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戴墨:那年,他在撒哈拉

戴墨:那年,他在撒哈拉

來源:北部戰區微信公眾號

那年,他在撒哈拉

文/戴 墨

18歲那年,他到了撒哈拉。

他愛寫小說,愛動漫,愛扮演劇中仗劍走天涯的王子。這樣一個文青,太應該去撒哈拉了。他從長春到巴馬科,又從巴馬科輾轉到加奧。在前往任務區的N8公路上,文青管泰然使勁瞪著眼睛生怕錯過某一棵樹。

想到這之前經歷的政治審查,素質認證,重重考核,一路拼下來的榮光和自豪,如同被汗水浸濕的迷彩,這會兒已經風乾得差不多了。而腦海里無數次回眸的父親,母親,祖國,以及他熟悉的生活,也都被眼前的孤煙,戰壕,碉堡和蛇腹型鐵絲網衝散了。眼前的局勢,讓他突然明白了出征前那次難忘的送行。

「尋英雄足跡,當打仗士兵,圓家族夙願」,難怪父親會帶他去給老參謀長關喜志掃墓。難怪父親說,喜志,我們有接班人了時聲音幾度哽咽沙啞。難怪走著走著父親突然將他一把抱住,不顧他的身量早已超出父親半頭……

身為老兵的父親也許早就知道,浪漫的撒哈拉對他沒有浪漫。在這片飽受戰亂之苦的土地上,他是受祖國派遣執行維和任務的鐵血戰士。

這天早晨5點,他迎來了馬里的第一個清晨。這裡與祖國時差相差8小時。8個月的國際維和行動,他彷彿已經看到一個又一個中國士兵的青春,在撒哈拉腹地的燃燒。

出征前夜,想起爺爺打的那個電話,咱家三代工兵,干就要干出「開路先鋒」的模樣。以前對爺爺和父親這種打鐵般的澆灌,他並不以為然。可是,在戰火,高溫,貧困,「埃博拉」一起傾軋的撒哈拉,他竟慢慢嚼出了味道。孝悌忠義,家國天下。這些曾聽聽就過去了的詞根,竟也滿血復活,不知是不是受了尼日河的感染。

這個異國他鄉的第一個清晨,如果不是那個意外到來的呼喚,他的思緒也許還會沉浸一會兒。循聲過去,透過沙袋堆積的堡壘,營區外一棵歪倒的枯樹上坐著一個非洲女孩。小女孩羞怯地朝向他,用生澀的漢語喊著,「你好,餅乾」。他想也沒想就折回板房,把昨天發的一袋餅乾,用力拋向女孩。他沒想到女孩,竟攀住鐵絲網沖他賣力的唱起了歌。當那清脆的歌聲穿過枯枝,穿過雲朵,穿過一名中國維和士兵異樣的心田,他的眼眶突然盈滿淚水。他想起那麼多那麼多自己小的時候……在那一天的維和日記里,他輕輕寫下這樣一行字:非洲,孩子。如果沒有飢餓,該多麼好。如果沒有戰亂,該多麼好。

他那時遠未料到,為了非洲孩子,他的戰友申亮亮,將自己29歲的青春化作一顆璀璨的行星,永遠留在了撒哈拉的天空。而亮亮犧牲的那個哨位,正是他們持槍站立的地方。他至今都忘不了亮亮犧牲時,他心底無聲吞咽的難過。

撒哈拉無情。撒哈拉有情。因為他們頭頂上不只有星空,還有凝重的藍盔。在他們出國維和的背囊里都藏有一張小照片,照片的背面,是他們大寫的姓名。

自從亮亮犧牲的照片被祖國放大,他突然覺得,作為一名維和士兵,從步入雷區的那一刻,他們便不再獨屬於他自己,不再獨屬於一個小家,甚至不再獨屬於他們的父親母親。就像父親最愛聽的那首歌,天空之上,那對對排成行的鴻雁,也早都不是父親一個人的鴻雁,而是千千萬萬呼喚和平,期盼藍盔戰士早日平安凱旋的所有父親共同守望的鴻雁。

浪漫的撒哈拉,平時連吃上一口青菜都是奢侈的,日常的飲用水更是匱乏,每天需要往返100多公里取水。每次炊事班準備午間解暑的綠豆湯,經常上午不到就喝光了。撒哈拉的地表溫度高時能燙熟掉在地上的雞蛋。每次拉給養也都跟打仗一樣,你不知道沿途起伏的哪座沙丘壁壘會突然躥出槍聲。恐怖襲擊猖狂得就像這片灼人的土地。一次恐怖分子在平民中製造混亂衝撞營區,火箭彈、手榴彈爆炸點離他們不過400米遠。全員警戒的48小時里,肚子叫了就吞一口礦泉水。沙子鑽進靴子把腳都磨出血了,竟沒覺出疼。

在撒哈拉,他沒有感受到春天,也許春天來的太過短暫。不過在一個沒有春天的夜晚,他看了一部戰爭影片,他彷彿從中沐浴到了春天的雨滴。影片中那個畫面震撼了他:戰爭中,新聞報道員藏在角落躲子彈,長官突然塞給他一把槍。報道員憂傷地說,我是記者不是大兵。長官狠狠地說,現在你就是一個大兵!報道員只得膽戰心驚地接過槍。戰爭勝利,鏡頭切換,長官對回國的報道員說,這回該你上了,用筆去告訴世界,我們的騎兵是如何殺敵的。

那段對白像一根火柴點燃了他。爺爺曾經勸勉他的話也如同一團火光照亮了那個夜晚,「拿好槍杆子,再握緊筆杆子。"他希望浪漫的撒哈拉重拾浪漫,他渴望他堅守的這個國度不再生長狼煙。

他在電腦上一個字一個字的敲下中國藍盔在馬里,在昂松戈,在尼日河畔……

那些帶著靈魂,血性,忠誠與擔當的背影,被報道幹事推薦給了媒體。「一個90後士兵的維和日記」,被國內30多家網站和主流媒體轉發。

他從沒敢想駐馬里大使也會看他的維和日記。那次大使見了他,竟像母親一樣捉住他的手說,你只比我的孩子小一點,但你很有思想,很了不起。

8個月,240個晝夜,5760多個小時,分分秒秒的酷熱,汗水;蚊蟲,流行性疾病;戰亂,零零落落的槍聲。我不想告訴你一個中國士兵的眼睛,在馬里加奧任務區只看到這些令人沮喪的景象。他還想讓你感受到有痛苦的地方,也會生長美麗和希望……就是這樣一份行走在戰亂中的禮敬,讓人讀懂了一個士兵的情懷。也正是這樣一份行走在硝煙中的溫情,讓姑姑毅然申請加入維和醫療隊。

在異國相逢的那天,比侄子大了20多歲的姑姑攥住他的手說,「大侄子,我來接你的班啦!」

他那麼開心地告訴姑姑,你來的正好,有芒果吃了。他花了2000西法買到一袋剛採摘的芒果,他嘗了一個,又酸又甜呢。

他還悄悄告訴姑姑,昨晚他夢到奶奶了。奶奶還像活著時一樣戴著父親買的老花鏡,開心地端詳著報紙上的維和日記。一想到奶奶心滿意足的樣子,就彷彿是在給他和他們的青春頒獎。

作 者 簡 介

festive customs

+

戴墨 祖籍山東,原前進報社主任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13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作品散見於《解放軍報》《解放軍文藝》《西北軍事文學》《神劍》等,曾出版詩集、散文集、報告文學集。

今日主播

京鴿,本名姜元增。祖籍山東,現居北京。用聲音演繹大千世界、百態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緝毒官兵西雙版納邊境偵破特大毒品案
全軍詩歌筆會開幕啦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