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易經》智慧:人對了,事就對;會做人,贏天下

《易經》智慧:人對了,事就對;會做人,贏天下

《易經》智慧:人對了,事就對;會做人,贏天下

人情看透知紙厚,世路踏盡覺山平。

做人難,難做人,人難做,世間最難是做人!

但是,生而為人,做人是本分,所以曾國藩說,「做人一定要像人」。

做人,是一門大學問,所謂「人成即佛成」。

俗話說,「做事先做人,立業先立德」,人對了,事就對了;人成了,事也就成了。

人捧人,捧出偉人;人抬人,抬出高人。

做人就像雨傘,如果你不為別人遮風擋雨,別人也不會把你高高舉起。

對於做事順利的人,中國人喜歡說是「命里有貴人相助」,其實,所謂「貴人相助」,就是會做人,有人緣。

會做人,才能贏得人心,贏得天下!

一提到「會做人」,很容易讓人想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牆頭草,順風倒」「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等等。

其實,這些是把「會做人」庸俗化了,而真正的「做人之道」,是《易經》里的一句話,「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

《易經》智慧:人對了,事就對;會做人,贏天下

1

知崇,崇效天

知,就是「智」。崇,就是「高」。

會做人,首先要有智慧,效法天的高遠,目光遠大,高瞻遠矚。

春秋時期的范蠡,可以說是很會做人的,後人稱讚他,「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當初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一心要向吳國復仇,請范蠡主持國政,范蠡很清楚自己擅長領兵打仗,而治理國家,文種這個人比他強,就向勾踐推薦了文種。

輔佐勾踐滅掉吳國後,范蠡明白勾踐這個人,只能共患難而不能共享樂,「伴君如伴虎」,於是功成身退,離開越國。

而文種沒有聽從范蠡的勸告,被勾踐賜死。這可見范蠡洞察人心、知進知退的智慧。

范蠡去了齊國,化名「鴟夷子皮」,用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自己就像裝酒的皮袋,用的時候變大,收起來又可以變小,伸縮自如。

他開始經商,很快有了巨額家產,齊國人請他出來做官,范蠡認為自己治國則國盛,治家則家富,名氣很大並不是好事,於是把家產散給親戚朋友,又一次急流勇退。

范蠡最後定居在定陶,自稱「陶朱公」,仍然經商致富,而且行善積德、扶危濟困。

因此,范蠡被後人稱之為「商聖」,甚至成了民間供奉的「財神」。

《易經》智慧:人對了,事就對;會做人,贏天下

2

禮卑,卑法地

禮,在這裡指的是德行。

會做人,其次要有謙卑德行,效法大地,厚德載物。

從這個意義上說,會做人,就是做人厚道。

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是民國時期上海的「三大亨」,雖然都是黑道,但是杜月笙比另外兩人要厚道很多,三人中也只有杜月笙得了善終。

杜月笙本是街頭「混混」,沒有文化,沒有背景,之所以能成為「上海皇帝」,他的秘書說,「杜月笙之勝,不在做事,而在做人」。

杜月笙既不殘暴,也不勢利,喜歡資助落馬官員、落拓文人,救濟底層百姓。

他剛混出頭的時候,就派人到藥店購買大量瘧疾葯,幫助窮人渡過瘧疾的高發季節,在冬天就讓人在大街上給窮人發棉衣。

乞丐去杜公館要飯,杜月笙一定會施捨,從來不嫌他們臟,都是笑面相迎,有求必應。

杜月笙與人交往,不管對方地位高低,非常注意給人面子,從內心裡尊重別人,他曾經說,自己的處世之道,盡在一個「誠」字。

因為推動袁世凱稱帝而被人唾罵的楊度,流落到上海,生活非常困難,杜月笙登門,開出天價薪水,誠懇地請楊度做他的秘書,既救助了楊度,又不讓他難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養好身上這三處風水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論語》:孔子的趣味與快樂,能讀懂者寥寥無幾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