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作者的修鍊

寫作者的修鍊

當今互聯網時代催生出來極其龐大的「寫作陣容」,似乎人人都可以加入這個隊伍,盡情揮灑「筆墨」。

在人人都可寫的大浪潮下,個個馬不停蹄,各種10萬+的爆款文章層出不窮,文章拚命地以閱讀量、讚賞數和關注度為衡量標準。這個時候,很多人過於刻意追求這些的同時,卻忘記了一篇真正好的文章本身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

先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是青年作家蔣方舟有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她提到一檔法制節目里播到的真實事件,講述了一個16歲的少女弒母的經過。在談到這個事件時,蔣方舟提到這樣一個細節:她說自己了解到這個事件後,就在網上搜到這個少女的貼吧ID及其相關的其他網路ID,閱覽了能找到的、這個少女寫的所有帖子和文章。

為什麼蔣方舟喜歡如此細緻的深挖這則事件呢?其實很簡單,這正是她作為一位作家的敏感所在。她是站在一個作家的角度來看待這則事件,想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來積累第一手的真實素材,為以後可能的創作做準備。

第二個是前兩天看財經作家吳曉波的訪談視頻,他說自己在30歲左右的時候處於非常焦慮的狀態,雖然先前近10年在財經編輯上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但到了不惑之年卻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

當時他偶然有一次看了一場新近上映的電影《泰坦尼克號》。出了電影院後,便回去寫了一篇文章《中國經濟的泰坦尼克現象》。不想這篇文章被大量轉載,還引來出版社的邀請,請他把這篇文章擴展成一本書。

他就利用這個機會寫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本書《大敗局》。由此,他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讓自己成為頂尖的財經作家。他為自己制定了計劃,每年寫一本書。直至現在他寫出了很多知名的財經類的書籍,已經是非常成功的財經作家。

以上兩個故事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

蔣方舟善於深挖事件,從深度層面告訴我們,平時遇到或看到一件離奇或者有趣的事件,深挖一番比淺淺了解一二強。通過深入挖掘,細緻研究,可以將其內化成自己的素材,待寫作的時候,便可信守拈來。而這正蘊含了一名合格的寫作者需要具備的三種能力:觀察力、好奇心以及深入研究的能力。

再者,吳曉波之所以能以一篇文章引來出版社邀約出書,與他十年如一日的編輯積累不無關係。這正從時間的跨度告訴我們,寫作的修鍊絕非一日之功,需要我們不斷打磨,可以說,是一生的修鍊。

史蒂芬?平克所寫的《風格感覺》一書中提到,寫作包含語言和章法兩個方面。許多人都注重語言方面,但卻忽視了章法的重要性。何謂章法,簡單來說就是講究,講究什麼呢?就是講究文章是否有邏輯,是否乾淨利落,表達準確。

如果我們去看中國當代文學大師木心的作品,就能感知一二。比如他那首廣為流傳的小詩《從前慢》,雖短短几行字,但畫面感和代入感卻極強,簡潔而有力: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此外,對於我們每一個開啟寫作的小夥伴來說,開始試圖用文字梳理自己思想和感知的這個過程,事實上就是慢慢看見真實的自我的過程。

而這種看見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它猶如一種魔力,悄無聲息地推動著我們日常生活中似乎從沒想過的改變。在這條路上,我們需要持續輸入輸出,看優秀的作品,學習好的章法,在實踐中學,在學中實踐,一步步紮實地往前走。把寫作這件事當做一生的事來做,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當我們真正重新開始學習寫文章時,會發現,我們將成為一個全新的人,一個有邏輯的人,一個有條理的人,一個堅定的人,一個有品味的人。

寫出我心,生命的閥門因此打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fecrafter 的精彩文章:

TAG:Lifecraf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