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摩訶止觀|六度助道,調伏諸根(一百七十六)

摩訶止觀|六度助道,調伏諸根(一百七十六)

摩訶止觀|六度助道,調伏諸根(一百七十六)

摩訶止觀|六度助道,調伏諸根(一百七十六)

摩訶止觀|六度助道,調伏諸根(一百七十六)

摩訶止觀|六度助道,調伏諸根(一百七十六)

云何六度攝調伏諸根義?

若六根不受六塵,即合諸道品中舍、除覺分,即是「檀度調伏諸根」也。

六根不為六塵所傷,即合道品正業、正語、正命,即是「戒度調伏諸根」也。

違情六塵,安忍不動,即合道品四種之念,是名「忍度調伏諸根」也。

守諸根塵,常不懈怠,即合道品八種精進,是名「進度調伏諸根」。

定心不亂,不為六塵所惑,即合道品八種之定,是名「禪度調伏諸根」。

知六塵無常、苦、空、寂滅,即合道品十種之慧,是名「智度調伏諸根」也。

此乃三藏調伏諸根,滿足六度。

摩訶止觀|六度助道,調伏諸根(一百七十六)

複次,知眼空,不受眼;色空,不受色;根、塵空故,名常舍行。乃至意空,不受意;法空,不受法,名常舍行。即合道品除、舍覺分,是名「檀度調伏諸根」。

色空不能傷眼空;眼空不能傷色空。乃至法空不得意便;意空不得法便。即合道品正語、正業、正命,是名「屍度調伏諸根」。

又,眼、色空故,則無違、無順,無忍、不忍;乃至意、法空故,無違無順,無忍、不忍,即合道品四種之念,是名「忍度調伏諸根」。

摩訶止觀|六度助道,調伏諸根(一百七十六)

眼、色常空,無不空時,如是習應與般若相應;乃至意、法常空,無不空時,是名與般若相應,即合道品八種精進,是名「進度調伏諸根」。

眼、色空故,不亂不昧;乃至意、法空故,不亂不昧,即合道品諸定,是名「禪度調伏諸根」。

眼、色空故,不愚、不智;乃至意、法空故,不愚、不智,即合道品十種之智,是名「智度調伏諸根」。此是通教調伏諸根,滿足六度也。

摩訶止觀|六度助道,調伏諸根(一百七十六)

若眼、色具十法界,十法界各有果報,勝、劣不同;各各修因,深、淺有異;因、果無量,不可窮盡。除弢無知,分別法相,無所受(愛)著。乃至意、法具十法界,分別無著。即合道品除、舍覺分,是名「檀度調伏諸根」。

分別眼、色,乃至意、法,無量相貌,未曾差機,傷他善根,自亦不為無量根、塵所傷,即合道品正業、語、命,是名「戒度調伏諸根」。

摩訶止觀|六度助道,調伏諸根(一百七十六)

又,於十界根、塵,若違、若順,其心不動,安住假、中,能忍成道事,即合道品諸念,是名「忍度調伏諸根」。

又,分別一切根、塵,若起難心、苦心,亦不中退,於生死有勇,即合道品精進,是名「進度調伏諸根」。

又,分別一切根、塵,心不壞亂,不動、不僻,即合道品諸定,是名「禪度調伏諸根」。

又,分別一切根、塵,道種智力,授葯當宜,方便善巧,亦無染著,即合道品諸慧,是名「智度調伏諸根」。此則別教調伏諸根,滿足六度。

摩訶止觀|六度助道,調伏諸根(一百七十六)

複次,若如《殃掘摩羅經》云:「所謂彼眼根,於諸如來常,具足無減修,了了分明見」者:「彼」是九法界眼根也。「於如來常」者:九界自謂各各非真;如來觀之,即佛法界,無二無別。「無減修」者:觀諸眼即佛眼,一心三諦,圓因具足,無有缺減也。「了了分明見」者:照實為了了;照權為分明;三智一心中,五眼具足圓照,名為了了見佛性也。見論圓證;修論圓因。

又,「具足修」者:觀於眼根,舍二邊漏,名為「檀」;眼根不為二邊所傷,名為「屍」;眼根寂滅,不為二邊所動,名為「羼提」;眼根及識,自然流入薩婆若海,名為「精進」;觀眼實性,名為「上定」;以一切種智照眼中道,名為「智慧」,是為眼根具足無減修。無減故,了了分明見眼法界。乃至彼意根,於諸如來常,具足無減修,了了分明知。於一一根,即空、即假、即中,三觀一心,名「無減修」。證慧眼、法眼、佛眼,一心中得,名「了了見」。皆如上說。根既如此,塵亦復然;一切諸法亦復如是。是為圓教調伏諸根,滿足六度。

摩訶止觀|六度助道,調伏諸根(一百七十六)

此則究竟調伏,究竟滿足;如是助道,助究竟道。當知六度遍能調伏一切諸根也。

《大品》云:「施者、受者、財物不可得故,具足檀波羅蜜。」亡三事,無所著,正當檀體。應是具足者,行於財、法二施,檀名(名檀)具足,事、理二圓。自他具益,故名「具足」。事則破其慳法而能舍財;理則破其慳心而能舍法。二破二舍,體用具足,名「波羅蜜」也。

摩訶止觀|六度助道,調伏諸根(一百七十六)

文章 | 智 者 大 師

圖片 | 玉 泉 禪 寺 數 據 中 心

玉泉Monaster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摩訶止觀|明修道品,略釋四相(一百六十)
摩訶止觀|正解道品,初明念處(一百六十二)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