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包著內髒的「油」更可怕

包著內髒的「油」更可怕

許頂立,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內科教授,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代謝性心臟病學組副組長

皮下脂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但包裹著腸、肝、胃等器官的內臟脂肪,比看得見的脂肪更可怕。它們會增加心臟負擔,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而且容易被大家忽視,默默地損害著身體健康。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內臟脂肪,它們就像「穿」在器官外的衣服,起到支撐、穩定、保護的作用,是人體所必需的。但內臟脂肪囤積過多,就可能引發健康隱患。

第一,增加心臟負擔。過多的脂肪堆積在動脈周圍,會導致血管功能變差,管壁增厚,血流減少,增加血栓風險。多餘的脂肪組織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心臟要更努力地泵血,輸送氧氣,長此以往會增加心臟負荷。

第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內臟脂肪含量過高會增加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內臟中的多餘脂肪可進入血液,引發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增加中風、心梗等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第三,引發相應器官疾病。過多的脂肪細胞沉積在肝臟,可能引起脂肪肝,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肝硬化、肝癌;堆積在胰腺的多餘脂肪可造成胰島細胞脂化、功能不全,引發糖尿病;沉積在腎臟會影響其凈化血液的功能,腎臟被迫更努力地工作,嚴重時可能導致腎衰竭;過多沉積在肺可導致血氧量不足,致使全身乏力,影響免疫功能。內臟脂肪過多還會影響情緒和激素分泌,導致焦慮。

看得見的皮下脂肪積累過多,人就會發胖,可內臟脂肪卻沒那麼容易被察覺。這就需要每個人多留意自己的身體變化,並時常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及時知道自己的內臟是不是「胖」了。1.蘋果型身材是內臟脂肪超標的一大標誌,也就是腰部肥胖;2.飲食上變得無肉不歡,尤其晚餐吃得較多,脂肪很難吸收、燃燒,只能堆積在內臟周圍;3.出現習慣性便秘、面色暗黃、月經不調;4.自測腰圍和腰臀比。一般來說,男性腰圍大於90厘米,女性腰圍大於80厘米,就要小心內臟脂肪過多的問題。腰臀比是腰圍與臀圍的比值。測量時,筆直站立,輕輕吸氣,用捲尺測量肚臍上方腰圍與最凸出臀圍。腰臀比男性大於0.9、女性大於0.8,就表明是內臟脂肪過剩的高危人群。

要想幫內臟「瘦身」,一要限制每天的熱量攝入。平時不經常運動的人,每日攝入的熱量最好不超過體重(公斤)×25;經常運動的人可以放寬到體重(公斤)×35。

二要少吃碳水化合物。米飯、麵包等主食吃太多,會導致大量糖分被攝入體內,進而經過代謝轉化成脂肪,容易囤積在腹腔。可以適度吃些粗糧,比如燕麥、玉米可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

三要多攝入纖維素。膳食纖維素能讓排泄順暢,促進脂肪、毒素等的排出。可以適度多吃綠葉蔬菜、菜花、南瓜、白菜、松蘑、香菇、木耳、櫻桃、大棗等食物。

四要增加運動量。每天運動至少半小時,以有氧運動為主,如跑步、游泳、騎車等。球類運動在消耗能量的同時還能促使腎上腺素分泌,有助脂肪分解。

五要常做瘦腰操。平躺在墊子上,大腿和小腿之間呈45度角,緩緩提起雙腳至90度,隨後緩緩下落,碰到墊子,反覆做25次。過程中保持背部緊貼地面,腰部不要拱起,同時採用腹式呼吸:吸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外擴張腹部,胸部保持不動;呼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內收縮腹部,胸部保持不動。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首個國際5G標準正式出爐!3GPP發5G標準SA方案
鼻毛修剪之後就會瘋長 鼻毛的智商有那麼高嗎?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