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時期西洋銅版畫在華傳播與出版的興盛

明清時期西洋銅版畫在華傳播與出版的興盛

16世紀,西方文藝復興背景下,宗教文化尤其是天主教文化得到發展。由於在宗教文化傳播過程中面臨各種阻礙,許多傳教士開始轉變思維,通過「藝術傳教」「科學傳教」 「學術傳教」等方式進行宗教文化傳播。此時中國處於明清時期,傳教士對西方宗教文化的傳播使明清文化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西洋銅版畫在華傳播與出版形成西畫東漸的鼎盛景象,同時極大提升了明清時期的版畫藝術水平,促進了中國出版技術的發展。

一、傳播開始,西畫東漸的傳教文化

西方繪畫藝術早期通過宗教的形式傳播到中國,代表人物是羅明堅。羅明堅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在他傳播的書籍中有很多彩色畫。每當羅明堅到一個地方,他就會在當地建立一些小教堂並將聖母瑪利亞的圖像掛在教堂中,使當地人不由自主對新的宗教信仰產生興趣。久而久之,不僅西方宗教思想傳入中國,西方藝術也開始傳入中國。在傳播的過程中,中國的出版技術得以發展。

西方繪畫藝術傳播的第二位代表人物是利瑪竇。繼羅明堅之後,利瑪竇也將西方的繪畫藝術逐步傳入中國,這加快了出版業在中國的發展速度。例如明清時期出版的西洋銅版畫圖書《聖經故事》和《福音史事圖解》,其中《聖經故事》是由歐洲印刷中心安特衛普(Antwerp)印製的。僅十年左右的時間,這一出版物就傳到了中國。《福音史事圖解》則以銅版畫的形式將聖經的內容表現出來,吸引力更強。

利瑪竇促進了西方繪畫藝術在中國的傳播。最初,西方繪畫藝術主要在中國南部地區傳播,但是利瑪竇的出現將西方繪畫藝術傳播不斷向中國北部地區拓展,加速了西方繪畫藝術在中國的推廣。從傳播區域來看,利瑪竇等人最早在廣東傳播西方繪畫藝術以及科學文化,之後拓展到江西、南京等地,此後從南到北,向北平推進。

為了更好地將西方文化灌輸給中國人,利瑪竇等人意識到印刷術和圖書對傳播西方藝術和宗教思想的重要性。於是,他們將一些西方文化知識印製成圖書傳播給晚清的中國民眾。由於印製得新穎有趣,有些中國人甚至主動向傳教士索要圖書,尤其是帶有銅版畫插圖的圖書。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西方銅版畫的傳播。

二、正式出版,馬國賢引進西方銅版畫

繼利瑪竇進入中國傳教以後,很多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不斷傳播西方文化,其中,西方繪畫藝術在中國的推廣為西方銅版畫的正式出版奠定了基礎。

明清時期的中國政府深知學習西方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開始提倡學習西方的數學、天文學、物理、化學等。此外,清朝統治者倡導學習西方的藝術風格,這使得西方繪畫藝術慢慢在中國興盛起來。當時在清朝政府中出現了很多優秀的西洋畫家,比如朗世寧、安德義等。這些傑出的西洋畫家形成了一種所謂的「朗世寧畫風」。與此同時,在西方繪畫藝術熏陶下,朝廷中陸續出現一批新型畫家,比如冷枚、焦秉貞等。這些畫家不僅在畫風上深受西方繪畫風格的影響,而且敢於在繪畫技巧上進行創新和突破。由此,清朝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繪畫類型,有銅版畫、油畫、壁畫、鏡子畫等。與明代相比,清朝的繪畫種類有了巨大的突破。在各種繪畫類型中,銅版畫受到的影響最為明顯。

西洋銅版畫建立在西洋油畫的基礎上,其構圖以焦點的透視為重點。相較其他繪畫種類,西洋銅版畫色彩鮮明,能生動形象地表現畫家的意圖。而且西洋銅版畫效果逼真,人面對西洋銅版畫,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景象中一樣。康熙年間,中國處於「康乾盛世」,清朝統治者開始支持繪畫藝術的發展,希望通過繪畫作品向百姓宣傳盛世景象。由於西方繪畫藝術具有真實還原效果,特別是西洋銅版畫可以運用西方繪畫的明暗法和焦點透視法使繪畫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因此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

然而,西洋銅版畫畢竟是舶來品,需要由洋人來完成,於是這個歷史任務交給了晚清時期一個著名的傳教士——馬國賢。當時,馬國賢作為協助教會特派人員來中國,解決禮儀方面的問題。在此期間,馬國賢作為畫家正式入職朝廷。康熙皇帝非常欣賞馬國賢的畫,因此馬國賢一直在朝廷侍奉皇帝,並因銅版畫受到了康熙皇帝的賞識。馬國賢曾和康熙皇帝一起前往熱河避暑山莊。在此期間,馬國賢在熱河避暑山莊作畫。康熙年間,馬國賢完成了36景的避暑山莊銅版畫製作,並將之全部印刷出版。

康熙五十六年,新型地圖《黃輿全覽圖》繪製工作全部完成。這幅巨大的地圖被馬國賢分成了44塊並採用銅版雕制和印刷,這是西洋銅版畫在地圖製作及印刷方面的首次應用。可以說,馬國賢在向中國傳播和推廣西洋銅版畫技術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鼎盛時期,「郎世寧畫風」及本土銅版畫的出版

「郎世寧畫風」形成於清朝康熙晚期到嘉慶初期。所謂「郎世寧畫風」是指以郎世寧為首的一批傳教士具有的獨特繪畫風格。這批傳教士多承擔宮廷畫師職責。這一時期《聚瑞圖》《百駿圖》《平定準回兩部得勝圖》《圓明園圖》等中西融合的作品開始出版。「郎世寧畫風」的形成標誌著西畫東漸進入了鼎盛時期。

「郎世寧畫風」的興盛與其迎合封建統治者的需求密切相關,如其代表作《平定準回兩部得勝圖》的創作。由於清朝統治階層對繪畫的色彩等有較多要求,郎世寧作畫往往要不斷進行修改,這使其繪畫風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政治意味。但正是「郎世寧畫風」對清朝統治需求的滿足,才促使其能在西畫東漸中得以發展並走向鼎盛。更為重要的是,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催化了中國本土銅版畫的產生、出版和傳播。中國本土銅版畫出版開始崛起,出版技術邁向了新的里程。《圓明園圖》銅版畫成功出版標誌著中國人真正掌握了西洋銅版畫出版技術。

四、西洋銅版畫推廣和傳播的歷史意義

西洋銅版畫的傳播和推廣歷史意義重大。一方面,西洋銅版畫為西方繪畫藝術和印刷技術在中國的推廣和傳播帶來了更先進的理念。在西洋銅版畫中,畫家不但運用了西方繪畫透視法和明暗法,而且構圖非常精細到位,學習這種畫風對我國繪畫技術和水平的提高是大有益處的。另一方面,西洋銅版畫體現了中西文化融合發展,有利於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推廣。在當時印製的本土銅版畫中,很多繪畫作品將西洋銅版畫的繪畫風格與中國的文化氛圍結合起來,呈現了繪畫藝術另一層次的美感。

西洋銅版畫的傳播和出版促進了中國和西方世界的交流,有利於實現雙方在文化和藝術上的共融。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西洋銅版畫在傳播過程中的局限性。特別是晚清時期,服務於統治階級「郎世寧畫風」的形成,無疑對中國繪畫藝術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文化自由開放的今天,我國繪畫藝術更應該看到其局限性,大膽創新、兼容並蓄,創作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作品,促進我國文化藝術和出版事業全面發展。

[1]黃雅玲. 略論西方銅版畫藝術在中國明清時期的傳播[J]. 出版廣角,2014(3):5-9.

[2]葉帆. 明代西畫東漸的演進及其影響[J]. 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35-36.

[3]胡建南. 西畫東漸初期圖像「逼真」問題辨析[J]. 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4(4):33-35.

[4]孫晉雲. 西畫東漸中的清代銅版畫[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4(3):45-46.

[5]趙岩. 明清社會的審美趣味與西畫東漸[J]. 出版廣角,2015(3):23-25.

[6]趙岩. 明清中國社會各階層對西畫東漸的反應[J]. 設計藝術,2015(3):23-24.

[7]葛鴻志. 西畫東漸對傳統人物畫的影響[J]. 出版廣角,2011(4):34-36.

[8]潘風全. 論西畫東漸與中國畫的拓新[J].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2):3-9.

[9]莫小也. 近年來傳教士與西畫東漸研究評述[J]. 美術觀察,2015(3):3-9.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進入圈子、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無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古籍舊傳承、微拍新方式:24套古籍今晚八點開拍!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