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蘇聯戰艦首訪新中國,兩名年輕艦長為何專程看望一位雙胞胎母親?

蘇聯戰艦首訪新中國,兩名年輕艦長為何專程看望一位雙胞胎母親?

作者:雷炎

說起外艦來訪,生活在上海、青島和湛江的朋友相信已司空見慣,可要換到60多年前,遭帝國主義包圍的新中國,迎接友好國家軍艦訪問,那可是了不起的事情。

圖片:到訪蘇聯海軍將領檢閱中國海軍儀仗隊。

1956年6月20日至26日,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三艘主力艦68bis型「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巡洋艦與30bis型驅逐艦「智謀」號與「啟蒙」號,不遠萬里,到達上海外灘,成為新中國接待的第一批外艦,成就了中蘇乃至今天中俄友誼的精彩樂章。

圖片:蘇聯68bis型巡洋艦。

圖片:蘇聯30bis型驅逐艦。

而在繁忙的訪問過程中,兩位蘇聯年輕的驅逐艦艦長卻偏偏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專程來到醫院產房,看望一對剛剛出生的孿生寶寶和他們的母親,這中間又蘊含了什麼動人故事呢?

圖片:兩位驅逐艦艦長專程看望誕下雙胞胎的年輕母親夏桂芝。

眾所周知,蘇聯是當時是中國人民心中尊敬的「老大哥」,無論客人還是主人都對這次「破天荒的訪問」高度重視。

先說蘇聯人,因為是要去「中國最偉大的現代城市」,無論出訪軍艦還是官兵都精挑細選,像本文的主角——「智謀」號艦長布羅夫京海軍中校和「啟蒙」號艦長哲列申科海軍少校簡直忙暈了頭,從衣著舉止到業務技術,從大小設備到整艦指揮,從艙室衛生到後勤保障,百密無一疏。

尤其是政委出身的哲列申科特別考察水兵對「兄弟的中國人民」的看法,但凡有輕視或大國沙文主義傾向的言論都予以嚴厲批評,他教育大家:「哪怕是小小的玩笑或惡作劇,都不能出現!」

圖片:「德米特里·巴熱爾斯基」號巡洋艦副炮對空鳴響禮炮,表達對中國人民的敬意。

再來看中國方面,也是全體動員。要知道,接待外艦,是有一套國際規範的,但當時中國國內還沒有現成材料,接待辦公室的海軍代表先向蘇聯專家了解接待外艦方面的禮儀,接著諮詢外交部和原國民黨海軍人員,靠著一點一滴的信息積累,再結合當時人民海軍的部分條令條例,如拼圖一般制定出新中國海軍首次接待外艦的海上和碼頭迎接禮節方案。

在具體實施接待蘇艦的方案時,除了海軍系統,上海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以及人民團體都被發動起來,出人出力,務求成功。

圖片:上海人民熱情歡迎蘇聯訪華艦隊,這是「德米特里·巴熱爾斯基」號巡洋艦龐大的艦體。

正是在充滿真摯感情的氣氛中,蘇聯軍艦訪滬取得圓滿成功。蘇聯艦隊在上海停留的五個晝夜裡,全市舉行了有1.3萬軍民參加的歡迎大會和群眾性的遊園會、聯歡會,上海軍民先後共6000餘人登上蘇艦參觀,蘇聯官兵也應邀參觀中國軍艦、工廠、學校、農業生產合作社等19個單位。

圖片:中蘇水兵在中國坦克登陸艦上舉行聯歡會,熱情洋溢的笑臉是當時中蘇友誼的反映。

部分蘇聯官兵還在中方接待人員的陪同下遊覽了浙江杭州等地。蘇聯老兵布爾米斯特羅夫曾回憶,在生活條件還比較困難的上海,中國人民卻把最好的東西、最珍貴的食物都拿出來招待蘇聯客人,這份友誼是完全發自內心的。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位戰友在公交車上與窗外人群握手時丟失了手錶,第二天就有人送到軍艦上。

圖片:繪畫作品蘇聯艦隊訪問上海。

而就在蘇聯海軍編隊抵達上海的當天,上海陸軍109醫院職工夏桂芝在廣慈醫院(今瑞金醫院)誕下一對雙胞胎男嬰,他們的父親王建國正是參與接待蘇方官兵的一名幹部。

圖片:私人收藏老照片,一位蘇軍水兵抱著一名手拿船模的少先隊員。

為了紀念蘇聯軍艦來訪,夫婦倆給孩子起名為王智謀和王啟蒙。當時,《解放日報》《文匯報》對此事進行報道。蘇方得知後,6月25日下午,「智謀」號艦長布羅夫京海軍中校和「啟蒙」號艦長哲列申科海軍少校率領水兵專程到醫院探望,並授予兩個小男孩「榮譽水兵」稱號。此後多年,兩艘蘇艦每到新年都會給這對雙胞胎寄來禮物,一時傳為佳話。

圖片:王智謀和王啟蒙雙胞胎寶寶,他們的名字是兩艘訪華驅逐艦的名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攝庫爾斯克 的精彩文章:

「超日王」變「缺席王」:印度航母缺席聯合大演習,走不出印度洋
國產浮動核電站開工,使電磁炮部署島礁,美艦還敢靠近?

TAG:虹攝庫爾斯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