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資本論》:「超越現代性」的現代性批判

《資本論》:「超越現代性」的現代性批判

卡爾·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

西方現代性批判理論往往將馬克思主義也視為一種「現代性敘事」,認為它仍然是尋求自身合法性的普遍的「解放敘事」。以福柯為例,他認為馬克思的學說是一種「權力理論中的經濟主義」,並認為從這個角度看,其與西方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具有權力哲學層面上的一致性,是一種「主張以商品的擁有、交易模式來解釋權力,或是強調權力內在的經濟功能」的學說。因此在他看來,馬克思仍然無法擺脫現代性哲學那種立足於「元敘事」的理論框架。事實上,很多現代性批判的理論家都傾向於這種觀點,他們將目光聚焦於馬克思理論追求的「人的全面自由解放」的社會理想層面,認為這是一種「宏大敘事」而加以拒斥,或是以單純經濟學的角度看待馬克思的理論。這些看法都忽略了馬克思的敘述方法的現實基礎——政治經濟學批判。從《手稿》到《資本論》,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都圍繞著典型的現實經濟範疇而展開,我們之前所分析的馬克思對商品、貨幣和資本的批判就是最好的說明。這種政治經濟學批判正是對資本主義現實經濟領域中「權力微觀機制」的剖析和解構,同時也是對生活世界中決定人生活方式的經濟要素進行的分析和反思。與之相比,福柯所選取的診所、學校、兵營、監獄等權力批判的「靶標」,卻明顯缺乏在生活世界中的廣泛性、普遍性與代表性。

西方現代性批判從根本上說是一種文化批判,其所涉及的技術批判、同一性批判、元敘事批判、權力批判,雖然從思辨的層次上似乎高於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都將其批判的視域局限於社會文化領域。事實上,資本主義現代性社會的構建,是代表工具理性的資本邏輯,由一種經濟邏輯逐步演化為政治、文化邏輯的現實過程。西方現代性批判與後現代理論所關注的政治—文化問題,實際上只是政治經濟領域現代性矛盾在社會文化領域的一種表徵。對這種「表徵」批判的結果,最終也只能是對文化的變革與解構——用「與古人對話」「藝術」「悖謬邏輯」等文化手段來解決問題,這也從根本上決定了這些批判理論難以從書齋走向現實。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雖然福柯、阿多爾諾、利奧塔等人的後現代批判理論,從不缺乏對人生存狀態的關懷,更不缺乏追求自由的意欲,但卻總是難以獲得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那種撼動現實與振奮人心的力量。相反,與西方現代性批判的「隔靴搔癢」不同,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直指現代性矛盾的根源——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內在矛盾,這種矛盾是啟蒙運動以來,理性的構建性與自由的超越性之間緊張關係的最直接表現。因此,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從現代性矛盾的現實基礎入手——而不是從現代性矛盾的文化表徵入手,開展對現代性問題的根本批判,這成為馬克思「超越現代性」的現代性批判理論的最本質體現。

馬克思對現代性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不同於和高於西方現代性批判之處在於:馬克思「進行一種內在的批判——一種從內部進行的批判,就是說,把他正在試圖進行的研究作為前提,並通過指明它的矛盾性而摧毀這個前提」。而用馬克思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這是馬克思對於政治經濟學批判應有批判方式的最為明確和直接的概括。這意味著,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絕不是像西方現代性批判那樣從抽象的概念和原則出發,根據某種所謂永恆的正義標準或普遍的道德尺度來「裁量」現實生活。相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對象和出發點是處於現實資本主義歷史條件下個人受「抽象」——資本邏輯統治的人與物顛倒的資本主義社會關係——「舊世界」。通過對舊世界自身內在矛盾和困境的揭示和批判,發現和解放那些由舊的正在崩潰的資產階級社會本身孕育的新社會因素,並在此過程中超越舊世界,從而「內在地」生長出「新世界」——共產主義。在馬克思看來,新世界絕不是為了與舊世界相對立而外在製造出來的,而是為了超越舊世界而從舊世界內部「生髮」出來的,新世界在舊世界之內而不在其外,二者共同生成於超越現代性矛盾的同一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過程。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回到:21世紀的

「政治經濟學批判」》

白剛 著

人民出版社

2018年3月

【內容簡介】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主要是圍繞「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資本論》」這一主題展開,重點是研究和闡釋《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真實內在關係,揭示出《資本論》既「運用」又「證明」了歷史唯物主義,並在探索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中使歷史唯物主義落到了實處;下篇主要是圍繞「作為政治哲學的《資本論》」這一主題展開,重點是研究和闡釋《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與政治哲學的真實內在關係,揭示出《資本論》作為批判和否定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生產方式,建立最佳的政治秩序和生活方式而實現人的自由個性全面發展的革命著作和戰鬥檄文,本質上就是「政治哲學」。

【作者簡介】白剛,1972年12月生,山東昌樂人。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吉林省「長白山學者」特聘教授。2006年在吉林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2012年吉林大學政治學理論博士後出站。2009年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6年入選「2015年度中國人文社科最具影響力青年學者」。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論著有《瓦解資本的邏輯:馬克思辯證法的批判本質》《「超越政治」還是「回歸政治」:馬克思與阿倫特政治哲學比較》等,在《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100餘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明書屋 的精彩文章:

TAG:春明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