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魏徵死後,唐太宗為何下令解除與其子婚約,推倒魏徵碑石?

魏徵死後,唐太宗為何下令解除與其子婚約,推倒魏徵碑石?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提到唐太宗說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句話,就會說道魏徵。他們是古代君臣相知相信的典範,但是,魏徵死後不久之後,唐太宗李世民卻下旨解除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並對已入黃土的魏徵進行「推倒碑石」「磨滅碑文」的侮辱。那麼,問題來了,當時的魏徵已經去世,唐太宗李世民因為何事這麼生氣呢?這是為何呢?

魏徵,字玄成,祖籍巨鹿下曲陽(現晉州市)。在玄武門之變後,原本屬於太子李建成一方的魏徵不僅被李世民赦免,而且受到了後者的信任和重用。魏徵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公元643年,63歲的魏徵病死,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傷心,並為此廢朝五天。在此基礎上,唐朝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謚「文貞」。

原來,唐太宗這樣做,有兩件事,一是魏徵死前舉薦的侯君集和杜正倫和太子李承乾謀反案件有關,此事令李世民大怒,同時,有人乘機向李世民誣告魏徵與此事脫不了干係,在古代,皇位繼承人可以說是皇帝的大忌,一旦有大臣牽涉進去,往往不會有好的結果,而他舉薦的侯君集和杜正倫正好牽涉到李世民的儲君問題。

二是魏徵把生前勸諫的材料交給了史官褚遂良,我們知道,因為玄武門之變的污點,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重視自己的名聲,想要塑造明君的形象,這也是其可以虛心納諫的重要原因。但是,魏徵把生前勸諫的材料交給了史官褚遂良,大有揭李世民老底之嫌,萬一勸諫的材料有什麼負面的東西,顯然不利於唐太宗聖明君主形象的塑造,可以說,觸犯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逆鱗。

對此,《新唐書》記載:「徵嘗薦杜正倫、侯君集才任宰相,及正倫以罪黜,君集坐逆誅,纖人遂指為阿黨;又言徵嘗錄前後諫爭語示史官褚遂良。」

在這兩件事的影響下,唐太宗李世民終於爆發了自己的脾氣,下令砸掉魏徵的墓碑,並下旨解除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不過,公元645年,在親征高句麗後,李世民借征討高句麗未曾大勝的緣由,又親自為魏徵平反,重新立下了紀念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花 的精彩文章:

「暴君」秦始皇為何不誅殺功臣,而號稱「仁義」的劉邦之流卻對功臣開刀呢?

TAG:歷史小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