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為雲上半年收入增長七倍

華為雲上半年收入增長七倍

經常說自己最不會打廣告的華為也在機場為「華為雲」業務做起了廣告。

和阿里自稱是「市場佔有率超過第二到第五名總和」的數據轉型專家不同的是,華為顯現了自己「理工男」的一面,說自己「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

一個張揚,一個內斂,在過去一年的雲市場上,雙方的「碰撞」並不是一個廣告牌這麼簡單。

作為雲市場的後來者,華為在雲計算領域的「野心」並不小。根據官方的說法,希望2020年華為IT產業(雲計算)將為華為貢獻超過100億美元。為此,在去年華為雲BU遷移至華為集團下,成為一層組織,這被外界視為華為正在對互聯網廠商引領的雲計算市場實行趕超戰略。

據記者了解,華為雲業務在上半年的收入同比增長了七倍,而有記者在「華為雲中國行」上提問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如何看待這一年的發展速度時,鄭葉來反問道:「你們對華為雲有信心嗎?」

還沒有等到現場的記者回答,他便說,「財務數據我們從來不關注,如果華為是看重財務數字的公司,那就『完蛋"了,而盯著競爭對手也容易動作變形。」

雲市場的「追趕者」

「不要看廣告語這麼簡單,團隊折騰了兩個多月,當初他們建議放一些案例和客戶,我都給否了,整太複雜幹嗎?還不如用文字直白地告訴別人華為雲是做什麼的,怎麼做。"鄭葉來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如是說。

作為雲市場的「後來者」,華為的一舉一動都頗受業內外關注。雖然起步時與阿里的差距比較遠,但這一年,即便是競爭對手,也不得不承認華為「追得很兇」。比如,從來不做廣告的華為也開始「遵循行業規則」,做起推廣來。

雖然華為官方沒有直接回應過「趕超阿里」的計劃,但在過往的採訪中,鄭葉來一直向記者強調的是,從來不會去看競爭者,而是將自身業務做到極致。他認為,華為在雲上跟互聯網公司有著本質的不一樣。「互聯網公司數據變現是一個商業模式設計的一個出發點,我們從來都不是,我們所有的商業邏輯是技術變現,為用戶帶來價值。」鄭葉來對記者說。

但這並不代表和對手之間沒有「碰撞」。

5月22日,中國政府採購網公布財政部政府採購信息公告(第五百七十號)顯示,阿里雲投訴華為軟體涉嫌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官方給出的結論是「經審查取證,認為投訴缺乏事實依據,駁回投訴」。

事件起因是2017年底政府公有雲採購項目。2017年底,國稅總局認公開招標的形式採購周期為三年的公有雲服務。經過角逐,華為以1050萬元拿下該項目,但阿里雲向提起了訴訟,訴訟事項為,華為軟體涉嫌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

但經過相關機構依法調查發現,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華為軟體存在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的行為。

鄭葉來對記者表示並沒有過多關注這事,不太了解。「但華為的商業邏輯就是為客戶解決問題,然後反推組織流程。公有雲市場的成功是華為面向未來戰略的基石,一旦目標確定,就不會再猶豫。」鄭葉來對記者說。

AI「娛樂化」

「優勢擋不住趨勢,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每個人都要積極擁抱變化。我們今天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我們一定是進步最快的。」鄭葉來在回顧過去一年華為雲的進展時表示,華為雲一直堅守邊界,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與客戶一起成長,贏得未來。鄭葉來還表示,華為雲致力於普惠AI,讓人工智慧高而不貴,打造「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人工智慧平台,並推出EI智能體。

但在隨後的採訪環節,他坦言現在國內的AI過於「娛樂化和泡沫化」。

「不是刷個臉就是AI了。」他表示,AI的核心是兩點:一是解決企業的應用問題,需要與具體的問題相結合;二是經濟成本效率,通過軟體硬體創新,讓人工智慧的經濟成本效率最高。

「舉個例子,我們在龍崗坂田的基地,1.04平方公里那裡面有幾萬人,基本都是開車的。我那裡的一個路口開到公司停車庫需要20分鐘,我自己都受不了,最近發現優化後不怎麼塞車了。我們做到的是什麼,不只是基於歷史統計的近周期優化,還有實時感知的信號燈的變化,同時做到區域協同的實時感知優化,並且能基於現實的變化不斷地進行學習,不斷演進。」鄭葉來說這些用詞雖然有些拗口,但確實是華為雲EI智能體在做的東西。

華為雲EI智能體是華為為解決細分場景而面向各行業推出的智能解決方案。鄭葉來認為,AI技術是通用無差別的,智能世界的各個行業要實現真正的智能,需要把AI技術與行業做有機結合,在數字世界中把各個場景下的智能體打造出來。

「隨著全球互聯網信息化的高速發展,面向企業級用戶,AI早已經不是獨立的產品。」鄭葉來強調,對企業用戶而言,AI已經成為一種基本生產力。AI未來將越來越多地為企業提供多樣化場景化的服務能力,可以說AI正在悄然地改變每一個行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大型收購案頻起,美國銀行業併購貸款激增39%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