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窗幽記》:浮躁社會裡的「明白人」境界

《小窗幽記》:浮躁社會裡的「明白人」境界

始於醒,終於情,雖混跡塵中,確高視物外。

在面對當今複雜多變的環境,不僅做事難,做人更難。要想立足於社會,我們早早地就得從學習處世之道,也即為人之道開始。明白怎樣做人,才能與人和睦相處,待人接物才能通達合理。

如何在浮躁社會裡做一個「明白人」呢?這顯然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且看古代先賢在為人處世上給我們的啟示。

明朝陳繼儒所著《小窗幽記》,遠離塵世的喧囂,在對繁雜的世風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靜和理智,也為我們指明了一條光明之路。

志要高華,趣要淡泊。陳繼儒在《小窗幽記》中,歸納出了"安詳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處人第一法,洒脫是養心第一法"四法。

-《小窗幽記》閱讀手記-

喜傳語者,不可與語。好議事者,不可圖事。

手記:不要和喜歡說閑話的人講話,也不要和喜歡評頭論足的人一起商量計劃。流言止於智者,所以一些愛說別人閑話的人是缺少智慧的,成大事者不語先,腳踏實地的人才值得尊敬。對於我們來說,不要成為愛說閑話、愛空口評論的人。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

手記:潛伏了很久的鳥必然會一飛衝天,早早就盛開的花必然會早謝。「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這是詩人在讚美秋菊的時候說得一句名言,愛菊,是因為它在所有的花都凋零的時候還立於枝頭,如同不屈不撓的君子。做人同樣也要學會積累,彈簧壓得越緊,就越能彈得高。

市思不如報德之為厚,要譽不如逃名之為適,矯情不如直節之為真。

手記:施恩於人,不如報答人來得厚道;攝取名望,不如迴避名譽來得舒適;裝腔作勢,不如處世坦誠來得真實。知恩圖報、遠離名利、真正自然,這是一個人只有經歷了很多的事情之後才能達到的境界。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手記:當面對大事難事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一個人承擔責任的氣度;當在處於逆境順境的關頭,就能夠看出一個人的胸襟;當遇到喜事煩事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涵養;當與眾人相處的時候中,就能夠看出一個人對事物的理解見識。

先淡後濃,先疏後親,先達後近,交友道業。

手記:先淡薄而後濃情,先疏遠而後親近,先結交而後相知,這是交友的方法。只有相互有所了解後,才能判斷出是不是自己的知己,貿然傾吐衷腸,日後會有麻煩。

一失足為千古恨,再回頭為百年人。

手記:一不小心犯下錯誤就會造成終身遺憾,等到悔過自新的時候,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不想給人生留下遺憾,就要盡量少犯錯誤,三思而後行。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手記: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讀《小窗幽記》,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做一個真正的「明白人」。

2018年,我們一起閱讀世界的第176天

用好書開啟新的一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僅有50平米的水果店卻遍布40多個城市,開店近3000家,營收超過70億
當旅行中遭遇地震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