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填志願那天才發現自己無所熱愛

填志願那天才發現自己無所熱愛

這兩天是高考出分的日子,而再過兩天,是我畢業的日子。

前一陣和老d出門散步,我們到了一片寸金寸土的學區,聊到現在00後的小學生競爭有多麼激烈,又聊到以後要怎麼教育孩子。他說他可能會讓自己的小孩上一些興趣班吧。

「不想Ta以後像我一樣,到了高考填志願才發現自己沒有什麼感興趣的。」他苦笑。

當時高考完,他想留在深圳,大學屈指可數。深大上不去,於是他就選了另一所學校最高分的那個專業。結果讀了之後又發現不感興趣,畢業找了個不搭邊的工作。他說自己真的就是去混個文憑。

對生活缺乏熱情抑或是規劃,這是我對許多同齡人乃至00後的印象。這似乎無關物質條件,我看到身邊不少朋友,不明確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18歲以前按部就班地考學,或許也會很刻苦很努力,但是一考完就不得不面對人生選擇的拷問。很多人在出分第一天到填報志願的最後一天,或許才開始去了解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校,又或是按著爸媽的安排。18歲到22、23歲,非常重要的幾年,就在那幾天被決定了。

穩定、賺錢、就業……似乎都是考生或者父母的考量。但似乎鮮少人是因為熱愛某一領域而去選擇。

有一個朋友喜歡文學,可當時高考想著理工科可能專業性比較強、就業好,於是才念了一年就受不了了。她一點都不喜歡做實驗,也做不好,一邊哭一邊做實驗。最後她花了老大的勁轉去了新聞專業。

即便上了大學,有一個明確的專業方向,我也見到有一些朋友變得消沉頹廢。儘管他們心裡也有不安,但就是提不起幹勁。在臨近畢業的時候,他們找了一份還湊合的工作,又或是像高三那樣按部就班地努力著考研、申請留學。

他們或許也有一些愛好,打籃球、玩樂器或是打遊戲,但其實也很可能只是為自己枯燥的生活添一點調味品,還不足以支撐起對生活的熱情。

不是所有有所熱愛的人都能讀自己熱愛的專業、做自己熱愛的工作。甚至熱情也可能會被澆滅。

可是從機械化的高三解放出來,靜下心來思考發現自己沒有熱愛並且想要深造的領域,難免會有一些落寞感。

在大學裡,我認識了一些藝考的朋友,比方說學戲劇影視文學、導演的。其實我也挺羨慕他們,在很多人「先考了再說」的時候,他們早就明確了自己的人生路線。

當然,我也知道有些是文化課不好而去藝考。但說真的,藝考不比單純靠文化課簡單,缺乏熱愛的大概很少能獲得理想的成績吧。

一個學戲文的朋友跟我說,她高三的時候刷了很多片。別人都很羨慕她,大家都在複習,她卻在看電影。可是她說刷片刷到她對電影的熱愛都產生了質疑,而且他們的刷片不是單純坐在那看,還要去研究鏡頭、台詞……一部又一部,一遍又一遍。

可是跟這個朋友聊天時,尤其是聊到戲劇、電影和文學,她可以滔滔不絕地講上大半個小時。很多人在討論或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時候會變得自而專註。

在一個談效益的時代講「熱愛」,總有些羞恥。

但不談不等於不必。

願你不要安於做一個精神貧乏,無所熱愛的人。

封面|《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年老被窩 的精彩文章:

TAG:陳年老被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