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譚嗣同被判死刑慈禧下令用鈍刀行刑

譚嗣同被判死刑慈禧下令用鈍刀行刑

原標題:譚嗣同被判死刑慈禧下令用鈍刀行刑


何為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為了國家為了公民而勇敢犧牲的人,是面對逝世能夠阿諛奉承的人。有這樣一個人,他被慈禧指令用鈍刀行刑,砍了30刀才斷氣,但他臨死前卻沒有表現出一點點的懼怕和怯弱,他是為了國家的出路和命運而犧牲的,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他就是:譚嗣同。


說起譚嗣同這個名字,信任我們都耳熟能詳。譚嗣同出生於1865年,他是我國近代聞名的政治家、思維家,也是一名維新派人士。



譚嗣同10歲的時分就現已初步讀王夫之的思維,受到了愛國主義啟蒙。12歲初步體系學習我國典籍,19歲遊歷各地、結交名士。1895年,譚嗣同30歲,他的思維也老到起來,這時帝國主義正對我國進行侵犯,帝國主義的侵犯使我國公民墮入到深重的災禍之中,譚嗣同對此勃然大怒,初步建議維新變法。


1897年,譚嗣同完成了維新派第一部哲學著作《仁學》,然後又創辦了時務書院,培育維新志士。1898年,譚嗣同創建南學會宣傳變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同年6月的時分,光緒發布了《定國是詔》,挑選變法。



譚嗣同參加領導了這次變法運動,但運動僅持續了一百餘日就宣告失利了,故而這次運動又稱「百日維新」。變法之所以失利的如此活絡,一方面由於慈禧太后等人的早有密議,一方面是由於袁.世凱的告密。



變法失利後,梁啟超和康有為逃跑,只需譚嗣同、康廣仁等六人站了出來,他們也被稱為「戊戌六正人」。戊戌六正人很快被抓,並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斬首示眾。人們不知道被斬首的人對我國的命運和出路抱著多麼深的關懷,譚嗣同不怕死,他要用自己的鮮血喚醒當時麻木不仁的百姓。


慈禧太后敵視變法之士,本想對譚嗣同等人選用古代的酷刑,但因受注重太大,只得挑選斬首示眾這種刑法。雖然是斬首,但慈禧太后不想讓譚嗣同「直爽」地死去,所以指令將尖銳的行刑刀換成了沒有刀刃的鈍刀,譚嗣同被坎了足足30刀才斷氣,他的頭是被一刀一刀「鋸」掉的。


譚嗣同死前接受的痛苦是我們無法希望的,但他卻沒有表現出一點點怯弱,他阿諛奉承地接受著全部。譚嗣同捨生忘死,他用鮮血為公民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迷粉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美軍遊騎兵的戰力能排到什麼水平?

TAG:歷史迷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