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是我得抑鬱症的最後一天

今天,是我得抑鬱症的最後一天

2017年6月21日上午11點整,他發出一條訊息:「看到這條定時微博就知道我怎麼了吧,有誰知道我的信息就幫我報警吧。」

15分鐘後,他的時間永恆地停在了最後一條定時微博上:

「1996.02.16——2017.06.21」。微博名:欠費。大V認證:知名搞笑幽默博主。簡介:以下微博都是遺言。

想起了另一個名字——走飯。

2012年3月18日,走飯在自己的微博上留下遺言:「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瀟洒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她的故事,卻從這一天起,慢慢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時隔五年,她的微博成為了樹洞。最後這句告別底下,聚集了將近八十萬留言,這個數字至今,還在不斷增長中。

「為了掩蓋抑鬱症,

我拚命比別人笑得更大聲」

從記事起,欠費的性格就很內向,但(按他的話說)「還是個正常人」,直到五年級的第一天,他的家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爸爸車禍去世。自那以後,欠費回憶,便是一切的開始,他徹底變得沉默寡言,精神恍惚,成績也極速下降,到現在已有十年。

而直到今年2月28日,欠費才第一次,確診抑鬱症。他說終於可以給自己一個想死的理由了。

當然,這並非是他患病的第一天。在各國抑鬱症發病率調查中,中國的排名非常靠後。但這不等於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事實上我們國家患病人數已經超過5400萬,其中只有20%的患者接受了治療。這意味著平均28個中國人里,就有1個抑鬱症患者,或在明,或在暗。

更有不少人,站在陽光下的陰影里。去年因為抑鬱症過世的明星喬任梁,就是一個朋友口中時刻保持微笑、陽光活潑的男孩,以至於身邊的人甚至從未發現他的病痛。從卓別林到金凱瑞,那些你根本無法想像到的微笑型抑鬱症患者們,不相信、甚至不願承認自己患病,也不會主動就醫。正如病友大草曾說的那樣,「為了掩蓋抑鬱症,我拚命比別人笑得更大聲。」

「我不是無痛呻吟啊,

我是他媽真有病啊」

十四歲的哥哥自殺了。

學校要求所有老師對同學進行安全教育時,班主任當著包括弟弟王帥在內的六十號人說了一段話:「自殺的都是脆弱的人,就算現在不死將來也一定會為別的小事去死,現在死了還好呢,省的上了大學再死浪費更多父母的錢。」

然後,她要求所有同學發表感想。孩子們逐一上台,叨叨著「我不會自殺,自殺的人是孬種」之類的話。輪到王帥了,他顫抖著哭個不停,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下去吧,一個男生哭個不停像什麼樣,你別等會受不了跳樓了學校還要扣我工資。」班主任把他趕下台......

不負責任、懦弱膽小,抑鬱症已然發展成全球第四大疾病的今天,患者們依然遭受著世俗眼光的傲慢與偏見,甚至被當成城裡人才犯的「嬌氣病」。

事實上,抑鬱症的發病率與受教育程度、經濟狀況恰恰成反比。在我們國家,農村自殺率是城市的兩倍多,超九成抑鬱症患者從未就醫。「卑賤的命得了高貴的病。」欠費自嘲。

這也是為什麼無論患者還是家屬,人們總對這個話題三緘其口,彷彿是一件丟面子的禁忌。「她們家的孩子吸毒出軌打架、偷家裡東西賣,這些都可以原諒,為什麼我就是不愛說話就好像罪大惡極似的?」他問。

很多人誤以為抑鬱症就是心情特別不好,事實上抑鬱症發展成疾病,許多時候伴隨著生理性病變。

「罪過啊,那些稱她為傻瓜的旁觀者!」《少年維特的煩惱》里寫道,「他們可能會說:她應該等等,等時間來把她的創傷治好,等日子來消失她的絕望,等另一個男子來給她以安慰。可是,這不正如說:死於寒熱病的人是傻瓜!他應該等等,等力量恢復,等液體改善,等血液循環穩定下來,一切就又都好了,就能活到今天了!」

渾身酸痛、四肢無力、機能衰退,甚至沒有性趣,這些生理上的病痛,都需要配合藥物治療,並不是純粹靠自我調節能夠治癒的疾病。「我不是無痛呻吟啊,我是他媽真有病啊。」仔細聽,你或許能聽見欠費幽默里的苦笑。

「我時常一個人,

走很長的路,

在起風的時候

覺得自己像一片落葉」

但是啊,即便得以接受治療,也不意味著確能痊癒。整個三月里,欠費一共花了兩千多塊錢看病,這對他顯然不是一筆小開支,他卻絲毫不覺好轉,「每天的某個時間段我都在死與不死之間做出選擇」,腦洞越開越大,天天都有N個計劃,想像著最後實施的會是哪種。

不吃藥就犯病,犯起來更難熬,病情似乎比以前更嚴重了。「早知道我還不如不去看,用這個錢去完成人生最後兩個月的願望。」他抱怨。

抑鬱症患者、日本文學家太宰治的話,美到憂傷:「我本想這個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細條紋的麻質和服,是適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還是先活到夏天吧。」

今年2月15日,欠費寫下,是時候計劃一下死之前做點什麼了。他也為自己設定了一個人生期限,Deadline最後一天,是6月3日——周杰倫在瀋陽開演唱會的日子。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你最想幹什麼?往後的三百餘條微博里,是一個21歲的男孩,用三個月時間,所做的死前準備。

4月5日,欠費訂好機票,準備省下下個療程的錢,去四處逛逛。

他的第一個目的地是首都北京。爬了長城,逛逛動物園,看了天安門的降國旗儀式,又到王府井吃東西。一天走了32375步,腳上起了好大的泡,借了兩片衛生巾墊在鞋裡,又忍不住感嘆,北京的外國人真多啊,幾乎每個地方都能遇到,講起話來滴溜嘟嚕的。

欠費突然發現自己很牛逼:從沒自己去過醫院,因為抑鬱症去了;從沒獨自出過遠門,抱著燒炭去死前最後瘋狂一把的目的,獨自坐飛機到北京;也見了網友,甚至學會了坐地鐵——「在別人看來這是小事,對我來講真的很不容易」。

旅行真的能治療抑鬱症啊,「不過我很窮」,欠費又補充了一句。

「你們的手上

已經沾滿了鮮血,

而你們卻從不懺悔」

上網搜索「燒炭」的話,你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奇葩社會新聞。兩男一女相約自殺到一半反悔;兒子旅館自殺老子向旅館索賠95萬;90後燒炭自殺網路直播死亡……而這些消息底下,總會有一條共同的評論,意思大概是,「自殺請在家,文明你我他」。

「燒炭盡量不要選擇小旅館,要選連鎖酒店。因為小旅館都是私人開的,太坑老闆了。大酒店老闆實力大,這點小事算不上什麼。」5月2日,欠費憂思重重地寫下。

每年我國死於抑鬱症的自殺人數超過100萬,男女比例是1:2。重度抑鬱症患者當中,會有15%最後是以自殺來結束生命,2/3的患者曾有過自殺念頭,死亡率僅次於癌症。

2012年7月底的一天,父親問小唐工作怎樣,小唐回說工作不順心,壓力大,有時候睡不著。「不想干咱就走人。我也找找朋友幫你換工作。」丈夫說,可父親這時卻要求女兒,「你把別人不願意乾的事情干成了,你的能力才會有提升」。

一個月後小唐選擇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她的父親,卻把她的丈夫告上法庭,理由是忽視治療、疏於看護。

「你們都是殺人兇手,你們的手上已經沾滿了鮮血,而你們卻從不懺悔。」很多年後,王帥想起當年的班主任,終於在鍵盤上敲出了這句話。

當你在凝視深淵時,

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走飯的樹洞里,有一條留言:「剛才看到一條新聞,有隻鸚鵡因為抑鬱症拔光了自己的毛。大家都覺得很好笑。只有我覺得不開心。」

有人說,得抑鬱症的,是被上帝選中的孩子,沒一個壞人,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因為他們的痛苦,源於感同身受。我深以為然。

他們在艱難地祈禱,不是為了活下去,只求老天爺給個英勇就義的機會,讓自己犧牲吧,酣暢淋漓地做完生命最後一件事情——死得漂亮,死得其所。

旅行歸來之後,一切如常。在家等待欠費的,是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奶奶。「你還知道回來」,奶奶說,「你死了也不屈了,在家禍害我的錢。」

這個病啊,往往傷人最深的,都是最親近的人。欠費儘可能把身邊的人想到最壞,這樣離開時就沒什麼內疚的了。

可他又心疼奶奶,「看著她滿頭白髮,我是真不想離開她。但是我又沒辦法,我活得太煎熬了。真怕我走了,誰還會仔仔細細教她學東西。」

最後一個月里,欠費細屑地將身邊的一切考慮周到。他說他不能犯錯誤,如果沒死成,沒人能幫他收拾殘局。

6月4日,欠費和相約燒炭的女孩找了間賓館開好房。「我親手用膠帶封好房間,點上木炭。我們躺在床上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炭沒燒透,房裡的煙越來越大,以至於兩人把封好的衛生間打開,拚命洗臉,打濕毛巾捂住口鼻。過了一會衛生間里也全是煙,欠費昏了過去……

上帝還是給了他機會,那一日全世界都在幫他。

平時連礦泉水都打不開的靜靜,不知道哪來的力氣,把死死封住的窗戶打開,從二樓跳了下去。救護車來得很快,醫院給付不出醫藥費的他開通了綠色通道。僵持不下的時候,刑警隊長耐心勸他,也知道他的家庭狀況,給他做思想工作。「我本以為我會被拘留,沒想到做完筆錄直接說我們可以回家了,還開警車送我們去火車站,我的醫藥費也免去了。」

他終究沒能在那一日死去。反倒是品嘗了平日里惶惶不可得的人間溫暖。「很感謝搶救我的醫生和護士、不睡覺的警察,最對不起的就是賓館老闆。」

「我不了解抑鬱症,

但我想理解你」

「我想這世上還有一個人,理解我、支持我、陪伴我,她知道我全部的努力和付出,知道我所有的畏懼和缺陷。她會待我不離不棄,那個人就是我自己。」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在談到自己的經歷曾這樣說。

無論身邊有多少人,我們依然那樣孤獨,抑鬱症患者或許比任何人都清楚這一點。

走飯恐怕也沒有猜到,自己後來會成為大家在世上絕無僅有的「那個人」。

「真是羨慕你啊,做了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有人悄悄袒露真心。

「如果哪天我去找你,我們一群人一起坐在月亮上喝二鍋頭吃肯德基好不好,真好啊。」有人語氣里滿是期待。

讀著讀著,我突然在想,有那麼一個走飯存在,可以找她說說話,死亡是不是或許,也能變成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

樹洞出名了以後,洞里又出現了一波新人。那些人和我一樣,本是事不關己的旁觀者,不了解抑鬱症,也無法感同身受,卻真心實意地感到抱歉。

「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翻了你很多微博,別問我我也不知道這道歉的衝動哪兒來的,很抱歉這世界不夠美好,留不住很多人們。」

他們一個個點擊留過言的用戶,確認這些孩子們都是否還活著,又莫名地心疼那些活在邊緣的人們,替走飯回復,希望能給陌生人一絲慰藉。

是的,或許他們踩過界了,但又或者,80萬條信息里,有那麼幾次,他們確實幫助了誰也不一定。

更重要的是,當抑鬱症真切地出現在身邊,他們至少不會責怪,並溫柔地回應,「我不了解抑鬱症,但我想理解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寒心!甘肅女孩「一跳」讓圍觀群眾閉嘴,抑鬱症患者缺乏重視
娛樂:5名因抑鬱症自殺的明星網民;明星們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