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七類人重點防血栓

七類人重點防血栓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 李學奇

腦梗、心梗、肺栓塞……這些兇險的疾病背後有一個相同的源頭——血栓。動脈血栓可能導致上述疾病,靜脈血栓則可能引起急性心肺功能障礙、呼吸困難、胸痛、咳血、暈厥,甚至猝死。總結來看,有7類人格外受到血栓的「偏愛」。

有遺傳傾向的人群。倫敦大學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證實,遺傳性血栓的患病率約為 5%,它會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症(VTE)的風險,但大部分患者不會出現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有VTE家族史的無癥狀女性,應考慮在妊娠前或懷孕時做一次遺傳性血栓的篩查。

高血壓患者。血壓升高會使腦部小動脈痙攣,血流量減少,致使腦部缺氧、血管內壓力增高,脂類物質在血管壁上沉積形成動脈硬化,導致血流不暢。為了讓血液更好地流通,血壓就會隨之升高,如此周而復始,最終形成腦血栓。建議高血壓患者要按時遵醫囑吃藥,注意飲食,堅持每天晚上喝一杯水,平時少吃動物油,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以糖代謝障礙為主,同時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謝障礙,這些都是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礎。由於血糖增高,血液變黏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流緩慢,極易形成血栓,堵塞腦血管。腦血栓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發病率50%以上,為一般人群的10~20倍。所以,糖友要持久控制血糖,適當控制總熱量攝入,保持營養比例合理,多吃蔬菜、魚類、大蒜、海帶、洋蔥、玉米等抗動脈硬化的食物。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降低血糖、血脂,保持正常體重。

吸煙人群。一方面,煙霧中的一氧化碳進入血液,引起血管缺氧及營養障礙,導致血管內膜增生、管壁肥厚、管腔狹窄、血流減慢,並為脂肪的沉積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縮,腦血流量減少,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使血液變稠,增加腦血栓發生機會。發表在美國《循環》雜誌上的研究證實,煙民靜脈血栓栓塞發生風險增高。建議這類人馬上戒煙,越早越好,只要肯戒,多晚都不遲。

久坐久站。連續4小時不運動就會增加靜脈血栓風險。人坐著時,腳踝、膝蓋、大腿呈三個90°彎曲;久坐不動,腿部肌肉收縮減少,下肢血流減慢,增加血栓發生概率。臨床上,老人徹夜打麻將、年輕人長時間玩電腦造成肺栓塞的案例很多,等感覺腿麻想動時,可能已出現血栓了。久站會導致小腿肌肉緊張,無法自主收縮,同樣影響血液迴流。教師、司機、售貨員等需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動的人,風險都相對較大。建議每個人都要動起來:辦公室職員配一雙彈力襪,可促進下肢靜脈血液迴流到心臟;坐長途車或飛機時可經常伸腿、勾腳尖,伸縮大小腿肌肉;多喝水,在稀釋血液的同時增加排尿。

服用雌激素的人。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口服雌激素會增加血栓風險,包括深靜脈血栓風險增加和腦卒中風險輕度增加。孕婦患血栓的風險高於普通人,因為她們血液中的雌激素含量增加。更年期女性採用雌激素替代療法時應遵循低劑量、個體化用藥。治療過程中定期監測乳腺、子宮內膜情況。有血栓性靜脈炎者最好不要進行雌激素治療。經皮給葯可避免口服雌激素的肝臟首過效應,靜脈血栓發病風險較低。

以前得過血栓的人。有過血栓疾病史的人再次得血栓的可能性很大。有靜脈血栓栓塞或肺栓塞的人群中,1/3的人在10年內會再次得病。血栓形成於靜脈瓣膜周圍,對靜脈造成損傷,隨著時間推移可能導致多發性血栓。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體育旅遊受捧 66.3%受訪者提醒不做超承受力的極限運動
開通容易註銷難 多款APP賬戶註銷程序繁瑣

TAG:科普百分百 |