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留下6個字,可保蜀漢千秋萬代,劉禪不聽,結果成了亡國奴

諸葛亮留下6個字,可保蜀漢千秋萬代,劉禪不聽,結果成了亡國奴

有這樣一句話: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這句話堪稱至理名言,即使在千百年前的古代,也同樣適用。比如說三國時代,蜀漢為何最先滅亡?曹魏為何被司馬家族輕易篡權?司馬懿家族為何能一統三國,建立晉朝?這些問題看似互不關聯,其實都與子女教育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蜀漢之所以第一個覆滅,主要原因就是第二批領導的素質低下、能力平庸所致。劉備和諸葛亮都是人中龍鳳,但在子女教育上卻出了大問題,一個劉禪,一個諸葛瞻,都是身居高位大權在握,膽識才幹卻一無是處,最終導致蜀漢二代而亡。同理,曹操、曹丕、曹叡等幾代皇帝都堪稱英明之主,司馬懿野心再大,也只能憋著不敢吭聲。庸碌之輩曹芳一上台,司馬懿立即動手,把曹魏皇權收入囊中。

而司馬懿家族之所以能一統三國,與司馬家族人才輩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司馬師,司馬懿之孫司馬炎,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梟雄,可見司馬家族的子女教育頗有成效。然而隨著晉武帝司馬炎登基,生了個傻兒子晉惠帝,再怎麼教育也教不好,強大一時的晉朝,迅速急轉直下,日趨惡化,被漢趙所滅,兩個皇帝都被漢趙活捉。

其實高瞻遠矚的諸葛亮,在生前就已經看出劉禪才幹平常,不足以擔當振興蜀漢的大任,對此憂心忡忡。為了讓劉備辛苦打拚下的蜀漢江山能傳之久遠,不辜負劉備對他的重託,諸葛亮可謂是煞費苦心。為了保證他百年之後,蜀漢依舊能正常發展,他從兩個方面著手為劉禪鋪路。一方面是大刀闊斧選拔人才,姜維、費禕、蔣琬等人,都成為日後蜀漢的棟樑之才。

第二方面則是對劉禪的教導。諸葛亮深知,蜀漢興亡的關鍵還是掌控在劉禪手中,畢竟他皇權在手,對蜀漢大事擁有決定權。劉禪要是任性胡為,諸葛亮的一切努力都是白搭。因此諸葛亮多次給劉禪「補課」,口傳心授他治國安民之理。諸葛亮曾經給劉禪上書《出師表》,其中就蘊含著一條濟世安邦的不傳之秘,劉禪只要依計而行,可保蜀漢千秋萬代。

在《出師表》中,看似千頭萬緒,其實核心內容就是六個字:親賢臣,遠小人。諸葛亮不愧是天下奇才,一語中的,抓住了問題的核心與靈魂。唐太宗李世民也說過:能安天下者,唯在用人。能否把德才兼備的濟世良才放到關鍵崗位上,是決定國家興亡的重中之重。古來無數朝代興亡證明,只要朝堂之上群賢畢至,人才濟濟,國家自然就會蒸蒸日上,國祚綿長。而一旦奸佞當權,小人得志,離覆滅也就不遠了。

劉禪繼位之初,諸葛亮在世時,他還算中規中矩,雖然沒什麼本事,但也沒什麼過錯。諸葛亮故去後,劉禪失去了制約和監督,開始背離諸葛亮的六字真言。特別是到蜀漢後期,他寵信宦官黃皓,重用董厥和諸葛瞻。黃皓完全是個禍國殃民的奸佞小人,董厥有才無德,受國厚恩,但蜀漢滅亡之際他二話沒說投降魏國,是個毫無氣節的偽君子。諸葛瞻雖忠心可嘉,但有德無才,在鄧艾的突襲面前一敗塗地。而忠心不二、才幹無雙的姜維,卻飽受疑忌,甚至都不敢入朝,被迫遠赴沓中屯糧。蜀漢內部危機四伏,矛盾重重,最終在魏國攻擊下一觸即潰,劉禪也當了亡國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龐統說過16個字,劉備不肯聽,結果讓關羽丟了性命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