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有機農業,你該了解溫室辣椒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

做有機農業,你該了解溫室辣椒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

1 栽培設施

1.1 栽培槽

分為地上式和半地下式兩種。

地上式:框架選用24cm×1 0cm×5cm的標準紅磚,槽內徑為48cm,槽深20cm(地面上碼4 層磚),槽長6.5m,槽間距(內徑)60cm。

南北向延長,北高南低,底部傾斜度2~ 5 度。

槽底中間開一條寬20cm、深1 0cm的「U」型槽,在槽南端每兩槽間挖一長、寬、深各30cm的小坑,以利排除過多積水。

槽底及四壁鋪0.1mm厚的雙層薄膜與土壤隔離。槽建好後,要求槽面保持開展。

半地下式:溫室土地澆水後整平,按規格開溝。開溝規格為內60cm,槽深25cm,槽間距(內徑)60cm,底部處理與地上式相同,槽底及四壁將薄膜鋪好後,兩邊壓一層磚即可。

1.2 栽培基質

分為有機基質和無機基質兩大類。有機基質包括草炭、食用菌生產的廢料、玉米稈、葵花稈等;

無機基質可選用爐渣、河沙、蛭石等。有機基質必須經充分高溫發酵後方可使用。

1.2.1 高溫發酵

有機基質在栽培前兩個月準備,溫度低時在溫室內發酵,溫度高時在開闊的場地發酵。

先將拉回的菌棒槌細,每方加入過磷酸鈣3kg,調和酸鹼度,pH值允許在6~ 7 之間。

將菇渣用水充分浸濕,底層鋪塑料與土壤隔離。將料堆成1 .5m高垛,上蓋棚膜進行發酵,每5~ 7 天翻料1 次,並根據乾濕程度補充水分,當料充分變細、無異味時,表示料已發好。

玉米稈用粉碎機鍘成2cm長短截,用水浸濕,堆成垛發酵(發酵方法同菇渣發酵),當秸稈有一股清香味時,表示料已發好。

1.2.2 配料

基質比例為菇渣∶玉米稈∶爐渣=1∶2∶2。裝料前5 天,將發酵好的料按比例充分混勻(爐渣必須過篩),每方加入消毒雞糞1 0kg,添加肥1 .5kg,穩得高301 活性肥1 .5kg。

配料的同時,每方基質中加入敵百蟲20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g,各種料和肥充分混勻後用棚膜覆蓋殺菌滅蟲。

1.2.3 裝料

先在所設的「U」型槽內鋪直徑1 ~ 2cm的粗煤渣3~ 5cm,再在其上鋪雙層編織袋,用於保水,然後將發酵好的料裝滿栽培槽,並用水澆透,趁勢壓實、壓平。

1.3 供水系統

具備自來水設施或建水位差5m高的蓄水池。採用薄壁微噴滴灌帶,每條槽內鋪設2 根,滴灌帶距兩邊磚各1 0~ 1 5cm。

2 品種與茬口

2.1 品種

選用耐低溫弱光、坐果率高、辣味適中的辣椒品種。

2.2 茬口

冬春茬:1 1 月初育苗,2 月初移栽定植,4 月上旬上市。

越冬茬:7 月初育苗,9 月上旬移栽定植,1 1 月中下旬上市。

3 穴盤無土育苗

3.1 種子處理

3.1.1 種子消毒

先將種子在陽光下曝晒2 天后,用40%的磷酸三鈉1 0 倍浸泡20 分鐘,可殺滅附著在種子表面的病菌。

3.1.2 浸種催芽

種子經消毒處理後,把相當於種子體積5 倍的55℃溫水倒入盛種子的容器內,邊倒邊攪拌,待水溫降至30℃時停止攪拌,用清水換洗後,置於25℃~ 30℃的水中浸泡1 2 小時。

然後淘洗乾淨,瀝去水,用紗布包好,盛於塑料容器內,上蓋一層濕毛巾,置於28℃~ 30℃的環境中催芽。

每天早晚淘洗一次種子,約5~ 7 天后種子發芽。

也可在種子催芽前,用50 萬國際單位的赤霉素5000~ 1 0000 倍液浸泡8~ 1 0 小時,撈出種子後再進行催芽,可提高種子發芽率。

3.2 基質、消毒、裝盤

選用適合辣(甜)椒育苗的專用無土育苗基質。先用清水浸濕基質,再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均勻噴洒在基質上,堆悶1 2 小時後即可使用。

選用72 孔的穴盤,將基質裝入穴盤內,用刮板從穴盤一方刮向另一方,裝盤後每個格室清晰可見,然後用另一穴盤底部壓播種盤,兩手平放在盤上均勻下壓0.5cm左右。

3.3 播種

將種子點播於穴盤中,上蓋一層基質或乾淨面沙,灑透水後,再在穴盤上蓋一層報紙。穴盤下鋪一層舊地膜或編織袋與土壤隔開,外圍搭建小拱棚(選用40 目防蟲網,防止白粉虱等昆蟲進入),夏季育苗時覆蓋遮陽網。

3.4 育苗管理

播種後保持28℃~ 30℃的溫度,當60%種子出苗後,撤去報紙,保持白天溫度25℃~ 28℃,夜間1 5℃~ 1 8℃。天氣炎熱時,每天早晨1 0 點灑一次透水。

出苗20 天后補充葉面肥,可噴洒噴施寶、磷酸二氫鉀或綠風95。當辣椒4 片真葉時就可移栽定植。

4 栽培管理

4.1 定植前的準備

提前半個月準備栽培設施,定植前一周用自來水澆透基質,用1%的高錳酸鉀噴施架材、牆壁、栽培料。風口可設置40 目防蟲網,然後密閉溫室進行高溫悶棚3~ 5 天,溫室內溫度達到60℃以上。

悶棚時每1 00m2用250g 硫磺粉、22%的敵敵畏煙劑75g+500g鋸末在晚上1 9 時左右開始熏蒸。

經消毒處理後,溫室內無有害昆蟲及綠色植物,溫室保持乾淨整潔。

4.2 定植

選擇生長旺盛、整齊一致的苗子,採用雙行錯位法定植。同行穴距35cm左右,以色列大力神椒穴距50~ 55cm左右,保持植株基部距同部位栽培槽內徑1 0cm,定植深淺度與原栽培面持平。

邊定植邊澆水,定植2 天后鋪70cm寬薄膜或鋪棚膜。

4.3 定植後管理

4.3.1 溫度

定植後要保持較高溫度,促進緩苗。以後白天溫度上午25℃~ 28℃,促進光合作用,下午28℃左右,最高溫度不宜超過30℃,若溫度超過30℃時,要打開風口,逐漸加大通風量,外界夜溫穩定在1 5℃以上後,可晝夜通風。

4.3.2 光照

選用聚乙烯高保溫無滴膜,勤擦洗棚膜,保持膜面乾淨,增加膜的透光率,後牆張掛反光幕增強光照。

4.3.3 水肥管理

澆水:定植水要澆足,緩苗期一般不澆水,緩苗後不幹不澆,保持表土見干見濕、疏鬆透氣狀態,促使秧苗根系向縱深發展,缺水時灌小水1 ~ 2 次。

門椒坐穩後是辣椒澆水的關鍵期,選晴天上午澆水,以後根據實際情況小水勤澆。辣椒忌大水漫灌和旱澇不均,否則會造成落葉、落花、落果。禁止澆灌城市污水。

追肥:追肥總量按有機氮與無機氮1 ~ 2∶1 控制。一般當門椒長到3cm長時結合澆水開始追肥,667m2施尿素1 5kg,硫酸鉀1 0kg,磷二銨1 0~ 1 5kg,此後根據情況追肥,隔2~ 3 次水追肥1次,做到多次適量。

收穫前1 0 天停止施用化肥。禁止使用城市垃圾、污泥、硝態氮肥和未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

4.3.4 整枝

門椒採收後,植株基部易長出無效側枝,在下部果實採收後,要及時摘除植株下部老葉、黃葉、病葉,以利於通風透光和防止病害發生。

4.3.5 採收

門椒和對椒適當早收,以後果實及時採摘。遇到連陰寒流天氣可提前採收,利於植株積累養分,減少消耗。

5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疫病、病毒病。

主要蟲害:蚜蟲、白粉虱、美洲斑潛蠅等。

防治原則及措施: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使生產過程真正達到無害化。

:藥劑防治應嚴格執行GB4285 和GB/T8321 的相關規定,嚴格控制農藥用量和安全間隔期,具體選藥用葯技術見《銀川市無公害蔬菜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信息來自中國知網

編輯:吳超群

審核:陳蓓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蔬菜傳媒 的精彩文章:

TAG:長江蔬菜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