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松江千古一少年:明朝夏完淳的傳奇人生!

松江千古一少年:明朝夏完淳的傳奇人生!

原標題:松江千古一少年:明朝夏完淳的傳奇人生!


晚明松江府曾經有一位少年,他的人生永遠停留在少年,他以最年輕的形象長留在我們的腦海中。


明代上海(松江府)人才輩出,為何我卻對一生沒有功名的夏完淳情有獨鍾呢?


他天資聰穎、才華橫溢,自幼被譽為神童, 5歲讀經史,7歲能詩文,9歲寫出《代乳集》。


如果沒有明末的戰亂,他以科考入仕,即便不能躋身內閣,至少位居六部堂官亦非難事。

但我最欽佩不是他的驚世才華而是他的民族氣節,他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年紀最輕的華夏先烈。


一、生於江南名門、神童早慧


夏完淳生於大明崇禎四年(1631年),家在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松江),住郡城西花園浜。


1、其父夏允彝系江南名士言傳身教


夏允彝(1596年—1645年11月4日),字彝仲,號瑗公。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舉人,崇禎初年,與同郡陳子龍、徐孚遠等人結成「幾社」。


當夏完淳出生的時候,其父夏允彝還沒有中進士跨入仕途。


崇禎二年,大名士張溥在吳江把南北許多知名文社的負責人召集起來,其中包括江南應社、蘇州羽明社、浙西聞社、江西則社、中州端社等,結成新的「復社」。


與「東林黨」相比,復社並不是一個卓然標格的政黨類型,它強調的是「以學救時,以學衛教。


後來,復社因其精神領袖張溥的去世而漸趨衰落。與復社成立的同時,夏允彝、杜麟征、陳子龍等人在松江成立了新的師生、親友相傳的「幾社」,詩文酬和,社友們互相以文章道德激勵。


夏完淳出生在這樣的詩書禮儀之家,自幼耳濡目染,自幼立志高遠,他天賦很高,很小的時候就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史書記載,他5歲讀經史,7歲能詩文,9歲寫出《代乳集》。

夏允彝從兒子懂事時起就教他四書五經、天下詩文,而且在講授詩文的同時更注重愛國主義的教育。


《正氣歌》、《滿江紅》等愛國名篇早就深深地銘刻在小完淳的心中,而其父以及父親的友人們為匡救天下、恢復優秀儒家傳統和閹党進行鬥爭的情景則賦予他榜樣的作用。


2、嫡母盛氏愛護有加、悉心教導


完淳是夏允彝的偏房陸氏親生,但在古代,正妻的地位是很高的,完淳雖為陸氏親生,但按規矩他必須叫盛氏為母親,對陸氏只能稱呼「娘」,而且歸於盛氏的名下。


盛氏為人溫和大度,對陸氏與完淳的親近非常理解,從不加干涉,並且利用自己精通文墨的優勢,每天悉心教授完淳詩文和禮儀,使完淳深為感動,並且終生像對待生母那樣敬重熱愛這位嫡母。


夏允彝正妻、完淳的嫡母盛氏的教育與愛護也是小完淳成長道路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3、亦師亦友陳子龍


夏完淳的幸運還在於他有一批良師。在這些當時最傑出的良師中,對夏完淳影響最大的,自然當推陳子龍。


陳子龍,字卧子,也是松江華亭人,他比夏允彝小12歲,但夏允彝非常器重他的才華,常不遺餘力地幫助他,與他結為忘年之交。


陳子龍的才氣在當地及江南各省都很有名,尤其以不讀死書,重視時務而聞名於世,這在明末是較難得的。他對宦官的痛恨,對人民的同情都深深打動了學生的心,完淳的文學成就亦受了他很大的影響。

陳子龍和夏完淳的關係是非常理想完美的,二人既是師生,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後來又成為共同戰鬥的戰友。他對夏完淳的影響,並不小於夏允彝。


4、編撰詩集、年少成名


夏完淳九歲時,父親夏允彝曾把他寫得比較好的詩歌收集起來,為其印了第一本詩集《代乳集》。


親戚朋友爭相閱讀,誇獎他是少年奇才。老師陳子龍欣賞完淳的才華,在和朋友編當代名人詩歌選集時,特意把完淳的幾首詩也擱在後面,表示了極大的讚賞。


二、弘光覆滅、父親殉國


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破北京,朱由檢在景山上吊自殺。


當明朝還沒有真正滅亡,明朝實行兩京制,當北京淪陷之後,南京成為明朝唯一的都城,明朝在南京的官員很快擁立福王朱由崧為皇帝,重建明朝統治秩序,史稱南明弘光政權。


崇禎十七年(1644年),北京淪陷,夏允彝急忙拜謁史可法,商議恢復大計,由於南明弘光政權的迅速崩潰,夏允彝才不獲展,在林野鄉間仍舊想有所作為。


當時滿清在江南的統治還不穩固,義師紛起,明朝殘餘軍事力量散落其間。


於是,夏允彝暗中寫信給自己從前的學生、明朝江南副總兵吳志葵,商量準備合兵攻取蘇州,然後收復杭州,再進兵南京,以圖保有明朝江南半壁河山。

此時,年僅十五歲的夏完淳匆匆完婚後,馬上和父親一道加入戒旅軍中。可惜,吳志葵無長遠謀略,軍將多懈怠貳心,蘇州城不僅未被攻下,殘明烏合之眾大敗四潰。


鄉人勸夏允彝可趁亂渡海去他曾任地方官的福建,招納兵馬,再圖恢復。夏允彝考慮再三,沒有同意,怕舉事再敗以至於蒙羞萬世。


夏允彝給好友陳子龍等人寫信交待後事,然後平靜與家人言別,並特意把未完成的文集《倖存錄》交予獨子夏完淳手中,叮囑他毀家餉軍,精忠報國,代父完成恢復志願。


九月十七日遣散家人,作絕命詩後,從容自投松江塘而死。


夏允彝其兄、子、妻妾家人,皆肅穆哀慟地立於水濱觀視。松塘水淺,只達夏允彝腰身以上,這位大才子生生埋頭於水中,嗆肺而死,他背部的衣衫都未沾濕,生殉了他的大明朝。


而身為兒子的夏完淳肝膽欲裂,目睹父親剛烈死狀,他更加堅定了必死報國之心。


三、恩師陳子龍投水殉國



陳子龍


陳子龍避難青浦縣金澤,最後隱姓埋名入嘉善縣陶庄水月庵,托為禪僧,取名信衷,字瓢粟,號潁川明逸。在此,他與庵僧衍門同研佛學,並完成自撰《年譜》。

弘光元年六月,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閏六月,唐王朱聿鍵稱號於福州。魯王命陳子龍為兵部尚書,節制七省軍漕;唐王授其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


五月,陳子龍監臨吳易義師。至秋天,吳易被清軍殺害,義軍失敗。此時陳子龍因為匡複大業不成,經常沈憂吒嘆,至廢寢興。及聞浙東、福州失守,「志不欲生,孤筇單襆,混跡緇流」。


七月遣家歸里,十一月,殯葬祖母於廣富林。並作長書《報夏考公書》焚夏允彝墓前,「述己所以未死之故,期不負夏公」。


永曆元年(西元1647年)初,在廣富林家居時,念生平知友如夏允彝輩一時零落殆盡,周立勛之死亦已數年,而喪未舉,慨然曰:「我死,誰為了此事者。」遂捐地葬之。


三月,會葬夏允彝,陳子龍賦詩《會葬夏瑗公》二章,又作《寒食》、《清明》二詞,此系其絕筆。


1647年四月,吳勝兆因受排擠,密謀策劃反正,他的部下戴之儁是陳子龍的舊識,積極支持吳勝兆起兵,私訪陳子龍,一再請求陳子龍寫信聯絡南明舟山守將黃斌卿率舟師為外應。


十六日,吳勝兆未舉兵而事泄被捕,入獄窮治。清軍污衊陳子龍與吳「共謀」,遣兵捕之。陳子龍逃往蘇州,易姓李,改字大樽。


當時清軍江寧將軍巴山、都御史陳錦和江寧巡撫土國寶陰謀乘吳勝兆事,「盡除三吳知名之士」,而以陳子龍為首。五月初,他們派出士兵五百,在蘇松一帶大肆搜捕達五六日之久,最後陳子龍在吳縣被捕。


五月十三日,陳子龍被押往南京,在途中經松江境內跨塘橋時,他乘守者不備,突然投水以死,撈起時已經氣絕,清軍還殘暴地將其凌遲斬首,棄屍水中,時年四十歲。


四、抗清被捕、南京受審、獄中寫詩《南冠草》、就義於南京西市


夏氏父子墓


父親夏允彝投水自殉後,夏完淳乃追隨陳子龍與太湖義軍聯繫,參謀義軍領袖吳易軍事,繼續從事抗清救囯活動。不久,太湖義軍被包圍消滅。完淳泅水脫險。復明意志堅定不移。因痛心國事,作《大哀賦》,文采宏逸,情詞哀惋,見者無不感嘆驚佩。


永曆元年(魯監國二年)春,明魯王賜謚夏允彝為「文忠」公,並遙授完淳為中書舍人。完淳寫謝表,連同抗清復明志士數十人名冊,交與專在海上往來通信聯繫的秀才謝堯文,使赴舟山呈與魯王。


謝在漴闕候船,被清兵拿獲,解送提督吳勝兆處系獄。後吳勝兆反清事敗,清當局得完淳所書謝表等,於是南京總督軍務洪承疇,秉承滿清攝政王意旨,按名冊嚴緝夏完淳等,務要一網打盡。


完淳避居嘉善岳父家中,曾秘密西行受阻,返回松江,決定渡海至魯王處,再圖大舉。不幸於六月底被清當局偵獲逮捕,取水道解往南京受審。船過細林山(即辰山),想起老師陳子龍,作《細林夜哭》詩,以表哀悼。船過吳江,又作《吳江夜哭》詩,以悼念吳易。


押至南京,洪承疇親自訊問並勸降,夏完淳痛罵漢奸洪承疇。完淳在獄中談笑自若。自被捕至獄中寫下得詩,名《南冠草》,都是慨世、傷時、懷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涼,傳誦千古。



漢奸洪承疇

九月十九日,夏完淳就義於南京西市,臨刑時,他立而不跪,神色不變,劊子手戰戰兢兢,不敢正視,過了很久,才持刀從喉間斷之而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歷史堂 的精彩文章:

晚明長恨歌:隕落在神州大地的最美時代花

TAG:古今歷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