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大:我的字是越老越好

八大:我的字是越老越好

有人說八大的書法是越老越好。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小編今天特地為大家梳理了八大山人的學書歷程,並配以相應圖片,看完相信你也會覺得時間沉澱的印記在八大身上尤為明顯。

八大山人留下的最早的紀年書跡是順治十六年(1659)三十四歲所作《傳綮寫生冊》中的題識和書法。

八大:我的字是越老越好

《傳綮寫生冊》中的歐楷

此時,八大山人已經能夠寫出一手比較端整的歐體楷書,結構勻稱,點畫妥帖。書寫中,他有意誇張某些筆畫,如橫畫有隸書意味的收筆,以及某些捺筆等。這裡或許已經暗示出他對規範的敏感,以及潛意識中對規範進行修正的慾望。

八大:我的字是越老越好

《傳綮寫生冊》中的行書

在這裡八大山人行書中的這種混雜和不成熟,以及一部冊頁中各種書法風格的並置,說明他此時還處於書法創作的初始階段,但已顯示出他對各種筆法和結構的敏感,以及力圖開拓視野、創造個人風格的願望。

八大:我的字是越老越好

《墨花圖卷》(1666年)

大約從1666年開始,八大山人的書跡中越來越清楚地顯示出董其昌的影響。《墨花圖卷》(1666年)結字、筆致全學董其昌,與董相比略顯單薄,但疏朗、雅緻、流暢,深得董氏神理。可以想見,八大山人的行書在做過各種嘗試之後,選定了董其昌作為依傍。這種依傍使其行書很快擺脫了原來的混雜局面,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從1671年到1678年,是八大山人逐漸深入董其昌的時期。或許是他真正把握了董其昌,便不滿足,於是在優遊於董氏的同時,又把視線轉向了黃庭堅和米芾。

八大:我的字是越老越好

《黃庭內景經》

這一時期《黃庭外景經》、《黃庭內景經》、《樂苑》(均作於1684年)等作品輕靈的、如在空中飄浮似的筆觸,鬆動、輕快的結構,看起來另成一系列,但起筆、收筆和彎折處提按的淡化,卻與前面所說到的草書有某種契合。

八大:我的字是越老越好

《山水魚鳥書法冊》

八大山人前後兩種書風之間一個不可或缺的、理想的過渡階段。署款上「八」字特殊的構成,成為一個象徵:筆畫所分割的所有空間,都指向字結構的外部,期待著進入一個開放的、未知的世界。

1690年以後,八大山人確立了自己書法創作的個人風格。從此,直到1705年去世,他創作了眾多傑出的書法作品。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強調的首先是結構。他把行書與草書並置在一起,造成結構上的某種衝突,同時再用一種圓轉的筆法將它們統一在作品中,從而展現出新的面貌。

八大:我的字是越老越好

《行書醉翁吟卷》

八大:我的字是越老越好

《行書醉翁吟卷》

《行書醉翁吟卷》(1705年)是八大山人一生最後一年的傑作。這件作品行筆安靜從容,線條圓渾厚實,中鋒貫徹始終,但線條內部的運動卻豐富而微妙,字結構勻凈妥帖,既保存了作者特殊風格的線形和空間,各字之間又銜接緊密,擺布的痕迹去除盡凈。與這件作品相比,八大山人許多作品都像是通向這件作品的一個過程。

八大:我的字是越老越好

《河上花圖卷》

《河上花圖卷》(1697年)題詩在用筆的圓渾上與《行書醉翁吟卷》如出一轍,但排列布局上一反以往的連貫性為基礎的構成方式,大小錯落的字體與鄰行交纏在一起,造成一種獨特的節奏。

八大:我的字是越老越好

《行書高適詩卷》

八大:我的字是越老越好

《行書高適詩卷》

八大:我的字是越老越好

《行書高適詩卷》

《行書高適詩卷》(1698年)筆觸圓勁不減,但流動感稍強,字結構又趁著筆觸流動感的這一點增強而攲側,而離開習慣的結字方式,隨機處置。增加的一點點自由,便使作品表現出全新的意境。

八大山人的書法個性強烈,摹習者不容易擺脫他構成模式的影響而進入作品深處。深入八大山人,要求對其精神生活的複雜性、矛盾性有深的感悟,同時對線與空間的精微性質有深的體察,但被他吸引的,大多是因為構成風格表面上的特點。不過,與董其昌和王鐸相比,八大山人另有一種深刻性,如他對弘一的影響。

八大:我的字是越老越好

說八大怎能不翻白眼?

縱觀八大的學書之路不得不感嘆時間的磨礪沉澱給人帶來的精神上的改變,從青澀的臨習到爐火純青的創作,再上升到褪去煙火的靈魂表達。

不得不說,八大的字還是越老越好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沈尹默:幾個書法重要問題的回答
字是無形畫,書畫以瓷而載!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