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新聞現場從不同的角度儘可能多地

在新聞現場從不同的角度儘可能多地

三、如何確保新聞攝影視覺上的多樣性

在新聞現場從不同的角度儘可能多地拍攝不同景別、不同瞬間的照片出於三個原因:①新聞事件往往過去了就過去了,不可能重來一遍,記者錯過的鏡頭,沒有補救的機會。②攝影是瞬間的藝術,攝影記者在新聞現場很難即刻判斷所拍攝的照片哪張是最好的。③不同角度、不同景別的照片性質不同,記者不能確保哪張照片最終會用到報刊上。所以,按照《新聞攝影技巧》一書的作者米爾頓·費因伯格的建議,攝影記者在每一個角度至少要拍6張(全景、中景、特寫橫豎畫幅各2張),同時要多變換拍攝位置。費因伯格提醒說:「要多拍。主題人物的面部表情或身體姿態的小變化,可以使一張例行公事的照片變成獲獎照片。」

1.全景照片顯示新聞背景和現場氣氛

視角開闊、包含視覺信息多的全景照片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讓讀者「看」到新聞發生的地點特徵、顯示新聞人物的相關位置、估計新聞事件的規模,等等。這樣的照片通常需要比較高的拍攝角度,並且大多數使用廣角鏡頭拍攝(圖3-3)。

圖3-3 黃島油庫失火 錢捍 攝

新聞發生的現場可能是一個房間,也可能是一個社區甚至整個城市。攝影記者必須因地制宜選擇角度拍攝。比如在一個房間里,一把椅子就能解決拍攝高度問題,而在野外,電線杆、樹可能就是理想的立足點。

全景照片同樣可以為圖片編輯挑選照片提供參照,從而讓圖片編輯有效處理其他圖片。

2.中景照片交代交互行為、述說故事

中景照片是報刊上使用最多的照片,這類照片應該反映新聞事件中新聞主體之間典型的行為以及必要的背景,以迅速概述整個故事。所以在拍攝時需要近得足夠表現人物動作,又必須遠得足夠表現人物與故事背景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

在現代報道攝影中,由於媒體要求圖片在單位面積上提供儘可能多的視覺信息,所以中景照片不僅要抓取反映新聞事件性質的「典型性瞬間」,而且這個瞬間要有提示事件發展邏輯關係的動態感覺。同時,要儘可能照顧到前景和背景,交代更多的信息(圖3-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見你3 的精彩文章:

TAG:遇見你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