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阿里巴巴取代IBM成為全球第四大雲廠商,進一步縮小與亞馬遜差距

阿里巴巴取代IBM成為全球第四大雲廠商,進一步縮小與亞馬遜差距

阿里雲離全球公有雲前三甲僅一步之遙,這距它於2009年在中國首次推出雲計算服務已近十年。

近日,美國市場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發布了2018年一季度全球主要地區公有雲廠商排名。

從全球範圍來看,公有雲廠商前五名分別是AWS、微軟、谷歌、阿里巴巴和IBM。阿里巴巴成為唯一中國公司,並且排名較2017年四季度上升一位。從地區來看,在亞太地區表現不錯的還有騰訊雲,目前排在第五。

據報告,全球範圍內四個主要雲市場分別是南美、中東歐非經濟區(即歐洲、中東和非洲)、亞太和拉丁美洲。阿里巴巴能夠進入前五名的主要原因是,在全球主要雲市場之一的亞太市場表現優異。中國市場目前占亞太地區總市場的三分之一,同時每季度在亞太地區的佔比都在增加。而阿里雲佔據了中國雲計算市場的近半壁江山。據IDG報告,阿里巴巴在中國雲市場佔據了47.6%的市場份額。

雖然在亞太地區佔有絕對優勢,阿里雲也被指目前過於依賴本地市場。

Synergy Research Group首席分析師兼研究總監John Dinsdale認為,一般本地市場會為當地公司創造有利條件,但只是特定國家或地區的個例。在這種情況下,全球領先的公有雲廠商可以採取不同的本地戰略。

他還表示,儘管存在一些本地數據主權和監管問題,公有雲更多意義上是一個全球市場。「這是一個規模化的遊戲,成為市場領導者需要大量的持續投資、全球化部署和全球品牌。」他說。

阿里巴巴也正朝著全球化方向前進。在今年5月初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阿里巴巴表示,阿里雲開始將目光擴展到全球,與亞馬遜、微軟形成直接競爭。

阿里巴巴的海外雲業務正不斷加速。

近年來,阿里雲開始拓展海外客戶。不僅為正在海外擴張的中國公司提供雲服務,也為海外商家提供雲服務。阿里巴巴官網顯示,洲際酒店集團、畢馬威、雀巢、飛利浦、SAP等公司都是阿里巴巴的客戶。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計算和存儲需求轉移到雲端,阿里巴巴開始建設數據中心、配備人員並進行收購,以應對激增的業務量。

目前,這種加速發展使得阿里雲正不斷縮小與亞馬遜AWS等雲巨頭的差距。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近日在接受採訪時稱,最初阿里雲的營收規模和亞馬遜AWS差了37倍,如今已縮短至7到8倍。

阿里巴巴2018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阿里雲計算業務連續第11個季度保持規模翻番,該季度內同比增長104%達到35.99億元。2017全年阿里雲累計收入約112億元,為國內首家百億規模的雲計算服務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美國的「經濟適用房」:工廠中生產的模塊化住房
機器視覺完成房屋分析與定價?「Cape Analytics」獲B輪1700萬美元融資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