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揭秘)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上)

(揭秘)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上)

原標題:(揭秘)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上)


劉華清,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被譽為中國的「現代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劉華清任艦艇研究院院長時就著意留心世界各國海軍航空母艦的發展和應用,思考過航母研製問題,於1970年親自主持起草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航母工程報告,並組織領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航母研製專題論證。


2012年9月,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交接入列,2018年5月,我國首艘國產航母001A型開始海試,延續百年的中國航母夢終於成真。毫無疑問,20世紀60年代以後,中國航母夢的標誌性人物,就是劉華清。「中國不發展航母,我死不瞑目!」劉華清這一明志誓言,已經深深烙印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中。


那麼,為何說沒有劉華清,中國很可能就沒有核潛艇?改革開放前,劉華清曾兩次建議建造航母,為何都無果而終?與航母的第一次「零距離」接觸,讓劉華清有著怎樣的感悟?2012年我國首艘航母才入列,為何海軍1987年就開辦了第一期「航母艦長班」?我國海軍的近海防禦戰略,其實際制定者是誰?面對1987全軍主要戰鬥裝備規劃將海軍裝備建設列在末尾,劉華清是如何據理力爭,重新規划了海軍未來的?本期檔案揭秘,李涵為您講述: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上)。


放牛娃出身的劉華清被稱為布衣將軍1916101日,劉華清出生於湖北省黃安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後來參加長征,1935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爆發後,劉華清任八路軍第129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1941年後任冀南軍區冀魯豫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六軍分區副政治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二縱隊第6旅政治委員。


19491月劉華清任第二野戰軍第十一軍政治部主任。後任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政治部副主任,西南軍區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第十軍副政治委員,第一海軍學校副校長兼副政治委員等職。


19546月,經中央軍委批准,海軍選調了一批團職以上幹部,去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習。在此之前,已有海軍副政治委員劉道生帶10人赴蘇學習。劉華清這批算是第二期。19582月,劉華清畢業回國,被任命為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同年8月,海軍北海艦隊在青島成立,劉華清擔任北海艦隊副司令員兼旅順基地司令員。旅順基地是國防前線戰略要地,當時由於朝鮮半島和台灣海峽局勢不穩,時常有敵情出現,而基地又承擔著較繁重的護航護漁、巡邏警戒、防險救生等任務。


為此,劉華清提出並主抓了基地核心戰鬥部隊的組建,並在各種任務中磨礪摔打,使之成為基地部隊的模範和拳頭,有效提高了基地應對突然襲擊和突發事件的能力。



劉華清攝於1949年


劉華清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1360名開國少將之一,1988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有人說,如果沒有劉華清,中國海軍就很可能沒有核潛艇。


核潛艇的研製設計是從1959年開始的,1962年上半年經濟困難,核潛艇研製眼看要下馬。劉華清專門向聶榮臻元帥彙報,保留了核潛艇研製的火種。19653月,劉華清親自起草了研究製造核潛艇的報告。8月,報告獲批。劉華清在回憶錄中用了四個字形容:喜出望外。


文革中,核潛艇的研製工作面臨衝擊。劉華清向聶帥建議以中央軍委名義發一個關於保護核潛艇工程的特別公函。19678月,中央軍委發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特別公函》,核潛艇科研任務在動亂中被保護了下來。1971531日,核潛艇首航。197481日,第一艘魚雷核潛艇長征一號正式編入海軍戰鬥序列。

劉華清就任海軍司令員後,主持了第二代核潛艇的研製,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導彈核潛艇的國家。1994年,新一代核潛艇研製開始。劉華清欣慰地面說:後繼有人,後繼有艇,我放心了。


196610月,劉華清任國防科委副主任,在聶榮臻的領導下,參與組織全軍裝備科研工作,但受文革影響,劉華清的工作條件極其艱難。出於對劉華清的愛護,當時也受到不少衝擊的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和聶榮臻提出,讓劉華清回海軍工作,劉華清很感激兩位老帥。沒想到的是,這次調動,卻使劉華清接近了自己的航母夢。



劉華清將軍


1970年春天,海軍黨委意外接到中央最高決策層關於研製航空母艦的指令。這項「非常光榮的政治任務」,幸運地落到了劉華清的頭上。此時,劉華清擔任「海軍造船工業、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能親自主持完成中國第一個航空母艦建造工程報告,劉華清倍感榮耀。正是從此發軔,中國航母令他魂牽夢縈整整四十個春秋,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曾參與具體工作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軍工諮詢委員、原艦艇研究院714所教授級研究員於瀛,多年後在接受媒體記者專訪時,從塵封四十多年的記憶寶庫中檢索出一鱗半爪的珍貴碎片,把我們帶回到歷史現場。


1970年5月上旬的一天,在艦艇研究院714所從事水面艦艇情報研究工作的於瀛,隨領導參加院里召開的緊急會議——中國的第一次航母論證。這一年,中國正處於與蘇聯全面交惡、與美國關係尚未解凍的特殊時期,安全形勢嚴峻。


艦艇研究院「絕密會議」開過不久,副所長張日明和於瀛帶著蘇美的一些航母資料受命前往海軍機關,向「船辦」主任劉華清彙報。彙報結束時,劉華清囑咐他們「儘快把這些資料做成一本小冊子,給上級彙報的時候也可以提供給領導們看看」。


張日明和於瀛很快將航母資料編輯成冊,印製了十五套,送到劉華清辦公室。劉華清很滿意。如今,這本僅有兩個巴掌大小的《美帝蘇修航空母艦圖冊》,就收藏在艦艇研究院檔案館。泛黃的紙頁,見證了時代的滄桑,成為追尋中國「航母夢」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獻。


劉華清應邀參觀美艦


1970年5月16日,是一個應該被載入中國航母發展史的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這一天,劉華清主持完成了《關於建造航母問題的初步意見》,並呈報給海軍領導。


劉華清在報告中提出三年實現中國航母夢的總目標,只是參考了二戰後美國常規動力航母的建造周期而已,就中國的科技實力與工業水平而論,即使改革開放四十年後的今天,要在短短三年內完成一艘航空母艦從總體設計、施工建造,到舾裝試航、交付部隊服役的全周期,也是一件難以完成的任務。不過,仔細想一想便會明白,這與當時熾熱的政治氣候不無關係。


報告分別呈送給了海軍第一政治委員、海軍造船工業領導小組組長李作鵬和海軍常務副司令員、海軍造船工業領導小組副組長吳瑞林。


十天後,即1970年5月27日,劉華清在海軍裝備部主持召開了航空母艦論證工作座談會。正是在這次會議上,航空母艦研製代號被冠名為「707工程」。


1970年7月20日至8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海軍造船工業領導小組與核潛艇工程領導小組聯合組織召開了「五型艦艇」技術協調和交底會議。新任國防科委副主任錢學森,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副司令員周希漢等領導出席了會議。劉華清作為「船辦」主任,是會議的主要組織者。


當時正值「文革」高潮時期,極「左」思潮泛濫,海軍機關一些思想激進的「造反派」認為,中國研製航母就要「趕英超美」,「劉華清版」航母方案太過保守落後。同時,會上也出現了「右」的聲音,認為航母目前搞不出來,不敢承擔研製任務。


包括劉華清在內的海軍造船工業領導小組,試圖排除「左」和「右」兩方面的影響,堅持按上報的航母工程方案往前走。1970年9月28日,海軍造船工業領導小組再次召開專題辦公會議,確定航母研製分兩步走:到1972年底,重點完成科研設計;1973年開工建造,爭取「四五」(1971~1975)末期首艘航空母艦建成下水。


然而,令劉華清和所有滿懷「航母夢」的人始料不及的是,五個月後,震驚中外的「九一三事件」爆發,剛剛起航的航母工程觸礁擱淺、戛然而止。直到此時,劉華清才獲悉:一年前下達建造航母令的「中央首長」是「副統帥」林彪。


陪同林彪檢閱海軍魚雷艇


進入20世紀70年代,日益凸顯的海洋主權危機引起共和國開國領袖們對人民海軍建設的極大焦慮。


1970年9月25日,毛澤東在接見巴基斯坦海軍司令哈桑中將時,不無憂慮地說:「講到海軍,我們恐怕是不行……現在一些大國欺負我們……什麼印度洋、太平洋都被他們霸佔著。所以我們也得搞一點海軍。」


1973年10月25日,重病纏身的周恩來在同外賓談到領海主權時,動情地說:「我們的南沙、西沙被南越佔領,沒有航空母艦,我們不能讓中國的海軍再去拼刺刀。我搞了一輩子軍事、政治,至今沒有看到中國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艦,我是不甘心的啊!」


毛澤東和周恩來關於海軍建設的一系列談話和指示,重新喚起劉華清對早日實現中國航母夢的強烈渴望。1975年9月1日,劉華清第二次建言造航母,在那篇《關於海軍裝備問題的彙報》的萬言書中,劉華清向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鄧小平大膽建言:「儘早著手研製航空母艦!」


報告的最後這樣寫道:要抓緊時間,在前七年左右將航母首艦試出來,十年末開始形成戰鬥力。如果這個十年,特別「五五」如不上馬,那就是要在二十年之後我國才有航空母艦。因為它的研製周期起碼要七年左右的時間,而且我們又是從頭做起,時間會長些。我們一定要建設既有數量又有高質量的強大海軍。


請你考慮一下,我看有些意見值得重視。」這就是鄧小平對劉華清包括建造航空母艦在內的「憋不住的彙報」的批示,而且是在收到報告的第二天就批轉給了海軍第一政治委員蘇振華。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不過,當時的政治形勢極其複雜,想要上馬這樣一個巨大的項目,談何容易。


檢閱潛艇部隊


在與這個「海上巨無霸」神交十年後,劉華清終於與它有了第一次現實版的「零距離」接觸。當然,這個「海上巨無霸」不屬於中國,它的主人是美國。


1980年5月24日至6月6日,應美國國防部長哈羅德·布朗的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秘書長耿飆率中國軍事代表團訪問美國。作為中國軍事代表團的重要成員,時任副總參謀長的劉華清,於5月15日率中國軍事技術代表團先行抵美,進行軍事技術轉讓項目考察和技術性會談,為耿飆訪美先期作準備。


劉華清考察參訪的最後一站是聖迭戈海軍基地。五角大樓掌門人布朗為給首位到訪的中國大陸軍方高級領導人製造更大的「轟動效應」,將在這裡導演一出令人嘆為觀止的「壓軸戲」。作為「預演」,劉華清饒有興趣地參觀了「CV-63小鷹」號航空母艦。


在艦長陪同下,劉華清參觀了小鷹號航母作戰指揮中心、機庫、飛機維修中心、升降平台、飛行彈射裝置、官兵生活艙、廚房餐廳、醫療病房等設施。劉華清第一次真切認識了海上霸主的廬山真面目。


這是中國高級軍事將領首次登上美軍的航母。劉華清深深懂得,正是航母的出現,把海戰的模式從平面推向了立體,實現了真正的超視距戰鬥。今天,它不僅是一個強有力的戰術武器單元,是海上作戰系統的核心,在世人眼裡,它更被視為綜合國力的象徵。


最後,將軍來到了飛行甲板上,再一次久久地眺望著這座戰爭「城堡」。將軍後來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當時,我腦海中想的只有一個問題——什麼時候,中國也有航母?


「中國不發展航母,我死不瞑目!」將軍這一明志誓言,成為一個民族的誓言。



6月4日,圓滿完成在白宮、五角大樓以及國會山密集高層會晤與談判的耿飆,率中國軍事代表團抵達參訪美國本土的最後一站——聖迭戈海軍城。這是劉華清十天之內第二次踏上美國航母甲板,不過這次登上的是另一艘航母——「CV-61突擊者」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特別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為航空母艦提供了絕佳的表演舞台。從震驚世界的日本偷襲珍珠港,到決戰中途島和瓜達卡納爾島;從馬里亞納、萊特灣和珊瑚海大海戰,到硫磺島和沖繩島登陸戰,航母在人類戰爭史上重重的寫下了「航母制勝」的輝煌篇章。


正是藉助於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美利堅合眾國取代大英帝國,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寶座。二戰結束後,冷戰的鐵幕和核武的陰影曾試圖折斷航母主宰海空的巨大翅膀,但直至進入21世紀,還沒有任何新的武器系統撼動它的歷史地位與戰略價值。


有感於此,劉華清在回憶錄中寫道:可以說,正是航空母艦的出現,把海戰的模式從平面推向了立體,實現了真正的超視距戰鬥。自它問世以來的八十多年間,幾經波折,最終發展成為今天這種艦機結合、攻守兼備、機動靈活、堅固難損和高技術密集的多球形攻防體系。今天,它不僅是一個強有力的戰術武器單元,是海上作戰體系的核心,也是一個能拋核彈的戰略威懾力量。在世人眼裡,它被視為綜合國力的象徵。它的存在與發展,也是各國軍事戰略家關注的焦點之一。


1982年8月,劉華清出任海軍司令員,他的中國航母夢更加清晰可見。


眾多外國軍事文獻,把劉華清稱為中國的馬漢。馬漢是美國著名的海權專家,被稱為美國生活中最偉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直至今天,強大的海權仍是美國全球戰略的基礎。


那麼,劉華清這位「中國的馬漢「是如何提出中國海軍「近海防禦「戰略的?2012年我國首艘航母才入列,為何海軍1987年就開辦了第一期「航母艦長班」?


部分內容選編自《決策與信息》施昌學



金蟬脫殼2


主演: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 黃曉明 / 戴夫·巴蒂斯塔

聽節目,順便點一下廣告吧~不需購買,增加點擊率即可。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揭秘)從場內打到場外——一場世界盃球賽引發的戰爭!
(揭秘)古代狀元那些事(下)

TAG:李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