壬《至正集》卷九「馬合馬沙碑文」載:「西域有國,大食故壤,地產異珍,戶饒良匠。匠給將作,以實內帑。」此文獻揭示當時的浮梁磁局有波斯的工匠參與瓷器的燒造,提供重要的支持,並在當時中國陶瓷生產雄厚的技術基礎之上,讓青花瓷器大放異彩,各地民窯逐步退居次要地位,景德鎮從此成為瓷都。

歷史上雖然沒有關於元青花的記載,世人對元青花瓷器的認識,始於珀希瓦爾·大維德爵士收藏的一對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銘的青花雲龍紋象耳瓶。這一對青花雲龍瓶造型恢宏,胎釉精良,紋飾豐富,層次分明,青花穠妍奪目,不同於後來使用的國產青料,含錳高含鐵低,元代從伊利汗國波斯地區(伊朗)輸入的蘇麻離青鈷料,含鐵高含錳低,這使堆積青料厚重的地方會出現黑銹斑,這也是辨別元青花的特徵之一。此對瓶繪畫生動流暢,雲龍氣勢磅礴,其高度為目前所見元青花瓷器之最,而其六十餘字銘文尤具史料價值,數十年前,正是該瓶銘文的發現與認識開啟了元青花研究的序幕。

圖二 元青花龍紋象耳盤口瓶

這對瓷瓶原供奉於北京智化寺,上世紀20年代,旅英華裔古玩商吳賚熙帶著這對瓶子來到琉璃廠,請當時古玩行的高手掌眼並打算出售。遺憾的是,這對珍貴的文物被當時幾乎所有的高手認為是贗品,而拒之門外,可見當時人們對元青花還是一竅不通。最終這對象耳瓶,被英國的一位中國古陶瓷收藏家大維德爵士收藏。

這對雲龍紋象耳瓶,最終出現在倫敦。首先引起了大英博物館的中國古陶瓷學者霍布森的注意和認可,他於1929年發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一文,介紹了這對帶有元至正十一年紀事款的青花雲龍紋象耳瓶。但是,霍布森的發現並沒有引起當時學術界很大的反響。1952年,美國弗利爾藝術館的中國古陶瓷學者波普博士,發表了《14世紀青花瓷器:伊斯坦布耳托布卡普宮所藏一組中國瓷器》;1956年,又發表了《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國瓷器》。波普以大維德收藏的這對瓶為標準器,對照土耳其和伊朗兩博物館收藏的幾十件與之風格相近的中國瓷器,將所有具有象耳瓶風格的青花瓷定為14 世紀青花瓷。從此,元青花受到全世界中國古陶瓷學者的重視和認可。中國學術界將這種類型的青花瓷定名為「至正型」元青花,這對瓶也被稱為「大維德瓶」,成了公認的「至正型」元青花斷代標準器。

而大眾開始了解蘇麻離青,認知元青花,得益於2005年7月,倫敦佳士得拍賣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所起到的震撼作用,因為成交價合2.3億人民幣,當年價值約兩噸黃金。

圖三 元 14世紀中期 青花[鬼谷下山]圖罐 直徑33cm

二、元代梅瓶的造型和特徵

歷史上,各大窯系都有生產梅瓶,如果以造型的優美程度做評判,梅瓶可以算是中國瓷器的第一造型。「梅瓶」這種器形得名比較晚,它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名字,叫「經瓶」。這跟宋代皇家的講筵制度有關。當時「講經」也叫「講筵」。講完之後,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當時的酒,就是裝在這樣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經瓶」。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詳細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徵及名稱由來:「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於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

圖四 宋代影青梅瓶

元代窯場幾乎都是在宋代基礎上繼續生產,因此元代的梅瓶也大都是承襲宋制,繼續燒造,並不斷進行改良與完善。其中,「瓷石 + 高嶺土」的二元配方被創造出來,導致青花器物的胎體厚重起來,造型也趨於飽滿與厚實,胎質疏鬆,胎色也呈現黃、灰的色調,乳濁感強烈,底釉也劃分出青白和卵白兩種形態。而且為了提高產量,元代梅瓶在成型工藝上進行了徹底變革,若干年來,所看到的所有元代浮梁瓷局燒制的梅瓶全部都是分段制坯,再粘接成型的。這種工藝相比宋代的拉坯成型而言,技術更為簡單,不過,由此也產生了造型特徵的變化。如,為了保證坯塊粘接牢固,胎壁的厚度增加了,因而整體略覺厚。另外,宋代工匠拉坯時順勢卷口翻邊的技術自此失傳了,取而代之的,是模具製成的平整厚實的梯形口沿。採用模印坯塊成型後,元代梅瓶的肩部可以做得比宋代梅瓶更加飽滿,如果從很多大梅瓶的斜上方觀察,其肩部十分挺拔。另外,模具印坯還催生出梅瓶體態的新形制,那就是八方或稱八棱的樣式,這種瓶體形態依靠宋代拉坯技術是無法實現的。

圖五 元代晚期 卵白釉梅瓶 香港私人收藏

從現存實物來看,元青花梅瓶的裝飾可以概括為兩種基本方式:第一種單純的彩裝飾,是元青花裝飾的主流。這裡分兩種情況,一是白底藍花,最為普遍,有學者對這種裝飾方式的具體筆法進行了分析,全面歸納出點、畫、搨、染四種筆法;二是藍底白花,即白底藍花的反向做法,與青花一樣以鈷土礦為呈色劑,但藍釉的鈷料融化在釉中,與青花直接在釉下用鈷料繪紋或飾地不同,色調相對深艷濃重。

揚州雙博館所藏的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應是元代梅瓶之最,事實上,由於早期對元代瓷器缺乏研究,當時文物商店收購時誤定此瓶為清代瓷器,於是長期置於店內並未給予重視。後來揚州博物館邀請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馮先銘先生、南京博物院王志敏先生兩位古陶瓷專家鑒定,一致確定此瓶為江西景德鎮窯元代藍釉瓷器精品。最終,霽藍釉白龍紋梅瓶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評定為國寶級文物。此類梅瓶傳世只有三件,另兩件,分別在法國吉美博物館和北京頤和園。通過圖片對比不難看出,元代梅瓶造型和藝術表現方面,白底青花雲龍紋梅瓶和國寶級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其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從造型上看,它將豐肩修腹的弧線斜收至脛部時,又以弧線外撇至底邊,這樣的梅瓶肩部顯得更加豐滿,而且整體感覺修長美麗,具有極強的藝術美。梅瓶最大腹徑與高度的比值近似於黃金比,工匠們在長年累月的勞動實踐中不斷發現並創造著美,這種比例並不是他們刻意追求的結果,而是一種「技進乎道」的境界,單單欣賞如此比例的器型便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享受。

圖六 揚州博物館藏,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圖七 (1)法國美博物館藏品 (2) 北京頤和園藏品

三、元代梅瓶上龍紋的藝術特點

在中國文化中,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人一直以龍的傳人而自居,瓷器上的龍紋也是豐富多彩,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特點。

元代龍紋特色很鮮明,元龍紋龍形蜿蜒細長如蛇,頭比身軀小,頭呈扁長形,上頭鼻樑前端有尖挺形和平整形兩種,平整形鼻尖兩側有龍鬚,但是很短,尖挺形則無。龍張口,露齒,吐舌,額頭高凸,兩眼凝視前方,角和發朝向後方,龍角與鹿角相似,背脊朝上狀如火舌,四足肌肉結實,關節彎曲,爪張而有力,有三,四,五爪不等,五爪罕見。尾部漸細而尖,也有少數火焰狀尾,一部分龍紋腹部呈環節狀,猶如蛇腹,鱗片有多呈魚鱗狀,網格狀,胸部和身軀間繪有火焰狀條帶紋。《周易·乾卦》有雲「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是大吉之兆,也是帝王的化身,象徵著權勢、富貴。元朝至元二年(1336年)元廷下令「禁服麒麟、鸞鳳、白兔、靈芝、雙角五爪龍、八龍、九龍、萬壽、福壽字、赭黃等,是龍紋最終變成封建帝王權威象徵的開端。

圖八 中國國家博物館 元青花雲龍玉壺春瓶

圖九 鎮江博物館藏 元代金壇窖藏青花雲龍紋罐

此品為元青花梅瓶的經典造型之一,公私典藏所見裝飾雲龍者更是寥寥可數,至為珍稀。瓶小口、卷唇、短頸、溜肩、鼓腹斂脛、淺圈足外撇。器身用進口青料繪彩,濃艷明麗,有鐵鏽斑。肩部四周繪如意雲紋,腹部繪三爪雲龍紋,行龍昂首挺胸,張牙舞爪,騰雲駕霧,氣息豪邁雄勁。整器造型端莊典雅,胎質細膩微黃,有火石紅,釉色光潤泛青,花紋精細生動,是元青花中的精美之作,成對出現實屬罕見。

梅瓶主題紋飾為雲龍圖,行龍神態生動,龍鱗畫法與戴維德爵士所藏至正十一年銘大瓶的鱗片十分相同,絕非常見的交錯網狀畫法,而是一絲不苟地由細筆勾繪而成的緻密小鱗片,可見繪畫者用心至深和技法高超。而且本品在整體紋飾布局方面頗見特色,常見此類梅瓶的肩部和脛部會分別繪飾多層圖案,而本品則是整一個腹部空間通體繪畫雲龍紋圖。檢閱當今公開出版資料,未曾發現與此相同圖案的梅瓶。

圖十 元青花龍紋象耳盤口瓶細節

通覽當今所知繪飾細鱗片行龍的元青花瓷器當中,三爪者佔了絕大多數,此類繪飾雲龍題材與本品類似風格者類似的梅瓶有:2006年湖北省鍾祥市郢靖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元青花雲龍紋梅瓶,器身紋飾分布與本品最為相似,尤其輔助紋飾畫法、布局皆幾無太大差別,如出自同一人之手,由此可鑒彼此燒制年代應相同無異。

圖十一 元 青花雲龍紋梅瓶 湖北省博物館藏 出土圖

最引人入勝的是,本品之青花蒼雅雄渾,彰顯出一份濃郁的文人水墨畫的效果,畫師對龍的描寫生動傳神,行龍昂首挺胸,張牙舞爪騰雲駕霧,興雲吐霧之態栩栩如生,顯得比其餘要身形遒健,肘毛的刻畫更見飄逸。此龍的神態描寫與南宋畫家陳容繪《九龍圖》捲雲龍造型細節頗為相近。就此而言,畫師極可能參照摹擬了當時流行的畫派風格。

陳容生卒年不詳,字公儲,號所翁,南宋畫家。《金溪縣誌》作臨川(今屬江西)人,其才氣過人,詩文豪放;長章巨篇,傑壯奇詭。中年1235年中進士,後僅任莆田縣主簿,其身世經歷坎坷。《九龍圖》是陳容作品中的代表作,有評論說它是開元代以後詩、書、畫三位一體的先河。其生活軌跡在江西、浙江、福建地區,創作年代與元代也非常接近,而彼時的繪畫,正處於北宋院體畫向文人畫轉型的過程中,他的作品對元代文人畫影響至深,也許是他的畫風影響了景德鎮的畫師,在當時政治與文化激烈巨變的過程當中,龍紋的形貌順應了時代對於「龍」的認識與詮釋而更變。

圖十二 南宋畫家陳容繪《九龍圖》卷,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縱觀全器,本品雖歷盡滄桑,口沿雖有爆釉之瑕疵,卻仍不掩其藝術鋒芒與魅力,皆鋪陳出元青花瓷器最經典的時代風貌,令人每每視之,依然可折射出蒙元之世特有的豪邁氣概. 體現了當時景德鎮工匠的技術與創作力,更是展現了中國古代創作者的智慧。獨一無二,這即是數百年來,世人對元青花愈加濃烈珍愛的緣由。

近年元青花瓷器拍賣成交情況:

元青花纏枝『福祿萬代』大葫蘆瓶(亞歷山大瓶)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8春季拍賣會

成交價:56,810,000元

元 青花「游龍圖」玉壺春瓶

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 2011年春季拍賣會

成交價:8,100,040元

元14世紀初至中葉 青花模印「游龍爭珠」圖高足杯

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 2012秋季拍賣會

成交價:10,159,560元

元 青花魚藻紋折沿盤

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 2012年春季拍賣會

成交價:68,885,000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古玩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小古玩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