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微粒貸/借唄 真的可以強開嗎?

微粒貸/借唄 真的可以強開嗎?

微信微粒貸,支付寶借唄,無抵押貸款,秒到賬,借款額度從千元到幾十萬不等。可以提前還款沒有違約金,特實用。

但真是貧富分化嚴重,有的人才5000額度,日利率0.05%,有的人10w額度,日利率才0.04%!有的人還沒開通!還有的人,開通後又被關了!

§

§

微粒貸怎麼開通

目前微粒貸雖然在手機QQ和微信兩個渠道均上線了,

但是都還在採用「白名單」推廣階段,只有在名單中受邀的人才有開通資格。

一、手機QQ微粒貸怎麼開通?

手機QQ——打開【消息列表】——點擊左上角QQ頭像——點擊【QQ錢包】——【資金理財】——【微粒貸】,即可申請。

若沒有受邀,則不能在資金理財的頁面看到微粒貸。

二、微信微粒貸怎麼開通?

微信—【我】—點擊【錢包】—【微粒貸借錢】,點擊進去即可查到授信額度以及借錢。

如果未出現最後的標誌,便無法主動開通。

微粒貸額度怎麼提升

微粒貸額度的調整是系統定期對用戶信用審核的結果,

手機QQ微粒貸看你的QQ活躍程度,

微信微粒貸主要還是看你的微信的活躍程度,由系統判斷。

無論QQ或者微信,以下提額方法都僅供參考:

1.關聯銀行卡的現金流水比較大額

2.關聯信用卡並按時還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

3.多使用微信QQ發紅包搶紅包轉賬等功能

4.購買財付通的理財產品

5.多使用微信打車購買電影票手機充值等功能

6.多參與微信公益

微粒貸上徵信嗎

當用戶申請開通微粒貸(即『點擊查看額度』)時,頁面主動提示用戶閱讀《人民銀行徵信查詢授權及借款相關協議》並勾選授權;如用戶沒有勾選,即出現彈窗提示用戶閱讀協議;後續亦需用戶進行密碼驗證,微眾銀行才會向央行查詢用戶徵信記錄以評估可貸金額。」

同時按照央行的徵信報送規則,因為微粒貸屬於循環貸款,所以在徵信報告中的「發放額度」實際為產品的「授信額度」。

舉例:當用戶的微粒貸總額度是10000元,即使該用戶只借了5000元,在徵信報告中也會錄入「發放10000元」。

所以親愛的朋友們不要總是追求微粒貸的強開了,

那是根本不存在的,微粉貸也是網貸其中的一種,完全是邀請制!那麼我們在需要個人資金周轉的時候不需要盲目的追求微粒貸,有方法有步驟的去操作就可以自然開通!有很多個人融資渠道,比如:各種各樣的網貸和信用卡就是我們的首選,日息比微粉粒貸還低!

基本上按照以上的方法堅持幾個月就能拿到最高額度。

借唄怎麼開通

目前螞蟻借唄最高額度為30萬。一般來說,支付寶實名制,芝麻信用分600以上,18歲以上,達到這些條件百分百開通借唄。

借唄被關,教你恢復

最近很多朋友會發現,自己的借唄用一段時間後又被關閉了。怎麼回事?

如果出現逾期的情況,借唄肯定是被關的。而且,平時用支付寶的時候不講信用也會被關。比如用芝麻信用訂的酒店隨意取消,雙十一買了一堆東西,辦理了一大堆退貨。這些行為在都是會影響借唄的信用判定,會導致關閉借唄。

另外,央行對網路支付管的越來越嚴了,一月份的時候央行就約談了支付寶,接著這幾個月就出現了借唄被大量關停的現象。借唄被關就算了,但是還錢功能還很正常,真心是有苦說不出。

借唄被關是不會馬上恢復的,你需要一些時間去跟支付寶重新建立良好的關係。

如果因為逾期被關的話,趕緊先還上。罰息是依照原有利息的1.5倍收取的!還是很高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產生逾期。

有時候資料出問題也會被關借唄,這時候要檢查你的資料是不是過時了。補齊自己的個人材料,重新認證一下身份證什麼的。

之後要堅持用支付寶消費,線上和線下都要用,能用就用。教你一招,要經常用支付寶里的「生活繳費」,裡面的水費、電費都用支付寶代繳,會讓芝麻信用更明晰你是一個生活穩定的人,從而提升支付寶對你的打分。

借唄提額的簡單方法

如果已經開通了借唄,但是額度就那麼點,怎麼辦?很簡單。

最簡單粗暴的提額方法:經常使用支付寶借唄並且及時還款。

這是提升借唄的最簡單的方法,既然給大家開通了支付寶借唄,肯定是希望大家用的,只有大家經常用支付寶才能賺到錢。如果你的借唄額度是1萬,但你從來就不使用,支付寶會以為你不缺錢,它會把這個額度變更為經常使用的人身上。每次借款按時還清,才會相信你才會進一步給你提升借貸額度。

這些提額的小技巧也很實用:

① 每周在淘寶消費1次以上。

② 開通「餘額寶」,把閑錢都存進去,畢竟比存活期銀行要划算。

③ 開通「花唄」,然後購物盡量用「花唄」付款。按時還款信用蹭蹭蹭地漲。

④ 在生活上除了網購,用支付寶按時繳納水電費煤氣費。

⑤在芝麻信用里的「信譽管理」中,盡量多的增添真實的個人信息。

關注公眾號,可獲得免費學習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維指數 的精彩文章:

TAG:思維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